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2022-12-13原振鑫
原振鑫
(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特点
1.1 工期较长
通常情况下,建筑电气工程与其他的建筑专业施工都有着较为庞大的项目,项目施工必须具备充足的人力与物力支持,且项目有着较长的持续时间,因而大部分建筑电气工程有着较长的工期[1]。
1.2 综合性强
施工项目有着较多的种类以及复杂的施工流程,在实际施工中,需综合考虑施工中的各个步骤与工序。施工中各种设施的安装也较为复杂,电缆、管线的施工较为隐蔽。隐蔽工程项目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安装后无法轻易发现问题,因而需要多加注意。另外,施工中也会涉及范围较广的专业知识,因此,建筑电气工程具备鲜明的综合性。
1.3 影响因素多
人为、环境以及施工对象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大部分电气工程的施工现场环境都较差,多为室外、野外等,因而会受到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因素防范难度较大。并且施工对象也基本上是不固定的,会根据项目进度出现转移与变更的可能性。在施工的过程中,人为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效率、质量与安全。如在安装配电箱的工作时,进行防雷接地的施工、铺设电线等,这些工作有着较为复杂的操作以及较高的危险性。如果存在导线交接发生混乱或者是未合理铺设的情况,会增加工作负荷率,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2]。
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线敷设
在电气施工过程中,管道的敷设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基本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效率。其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方面,一些人员对实际敷设过程不清楚,管道安装往往杂乱无章,这不仅会提高电气工程施工的难度系数,还会留下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经常出现,如金属材料大观电焊、管道安装、无缝钢管接地装置等。例如,有时预先埋在墙上的管道会裸露出来,这可能是相关人员没有合理固定执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危及管道的使用寿命,这样会继续导致线路故障、短路故障、火灾等问题。此外,一些人对输电线路的连接不小心,缺乏对必要关键点的控制。如果他们不考虑基本稳定性,他们会立即使用基本扳手进行切割。切割后没有平滑处理,伤口有毛刺等问题;在解决缠绕式电焊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由于缺乏技术和专业能力而导致电焊不圆,导致空焊,或管道立即焊接通过,危及所有电气施工的质量和过程[3]。
2.2 配电箱安装
在电气设备中,配电箱是监控中心,是所有电子元件有效供电系统的关键。因此,其安装质量直接取决于向客户输电的质量。然而,在具体情况下,其安全防范仍是一个重要难点。首先,由于配电箱本身结构简单,一些人员对其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实际操作与操作过程不一致,忽视了关键点的操作,影响了整体施工质量。例如,未按要求安装在有效部位。其次,由于安装过程缺乏科学性,增加了安全工作的难度因素,容易发生各种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很难获得合理的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施工周期应在装饰抹灰前进行,工程施工应根据抹灰厚度进行。即使是明管工程项目,也应在主体施工后进行安装。然而,一些人员在操作订单时经常出现诸如混乱等问题。最后,在正常安装工作后,一些人员没有拆除内部结构,也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导致中后期使用寿命降低。配电箱安装如图1所示。
图1 配电箱安装
2.3 敷设施工问题
在敷设和桥架电缆时会存在由于安装问题使得桥架未连接牢固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并且还十分容易致使电缆桥架变形,甚至会影响桥架的实际使用功能。除此之外,因敷设问题还会容易导致桥架拉伸不良,进而影响到电缆桥接地工作,提高了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4]。
3 建筑电气施工问题的预防措施
3.1 严格控制现场签证
应严格控制工程现场签证与变更。在管理电气工程项目时,只有适当控制与调整项目施工,明确工程的功能与数量,才能够满足业主实际需求[4]。工程项目签证与变更应进行技术评审,还需要进行精准的经济核算,进而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升工程中变更增加费用的实际利用率,有效强化管理,避免浪费。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现场签证的问题,然而办理签证时,需要根据施工合同明确招标文件与补充协议,反复且严谨地审核签证条款,可以对合同进行微调,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应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能够符合施工双方要求,给予工程造价相关索赔一定的依据支持。除此之外,也不能违反现场签证的办理准则要求,保障签证能够有据可依,避免发生假报或者是多报等情况。
3.2 加强安全管理
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安全问题,倘若未能及时预防这些安全问题,就可能会使电气设备产生一定的损失,还可能会严重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而需要不断积累并总结实践经验,强化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判断能力,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有效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中,还需要对设备原件、施工材料以及电气设备等进行绝缘保护,进而防止发生电磁辐射、静电以及火灾等危害。
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电气设备的绝缘保护等,也需要对自身绝缘性问题进行检查,结合绝缘指数有效展开绝缘保护。在采购元件、材料以及电气设备等时,也需要检查其绝缘指数,注重其实际绝缘能力与绝缘指数是否符合,若出现不符合的情况应更换供应商。与此同时,也需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强化验收材料相关工作。除此之外,变电房高压开关柜、低压配电柜因电压不同,对应的电气间隙和绝缘要求也不同,如10kV高压开关柜对应的电气间隙要求是不小于125mm,长度小于500m;当电缆处于+20℃温度时,其绝缘阻值不小于400MΩ。在施工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进行科学施工,防止人为导致绝缘材料破损。若发现绝缘材料出现破损的情况,应选择合适的措施,如运用绝缘橡胶将破损处包裹起来等,并重新做绝缘检测。
3.3 管线敷设
针对管道敷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问题,有必要首先制定一个可操作的工程施工方案,并对其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如CPVC管道之间连接接头的优越性,管道与接线盒之间连接锁的兼容性,管道弯曲半径和铺设规定的符合性等。在设置条件下,金属软管也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澄清,例如使用专业接头和弯头,并根据专业线路卡实施跳线,以确保其电气特性;选择电焊和夹具连接,但需要跨接导线和防腐。对于墙上的管道,一般不允许超过相应的线槽长度,因此不允许水平打开,唯一的方法是打开一个直槽;对于安装穿线管的基础埋深,有必要控制相应的指标值。应确保电线套管与其弱电导管之间的相应间距。如果是交叉型,则应垂直,以防止相互影响,管线敷设如图2所示。
图2 管线敷设
3.4 配电箱安装
在电气施工过程中,人员应首先提高对配电箱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电气系统软件的重要性,然后注意安装要点,确保安装质量。此外,应加强对设计方案工艺流程的监督,严格按实际步骤完成实际操作,并科学合理地设置实际安装部位,避免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安装后,还必须立即清洁箱体,并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以尽可能提高安全系数和利用率。
3.5 提高对施工材料、设备管理与控制
建筑电气安装需要使用到多种施工材料、施工设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管理力度。在开展建筑电气安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电气安装施工设计图纸内容,对所使用到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的数量、规格和型号等进行明确,并做好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的检查工作。在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电气安装施工要求,做好技术较低,把握好电气安装工程中质量控制与安全风险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管理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对建筑中给排水系统进行施工安装的时候,需要对排水管道、其他构件进行质量检查工作,并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要求,提高所有施工材料的质量。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对管道内部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管道完好无损,避免出现堵塞情况。
3.6 完善信息化施工管理制度
需要对现阶段房建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并优化,积极转变电气安装管理理念,从根本上提高电气安装施工质量,合理规避施工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需求,构建信息化施工管理制度,推动电气安装工程信息化建设。在电气安装工程中,可以通过对BIM技术的有效应用,提高电气安装施工质量。在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电气安装工程进行可视化管理,并对其中所使用到的施工设备、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等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电气安装工程施工信息管理数据库,实现对电气安装工程中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等多方面的管理,并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还可以利用BIM技术的模拟功能,对电气安装中的隐蔽工程进行模拟,并把握其中的安全风险问题,合理降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3.7 加强质量控制
各个专业的交叉施工需要相互避让,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先进行地下施工、后进行地上施工;先进行主管与干线施工,再进行支管与支线施工;先暗配,后明装”相关顺序,施工的准备包括图纸会审、制定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技术交底等工作。施工过程的具体质量管控需要综合考虑施工质量的控制计划要求以及工艺技术相关文件规定,再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保证工程能够与设计和规范要求相符合。
采购过程中需要注重采购的构件、材料、配件以及半成品与成品的质量问题,与此同时,也应注重检测仪器、机械设备的质量。在建筑电气施工阶段,材料质量与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会对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而施工企业应加强材料与设备管理,进而保障施工质量。应对材料与设备供应商的资质与背景进行审核,从符合相关标准的供应商中进行购买。在材料与设备进场之后,还应检测其质量与性能,严格把控其质量关。如果检查出产品、半成品质量与规定要求不符时,应及时检验与试验工程质量,在检测过程中,应有机结合施工人员自检以及专业检测,进而确保检测准确、及时、可靠以及真实。除此之外,还应集中管理进场材料与设备,进行统一的收集与发放,对材料和设备的取用情况进行记录[5]。
3.8 做好技术管理
在各个施工班组工序进行交接的时候需要遵守对应的工序交接制度,进而保障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质量交接意见。项目的相关技术负责人以及质检人员应在各个施工班组完成对应工序之后,以设计要求与技术规范为依据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未达到质量标准的情况,及时要求返工处理,直到验收合格。通过自检之后,质检人员还需要向监理进行报备,请其进行验收,验收达到标准之后再开始进行隐蔽工程的签证手续的办理,并记录到工程技术档案,然后还需要整理、储存好相关资料。如果验收隐蔽工程发现存在不合格项目时,需要返工待复检合格之后,还需要监理再次进行复检,完成相关的签字手续,全部的隐蔽工程都需要经过监理签字,才能够进行下道施工。
4 结语
在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若想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以及施工效果的发展,相关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单位需要注意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对实际难点及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相应的优化对策予以优化控制,以此起到实际的施工建设质量提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