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地区芭劳奈无花果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22-12-13钱继昌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糖度鲜果枝条

钱继昌

(1金华市金东区橄榄绿家庭农场,浙江金华 321000;2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杭州 310021)

芭劳奈无花果因其果型大、糖度较高、风味独特,鲜果及其加工品均深受消费者推崇。芭劳奈无花果作为新品种,目前国内种植面积较少,产地也较少,种植区域主要在山东、江苏和广东等地区。近年来,无花果需求增长,国际市场货源紧缺,出口前景广阔;国内消费市场也大增,市场需求强烈。浙江地区当前大多以栽培红皮鲜食无花果玛斯义陶芬品种为主。为了引选更适合浙江地区栽培的无花果品种,扩大果农种植经济效益,现对芭劳奈无花果进行引种探索。

1 芭劳奈无花果的特性

芭劳奈无花果是优良的可食用、可加工的新型无花果品种。试种研究表明,该品种产量较高、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投资少、见效快、病虫害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小杂果中极具开发潜力的果树之一。芭劳奈种植收益较高,当年种植可当年结果,基本当年就可以收回种植成本,3年即可进入丰收期,单株产量可达20~30 kg,同期鲜果销售单价比红皮无花果高出2~3倍,经济效益较优。其加工品更是色香味俱全,尤其是果干加工品,较红皮果干更清甜软糯,色泽美观,价值更高。芭劳奈无花果表皮呈淡黄褐色或茶褐色,果皮表面孔明显;果肉颜色为浅红色,糖分可达18%,完全熟果可达25%,果肉细腻、味香浓而不腻。鲜食果味浓厚,风味独特,果品质量较优。夏果和秋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有差别[1]。夏果比秋果产量高,果型较大,一般单果重150 g以上,但糖度不如秋果。秋果果形较长,为长卵圆形,外表美观,中等大小,鲜果重量 40~120 g[2]。

浙江省金华、龙游、湖州等地试验表明,夏果在浙江地区大约7月上旬开始成熟,秋果大约8月上旬开始成熟,直至11月下旬,成熟期较长。

2 引种地概况

引种地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四联村(下新屋村),四联村(下新屋村)位于东经 119°72′、北纬29°13′,该地四季分明,干湿两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盛夏气温高,鲜果成熟期以晴天高温天气为主,雨量较少,光能资源较为丰富,气候条件利于芭劳奈无花果生长,四联村的无花果成熟期病虫害较少,果品质量更优。

引种地芭劳奈无花果栽植密度340株/hm2,采用无干多枝垄式“V”形支架栽培,实行粗放型管理模式,这是由于该品种在土质较差的土壤中也能正常成活和生长结果[3]。芭劳奈无花果耐寒性也较强,在2021年1月百年一遇的低温寒潮中植株基部尚能存活,显示出较强的抗寒能力。

3 引种表现

3.1 植物学特性

芭劳奈无花果叶片为五指形状,叶片长达20~25 cm,叶脉有5个,加上叶矩脉共7个,叶距明显,大叶片,叶柄较长。叶色呈绿色,枝条呈茶褐色,树皮呈灰褐色,枝条中上部结果率较高,连续结果能力强,单性结实。

3.2 物候期

浙江地区芭劳奈无花果于3月下旬萌芽,12月初落叶。夏果7月初成熟,秋果大约8月上旬开始成熟直至11月下旬,成熟期较长,果实发育周期约60d。

3.3 生长结果习性

植株长势旺,结果率高,丰产性高,抗寒抗涝能力强。经测定,在无花果丰收旺季,果实的糖度基本稳定在18%~25%,如果连续降雨达到3~5 d以上,无花果品质会明显下降且不易储存运输。

3.4 产量及效益

该品种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目前采用无干多枝垄式“V”形支架栽培,定植当年产量可达2 000 kg/hm2,第2年产量可达3 500 kg/hm2,第3年一般丰产产量可达4 500 kg/hm2以上。芭劳奈无花果糖度高、鲜果食用口感较好,价格比红皮无花果高2~3倍。芭劳奈无花果糖分高,加工成品口感比其他品种更优,价格更高,深受广大消费者认可,因而当年基本就可以回收种植成本,种植效益较其他品种高。

4 栽培技术

4.1 选园整地

芭劳奈无花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在沙土、黏土、酸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存活,但以光照条件较好、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性土壤栽培的产量较高,种植时采用自根苗即可。芭劳奈无花果鲜果不耐储藏,基本早上采摘晚上就溢糖变色,因而果园最好选在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处,以本地销售为主。浙江地区气候条件适宜,可以露天种植或大棚栽培,大棚栽培可有效减少雨季病害的发生概率[4]。

4.2 栽植

芭劳奈无花果品种应在12月至次年4月初种植,选择苗种纯正、根系发达、芽体饱满、无损伤、无虫害的芭劳奈无花果优质壮苗。栽植前要剪去较长的根系,以提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期。栽植时保持土壤湿润,适宜种植间距为2.5m×0.8m,栽植密度约为340 株/hm2。

4.3 架式选择与修剪

目前,芭劳奈无花果生产采用垄式“V”形支架栽培。浙江地区种植无花果的果农原来大多以种植葡萄为主,因而果农参考葡萄双“十”字篱架原理,将无花果的枝条分别绑在支架两边,使无花果枝条呈现“V”形树冠的结构。但是,随着金华市无花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栽培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一套浙江模式的垄式“V”形支架栽培模式。当无花果新枝长到约0.8m时(约5月底),即可将每株已选定的新枝均匀固定在支架上。这样一来,既方便了无花果的田间操作,又改善了由于无花果枝叶繁茂导致通风透光不佳的情况,可使所有枝条受光均匀、生长强壮,提高无花果结果率,促其外形美观。

春季种植后,每株树保留3~5个主枝,主枝间保留一定距离。为减少果树营养损耗,保障果品品质,应及早摘除生长较旺枝条长出的嫩梢,防止枝条徒长。

种植后第1年,不要过多修剪枝条,要多留枝叶,以壮根为主,并在每年冬季进行剪枝,保留枝条基部3~5个芽,可有效避免枝条因气温低受冻的情况;第2年春季培育3~5个生长健壮的新枝作为当年生长结果的枝条,其余及时摘除。第2年培育3~5个芽的枝杈8~10个,第3年培育16~20条,形成类似杯状树冠,可有效提高来年无花果产量。

4.4 肥水管理

生产实践证明,无花果根系发达,细胞渗透压高,抗旱性较强。其具有一叶一果的生长特性,需要不断消耗养分用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需求,因而种植当年要在无花果根部施足底肥,施用有机肥(大多为菜籽饼或者豆肥)1 000~2 000 kg/hm2,当年新发的枝条结果后要适量增施高钾高钙肥,每隔20 d左右施1次,一般增施高钾高钙肥5~10 kg/hm2,整个生长周期追肥4~6次。要做到薄肥勤施,以满足无花果生长发育需要。7月初果实成熟后,不再施肥。生长后期控水控肥,使枝条老熟,减少早霜危害。

无花果是耐旱不耐涝的植物,成熟采摘期应尽量保持土壤湿润。多年种植经验表明,保持水分充足,果型明显增大,果品质量也明显提高。要尽量保持土壤湿润度达到60%~70%,确保果实膨大成熟期间水分供应充足。如果降水量过多,会降低无花果的糖度,使其不耐储存,形成裂果及烂果。无花果不耐涝,在结果期如遇洪水,被淹没的区域果实易腐烂、树木缺氧容易感病。因此,在雨季和地势低的地区,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涝。

4.5 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由于其特殊的药理性,病虫害较少,目前发现的主要病虫害有叶片灰斑病、果实炭疽病、枝条枝枯病、桑天牛、蓟马、红蜘蛛等。应综合运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增强果树抗病虫能力。注意雨过天晴时露天种植的无花果最好施1次除菌药,能有效提高无花果的品质和结果率。

猜你喜欢

糖度鲜果枝条
‘蜜红’‘白玉龙’火龙果果实糖度分布规律分析
糖度高、类型多、瓜味足 “炫彩”系列小西瓜 亩产值3.5万元
山楂树
GA3和6-BA处理对大樱桃枝条生长的影响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闪光的枝条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绝句
基于不同物候期苹果树叶片光谱特征预测果实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