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2-13何博王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养殖特色

文│何博 王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刘俐君(四川省达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丽丽(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基金资助: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万源市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y2021051)

旧院黑鸡,乌皮羽、乌骨肉、褐绿蛋壳,因产于四川省万源市旧院镇而得名,其肉和蛋的硒及氨基酸含量远高于当地土鸡,而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随着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们对“绿色、营养、环保”的食物需求不断提高,这种发展趋势逐渐影响我国现代家禽产业,快大鸡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土鸡”养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旧院黑鸡这类优质鸡迎来了广阔的市场。

一、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万源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发展以旧院黑鸡为主的“4+N”特色农业,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旧院黑鸡饲养量高达714万只,年出栏502万只,年产商品蛋4105吨,禽肉产量7657吨,实现产值4.57亿元。据统计,2020年旧院黑鸡脱温苗15元/只,活鸡50元/千克,冰鲜鸡168元/只,鸡蛋3.5元/枚,鸡肉、鸡蛋在酒店消费均价分别为160元/千克、5元/枚。和国内其他品种鸡相比,旧院黑鸡无论品种种源、产品质量、养殖利润、市场前景都独占鳌头,发展潜力巨大。

1.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万源市围绕“富硒、生态、有机、绿色”目标,按照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村建设要求,在全市形成“一圈两片一中心”产业发展布局,深入实施特色养殖业“千百十”和特色种植业“百万亩”两大助农增收工程。截至2020年年底,规划旧院黑鸡产业发展乡镇30个,其中重点基地乡镇12个,成立68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培育标准化旧院黑鸡示范场12个,其中部级1个、省级4个、市级7个,培育饲养旧院黑鸡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100多个。

2.产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万源市高度重视旧院黑鸡品种保护和产业发展,制定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通过保种育种,旧院黑鸡已成为全国优良地方家禽品种,旧院黑鸡(蛋)通过有机产品质量认证,获国家工商总局产地证明商标核准注册、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荣获“天府十宝”“省著名商标”“达州市知名商标”。

3.产业模式发展扩量提质。万源市不断探索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一是实行“餐饮企业+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发展模式;二是实行“养殖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养殖公司(专合社)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和商品鸡示范养殖基地,实行统一孵化、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销售、分户饲养的“五统一分”模式;三是实行“大户带小户”的发展模式,养殖大户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协助组织周边将产品销往集市、酒店农庄等,或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4.产业结构建设优化升级。万源市不断优化旧院黑鸡产业结构,打捆使用本级财政产业资金、农业保险、贷款贴息等支农资金,制定惠农政策8条,兑现惠农资金300万元、东西部产业扶贫资金3000万元。旧院黑鸡商品化处理冷链项目建成投运,石塘旧院黑鸡 + 现代农业园区已被认定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富硒美食城建成运营,四川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成投用。

5.产业标准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万源市依托浙川东西部协作项目,加快推进旧院黑鸡基地建设与加工项目实现“五化标准”,持续壮大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2021年万源市累计投入资金1600万元,其中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400万元,新(改)建旧院黑鸡养殖基地3个1.3万余平方米,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股权分置、保底分红”的方式,带动当地4000余名群众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为乡村振兴增加新活力。

二、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优势

1.品种资源优势。旧院黑鸡2003年被编入《中国家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因体型高大、入口软嫩,氨基酸含量较高,胆固醇、粗脂肪含量较低而深受百姓喜爱,素有“滋补胜甲鱼,养伤赛白鸽,美容如珍珠”美誉。

2.资源环境优势。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系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散养的旧院黑鸡主要食用无污染的野果、虫草等,坡地或山地结构便于鸡群大量觅食活动,优越的生态环境利于发展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

3.土壤结构优势。万源是全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土壤硒含量最大值为1.74微克/克,平均值0.51微克/克,旧院黑鸡鸡肉硒含量高达0.205毫克/千克,鸡蛋0.299毫克/千克,特别适合老人、孕妇、儿童食用。

4.旅游资源优势。万源市是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红色历史文化和乡村休闲文化厚重,区域资源互补性强。万源立足“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主动融入“大巴山· 大三峡”旅游共同体,大力实施“12345+N”文旅发展战略,繁荣蓬勃的旅游业促进旧院黑鸡(蛋)消费及品牌宣传推广。

三、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作为革命老区和曾经的山区贫困县,政府财力和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农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养殖装备、生产条件落后严重阻碍旧院黑鸡产业发展。

2.品系选育工作滞后,产品质量不稳定。2000年左右,一些养殖户从外地引进类似黑鸡杂交,造成旧院黑鸡品种纯度严重下降,导致旧院黑鸡产品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种选育是一项投入高、见效慢、风险大的工作,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技术缺乏等原因,大部分旧院黑鸡养殖企业对品系选育工作不能持之以恒,使得“旧院黑鸡”仍未大规模走出万源。

3.劳动力流失,养殖效益难保障。四川是劳动力资源输出大省,当前农村从事旧院黑鸡养殖多为中老年人,劳动力结构变化严重制约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此外受生产成本“地板”抬升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限制的双重压力,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失衡,养殖环节处于弱势地位,外加劳动力、环保、用地等费用大幅上涨,养殖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加大。

4.深加工企业不足,科技支撑乏力。万源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较少,由于养殖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旧院黑鸡产品均为初级产品上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条延伸不长。此外,农业科技人员不足,科技服务体系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化发展。

5.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畜产品安全隐患多。万源市畜禽分散养殖比例突出,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活畜禽调运频繁,畜牧业产加销环节多,政府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刚起步,动物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机率上升,防控难度加大;此外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人才队伍不够稳定,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

6.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行业融资难。目前,旧院黑鸡养殖户大多数为散养小户,基本存栏量在2000~4000只左右,存栏量10000只以上的养殖场只有6家,受经济宏观环境和行业性质影响,旧院黑鸡中小企业或养殖户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而县级财政拨款支持严重不足,本地企业和农户无力扩大规模,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进程缓慢。

四、促进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多措并举,做好保种工作。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旧院黑鸡良种基因库,健全补充和完善旧院黑鸡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制定切实有效的“旧院黑鸡遗传资源”保种方案;积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养殖企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选、育、保三方面保证旧院黑鸡纯正、优良的品种和种群,有序提高旧院黑鸡良种繁育水平,稳定旧院黑鸡(蛋)产品质量。

2.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紧绕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速旧院黑鸡养殖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将旧院黑鸡系列产品推出达州,参与国内同类市场竞争,占领“土鸡”消费市场。

3.加大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科研院校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加快旧院黑鸡(蛋)开发利用研究,按照“开发一代、利用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开发出高附加值旧院黑鸡系列产品,尤其是深入研究旧院黑鸡副产品加工,带动旧院黑鸡及其他衍生产品消费,提高旧院黑鸡产品附加值,延伸旧院黑鸡产业链。

4.加强品牌保护,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目前禽类产品同质化和同类化现象十分严重,应由政府层面加大行业准入和市场监管力度,严格审核“旧院黑鸡”品牌的使用,对一切假冒伪劣产品加大惩戒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旧院黑鸡品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5.强化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健全旧院黑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旧院黑鸡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抓好旧院黑鸡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旧院黑鸡产品检测体系建设。

6.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通过养殖技术培训、指导,全面推广旧院黑鸡饲养管理、粪污治理、圈舍消毒、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大力推行旧院黑鸡标准化生产,加快市场转化和产业化开发;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循环生产模式,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促进旧院黑鸡特色养殖产业科学发展、优质发展、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特色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