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OC和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与实践
——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

2022-12-13冯灵清刘宇晶

教育观察 2022年34期
关键词:知识点作业教学模式

冯灵清,刘宇晶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学生通过MOOC平台学到了丰富的课程。MOOC虽然为师生提供了许多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但存在师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师不能因材施教等问题。对比MOOC,SPOC可以在融合其优点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基于MOOC的SPOC教学模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王成平和王文君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中使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及问题,讨论了基于MOOC和SPOC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方法。[1-2]本课题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基于MOOC和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课程兴趣度和参与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MOOC和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基于MOOC和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围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展。本课题基于课程教学现状,在对学生和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山西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资源库,设计教学方案,观察课程运行及评价教学效果后,进行研究与实践。课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式、教学方案的调整及评价体系都能对本课题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构建与完善这一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检验其效果,从而将其优化后推广到我校相关课程。

三、MOOC/SPOC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在充分调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我校结合相关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团队组建、课程平台选择、相关资源开发、相关课程建设。课程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

(一)课程教学现状

1.调查设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从我校各学院至少选取一个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MOOC和SPOC形式与内容的了解程度,授课教师对该课程教学现状的评价,师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受欢迎程度,该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及师生偏好等。现状调查采取个案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分别发放问卷以了解真实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选择基于MOOC和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设计环节进行相应调整,旨在找出该教学模式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一阶段以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为例,开展一期基于MOOC和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学习该课程的1704名学生,涉及18个专业,40个班级,发放问卷1704份,收回问卷1058份。以下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2.调查结果

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是否认同的调查结果如下:针对“线上学习是否有助于成绩提高”这一问题,72%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有帮助,25.0%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3.0%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帮助;针对“您对线上教学的喜好程度?”这一问题,40.2%的学生对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较为感兴趣,39.1%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10.0%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10.7%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针对“您参加线上学习的动机”这一问题,70.7%的学生表示为了课程考核参与该过程,47.7%的学生选择了开阔视野,只有18.0%的学生表示为了知识需求;针对“线上讨论参与情况”这一问题,28.1%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讨论,67.2%的学生表示偶尔参加讨论,4.7%的学生表示完全不参加讨论;在“参与讨论情况”的问题中,认真思考参与讨论的学生占30.2%,而不思考只是复制回复的学生占65.1%,只有4.7%的学生表示从不参与讨论;针对“课上与教师交流情况”这一问题,选择经常与教师交流的学生占32.2%,选择偶尔与教师交流的学生占63.6%,4.2%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与教师交流。

针对学习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针对“您在线上经常访问哪些资源”这一问题,78.6%的学生访问最多的是教学视频,占比最大,选择测验与作业的占比57.6%,选择课程资料的占比48.1%,选择讨论的占比39.7%;针对“您认为学习过程中哪项最重要”这一问题,69.4%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最重要,58.2%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最重要,57.6%的学生选择师生互动,45%的学生选择教学方法;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效果”这一问题,37.5%的学生认为良好,60.7%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1.8%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差。

针对线上数据真实性的调查结果如下:针对“是否认真学习线上视频,观看时长是否真实”这一问题,18.1%的学生认为完全真实,60.4%的学生认为部分真实,21.5%的学生认为少量真实;针对“测试和作业作答是否真实”这一问题,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复制和抄袭的学生只有21.3%,62.6%的学生反馈自己在测试和作业过程中大部分数据是真实的,16.1%的学生选择只有少量数据真实。

(二)存在问题

1.线上学生学习参与度较低

第一,线上学习参与度低、学习有效率有待提高。常见的线上课程大部分采取播放长视频的方式,这会导致学生对观看学习视频存在应付心理,而教师只能在后台数据中确定学生是否观看学习视频,且无法评测学生课程视频的学习效率。

线上讨论效果较差,学生缺乏思考。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会根据课程重难点设置需要讨论的话题,然而,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本研究对线上讨论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如果讨论环节不计入考评,那么参与讨论的学生人数较少,经常参加讨论的学生占比只有28.1%;如果将讨论环节计入考评,那么很多学生会为了分数参与讨论,将他人意见或相关网站内容粘贴至评论区,讨论质量较低。

2.线上线下课程融合度不高

混合式教学中的线上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前预习、课后测试、学生讨论等环节。学生在线上学习时会遇到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教师需要在线上课堂对其进行深入讲解,但由于线上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学生的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导致学生无法深度学习。此外,由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线及时回复讨论区的问题,很多学生因此会失去个性化的辅导与帮助。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锻炼,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

3.线上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不足

线上测试是线上教学评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课程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平台上发放试卷或作业进行线上测试,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自行完成。虽然平台设计了一些防抄袭功能,但学生在测试过程中无人监督。调查和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在线上测试的过程中会翻书或使用手机搜索参考答案,有的学生甚至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这些行为导致线上测试的数据真实性不足,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价。

(三)确定教学模式

课题组成员长期负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并多次参加全国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培训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具有丰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经验。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已有的教学经验,本研究决定选择基于MOOC和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以问卷调查的数据为研究依据,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以互动式、情境化、趣味性及交互性的自主学习为主,并在众多MOOC资源中进行筛选和改进,结合SPOC的形式和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知识点,构建符合学生群体碎片化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中的点名、讨论、分享等功能,破解学生的出勤率低、抬头率低等问题,针对部分内容进行翻转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四)建设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类资源。本研究通过梳理、筛选已经成熟的课程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超星”等,进行对比后,确定SPOC所依托的课程平台为MOOC,并基于该平台特点组织SPOC课程资源。本研究的线上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平台、课前预习作业、课程视频、重难点解疑视频、讨论话题、小组任务及课后测试等;线下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组已有的视频、PPT、案例、作业库、试题库等。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归纳与细化,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类明确的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机制。

(五)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主讲教师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并针对知识的内聚性和联系性安排教学框架和任务单元。这充分挖掘了SPOC的特性,易于教师对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进行确定和分割。[3]教师应针对适宜运用“线上+线下”“讲授+练习”“答疑+讨论”“任务+项目”的每个教学单元进行知识点的资源分割,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而不是以整章内容作为一个知识单元。教师可以从课前在线知识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交流与评价三个阶段设计教学方案。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首先要对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根据教学目标分解教学知识点,在课前发布视频、讨论主题等预习任务;其次,根据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为学生设置专门的讲解视频;最后,对其进行专题训练。教师可对需要讨论的知识点进行设计,讨论环节要注重主题的设定,要有针对性、有趣味,并穿插相应的教学案例,以期对各个知识点中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2.课堂教学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视频学习情况、学生在论坛和讨论区的发言,了解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疑惑。教师需要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如教师在课堂授课时,需要和学生共同讨论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对学生课前已经学过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把有限的课时用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讨论,避免学生重复学习简单的知识点却学不到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更轻松、自由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

对一些典型问题,教师经过集体研讨后可设计翻转课堂。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在课前合理安排学生的讲解任务;其次,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主线展开小组讨论;最后,在部分小组进行讲解时,教师需要引导小组间相互交流和评估,并对其进行补充和总结。以线下课堂讨论加线上课后讨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度和积极性,教师需要按时记录学生的评价结果,以期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3.课后交流与评价阶段

学生课后在线上继续与教师交流,教师在回复学生的同时,可以继续发布讨论话题并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一步思考,教师需要根据交流的话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在课后还可以通过MOOC/SPOC平台所提供的拓展课程或资源进行深入学习,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在课后作业与反馈环节中,教师发布的作业可分为小组作业与个人作业两种类型,课后作业要求具有验证性或综合性。教师可根据作业的难易度规定学生的完成时间,对学生完成提交后的作业进行及时批阅,并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出现较大问题的作业及时在课堂中反馈。[5]该课程结合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两种方法,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线上:考勤、视频完成度、讨论、作业等;线下:课堂表现等)、阶段性考核成绩(测试、课程实验等)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六)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分为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部分。

线上评价包括视频观看人次、观看时长、学生发帖数、教师回帖数、单元测试结果、学生互评作业情况、期末测试等内容。本研究制订的线上成绩组合为:课程视频(15%)+讨论(10%)+单元测试(20%)+单元作业(20%)+期末测试(30%)+期末作业(5%),各项权重可根据课程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线下评价包括课上组内评价、组间互评、小组课堂表现、课堂测试、期中测试、期末考试等内容。本研究制订的线下成绩组合为: 组内评价(10%) + 组间互评(10%)+小组课堂表现(10%)+线下课堂测试(20%)+期中测试(20%)+期末考试(30%),各项权重可根据课程执行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调整。

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组成最终综合评价。该评价体系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验证,该评价体系所反馈的信息还可以不断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为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和教学团队的共同成长提供帮助。这一教学模式在优化整改后将被推广到整个学院的相关课程中,以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教学模式。[6]

评价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评价及时准确。线上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与用时需要教师及时记录并评价;讨论话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在线练习环节,学生要及时完成教师发布的在线练习,教师也应当堂释疑。二是注重学生互测和小组间评测。教师应利用平台中学生互测的功能,建立班内互测体系。小组完成任务后,除了教师给予的评价和反馈,各小组还要开展相互测评活动。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评价,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四、基于MOOC+SPOC的教学改革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为期两个学年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平均成绩由70.3分上升到75.4分。与改革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同度、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都有明显上升;学生对改革后的学习资源质量比较满意,对改革后的教学过程比较认同,认为可以明显提升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然而,平时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却认为改革后的教学虽有一定学习效果,但并不明显;部分学生则认为过多的小组活动、讨论活动会增加自己的负担,希望教师设定活动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能够控制数量。

教育部曾多次对线上课程建设提出要求,强调要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加强对其学习过程的考核,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在融合MOOC和SPOC优点的同时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采用基于MOOC和SPOC的混合式教学组织与学习方式,能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并从根本上综合提升大学人才信息素养。但在具体环节、细节设计和如何实现上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知识点作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业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