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热点研究
——基于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2022-12-13徐卫平彭丽泓
李 琴,肖 波,吴 荻,徐卫平,彭丽泓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机械类专业作为为企业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要求极高,将思政教育和机械类专业教育进行结合十分重要。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选用VOSviewer对2018年1月到2022年4月该主题的年发表量、高频关键词及作者之间的共现关系等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近四年来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学者和机械类专业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改革依据。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基于对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本文选用VOSviewer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VOSviewer是荷兰莱顿大学科技研究中心的Van Eck和Waltman于2009年开发的一款基于Java的免费软件,是众多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之一。[2]在CNKI的高级检索中选择期刊文献以“机械”“课程思政”为并列主题检索词进行精确检索,设置时间从2018年1月到2022年4月,共检索出373篇期刊文献,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剔除4篇无效文献,最终得到369篇期刊文献,并以RefWorks格式导出。
二、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情况
(一)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发文量是对某一时间段内某一主题研究热度与活跃程度的反映,图1以年份为横坐标,发文数量(篇)为纵坐标利用Excel绘制折线统计图,所呈现的是“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从2018年到2022年4月的发文量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2018年到2022年以“机械+课程思政”主题的期刊文献发文量逐年递增,特别是2020和2021年呈大幅度增长,这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发布时间相吻合。[3]
图1 2018—2022年“机械+课程思政”主题期刊论文年发文量
(二)高频关键词分析
利用VOSviewer对导入的369篇期刊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设置每个关键词出现的最小次数为2,可得到满足条件的“机械+课程思政”关键词共216个,手动剔除92个英文词汇,最后一共得到124个有效关键词,选取频数表前20个绘制表格如表1所示。
表1 高频关键词分析表
(三)关键词聚类分析
用VOSviewer对124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可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圆圈和标签组成一个元素,元素的大小取决于节点的度、连线的强度、被引量等。元素的颜色代表其所属的聚类,不同的聚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元素间的连线表示元素之间的共现关系。[4]
图2 “机械+课程思政”主题关键词网络视图
由表1和图2可知,教学改革(60)、机械制图(29)、思政元素(25)、思政教育(23)、机械设计(21)、机械设计基础(20)、新工科(18)、立德树人(16)、机械专业(15)等高频关键词是当下机械类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热点。在机械类课程中,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等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文章较多,还有很多相关专业课程未被挖掘。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研究,不仅能了解到机械类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向,还能给学者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指引学者朝未知领域进行深入探索,为学术研究做出贡献。
(四)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对发文机构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机构大多是高校,其中排名前13的机构如图3所示。高校是研究和发文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排名前13的机构里,职业院校发文量约占三分之一,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了大量的机械类专业。从图2中也可知,高职院校对机械类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十分重视,课程思政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五)作者共现分析
在VOSviewer中进行作者共现分析,设置代表作者文档的最少数量为2,且最高也只能设置到2,也就是说,在“机械+课程思政”领域,作者发文量最高的也只有两篇,通过筛选,944个作者中只有54个满足设定阈值。由图4可知(见延伸阅读),每个作者基本上是独立的个体,只有极少数存在合作关系;最大作者合作数目仅为四个,由曾勇谋、曹宇、刘莹和钟山组成,如图5所示(见延伸阅读)。
三、课程思政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的具体融合情况
从表1中得出,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文章较多。本文以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图为例,研究学者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的方法,为其他机械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一)机械设计基础
从表1可知,“机械设计基础”是分析结果中的高频关键词之一,出现频次达20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搜寻专业知识和价值建设的融入点。[5]采取将设计题目与传统题目结合起来、提前布置设计任务、对学生进行分小组设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改善评价方法等方式[6],将课程思政理念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从教师自身经历总结思政元素、以中国大国工匠精神引入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重构教学内容,梳理思政元素,进行思政育人。[7-8]将思政元素融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仅可以教授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安全可靠性、责任、诚信等工程伦理意识,以及热爱工作、奉献工作、服务社会等人文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国家、热爱职业、服务社会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成就,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10]
(二)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入门课,在检索的369篇期刊文献中,有45篇是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文章。在实施路径上,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要确定以课程思政为统领的教学目标,
图3 发文机构图
优化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内容,革新以课程思政为前提的教学手段,建设以思政育人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开展以第二课堂为辅的内外融通模式[11];要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调整教学方法,挖掘思政案例,优化评价方法[12];要找准机械制图与思政教育建设进程中的重点,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构成一种“生成性”关系[13]。通过对不同路径模式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图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深层意义。
四、“机械+课程思政”共性分析及建议
(一)共性分析
1.缺乏高水平期刊做支撑,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
在所检索的369篇期刊文献中,仅有7篇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一种水平较高,信息覆盖面广,能为学者提供科学可靠知识支撑的主要期刊。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主题的核心期刊文献过少,很难给学者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且作者之间缺乏合作与联系,很难取得持续突破,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2.专业核心课程的融合欠缺,高校覆盖率较低
通过分析可知,除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度较高外,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装备技术等核心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尚未被挖掘。另外,发文机构虽集中在高校,但也只是少数,绝大部分高校还未参与进来,难以构建起全国性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共同体。
3.机械专业教师缺乏系统思政理论知识,思政教学效果有限
目前,机械类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械类专业教师思政知识积累薄弱、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结合思政知识的方法。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完美衔接,容易顾此失彼,思政元素的融入过于生硬,教学效果有限。在机械类专业师资队伍中,缺少具备高水平思政教学能力的教师,很难使机械类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达到最佳效果。
(二)建议
从表1、图2和图3可以看出,“教学改革”在机械类课程思政中的出现频次仅次于“课程思政”,高达60,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应从教学改革入手,可采用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机械类专业思政型专业课教师共同体
教师共同体是拥有并朝着统一教育目标共同努力的教师团体。构建机械类专业思政型专业课教师共同体,搭建思政型专业课教师网络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各高校、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促进高水平文章高质量产出,共同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与机械专业课程融合途径,全面开发机械类核心课程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未知领域,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机械类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不再流于形式[14],从实践出发,将二者的融合落到实处,提升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思政性,以期为企业培养出具备扎实机械专业课功底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才。
2.构建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多模式教学
高校要加大机械类专业核心课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力度,以项目教学法为驱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导,融合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引入思政元素,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将工程素养和思政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使思政元素渗透到机械类的每一门专业课程中,联合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思政素养,全方位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如图6所示。
图6 多模式教学图
3.形成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实施后,必须进行效果评估以保证其实施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形成由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协同组成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如图7所示。在OBE教学理念下,学校、学院、教师要坚持“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原则。[15]学校、学院和教师协同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学生对自身的思政建设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健全课程思政评价考核体系,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图7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五、结语
以“机械+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期刊文献数量虽然呈正增长,但高水平文章的发文量、作者间的合作等情况却不容乐观。另外,教学改革是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最大热点。课程思政的本质在于教育,但不是单一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而是德育与各类教育的多元统一,其完成途径可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在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不断创新,以教学改革促进机械类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未来研究仍要立足现有问题,积极探寻解决路径,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使课程思政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