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江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示范推广成效

2022-12-13陈新范龚霞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色板桃江县茶园

肖 灿 陈新范龚霞红

(1桃江县农业农村局,湖南桃江 413400;2益阳市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益阳 413000;3桃江县桃花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桃江 413400)

桃江县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以丘陵和山区为主,是湖南省茶叶主产地,以生产高档绿茶为主,并在2020年申请认证了“桃江竹叶”地理标志。现有茶园面积0.51万hm2,拥有大、中型茶叶企业34家,年加工生产茶叶2.5万t,茶叶总产值达20亿元,从业人员21 000人。

桃江县茶园主要病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蚜虫、茶尺蠖、茶毛虫、茶芽枯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等。2018年病虫害发生0.9万公顷次,防治0.9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约1 400 t;2019年发生0.93万公顷次,防治1万公顷次,挽回损失约1 500 t;2020年发生0.85万公顷次,防治0.8万公顷次,挽回损失约1 380 t。部分茶园在病虫害防治中过多依赖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农药残留,从而影响桃江县茶产业发展。开展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可以实现茶叶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茶叶品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桃江县从2017年开始探索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

1 桃江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1 生态调控技术

在生产中,可运用套种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尽量避免使用药剂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主要有益生物及优势种群。茶园套种桂花、板栗、紫穗槐等375~450株/hm2,四周种植万寿菊、芝麻、三叶草等蜜源植物,间作红花草、三叶草等绿肥,可以诱集小绿叶蝉寄生蜂等,同时为瓢虫、草蛉、狼蛛等害虫天敌和有益菌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充分利用天敌对茶园害虫的自然抑制作用,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果[1]。

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灰山港镇雪峰山和马迹塘镇金华村茶园套种桂花树等蜜源植物375~450株/hm2,2019年在灰山港镇甘泉山村茶园套种樱花树等植物300株/hm2。调查结果显示,套种后示范区蜘蛛数量(8只/m2)较对照区(5只/m2)上升 60%,瓢虫数量(1.8只/m2)较对照区(1.5只/m2)上升 20%,应用效果明显。

1.2 轻控轻防技术

轻控指利用农事操作及物理、性诱、灯诱等防治技术来控制茶叶病虫害,压低茶园病虫基数。轻防指在病虫危害达到一定程度,轻控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采用矿物油、白僵菌、申嗪霉素、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等矿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控[2]。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措施。

1.2.1 农艺措施。树龄较大的茶园增施钾肥复壮,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同时,结合冬季施肥翻耕,剪除茶树下部枝叶,降低病虫越冬基数。根据茶树长势和具体病虫发生情况进行采摘、轻修剪,减轻茶丛中上部及茶蓬面茶小绿叶蝉、茶白星病等病虫危害。对茶毛虫等群集性害虫,在田间操作时摘除卵块和幼虫。

1.2.2 色板诱杀技术。色板一般分为黄色、绿色和蓝色,可以有效诱杀蚜虫、假小绿叶蝉等害虫。茶园可悬挂色板375~450张/hm2[2],位置高于茶蓬面 10~12 cm最佳。在色板使用过程中,每7~15 d清除一次害虫或更换一次色板,以保证诱虫效果。桃江县示范区2017年悬挂色板逾2万张,应用面积46.67 hm2;2018年悬挂色板逾1.4万张,应用面积33.33 hm2;2019年悬挂色板逾7 000张,应用面积20 hm2。悬挂色板诱杀了大量的蚜虫、假小绿叶蝉等害虫,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提升了茶叶品质,应用效果明显。

1.2.3 灯光诱杀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按每1.33~2.00 hm2茶园安装一盏太阳能杀虫灯,距离地面1.5~1.7 m,可以诱杀茶尺蠖、茶毛虫、丽纹象甲等害虫成虫[3],开灯时间掌握在主要害虫羽化高峰期,在产卵前诱杀茶蚜、茶毛虫、茶尺蠖等害虫的成虫。其他时间尽量少开灯,以防杀伤天敌。桃江县2017年在示范区安装了25盏太阳能杀虫灯,应用面积40 hm2;2018年安装了30盏,应用面积50 hm2,示范区茶园害虫发生量明显减少。

1.2.4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主要应用茶小绿叶蝉性信息素诱杀,一般配合色板使用,按照色板∶诱芯=3∶1的比例配置,将诱芯放置在色板的中间,可以省去单独放置诱芯的设备。桃江县2017年应用面积为46.67 hm2,2018 年应用面积 33.33 hm2,2019 年应用面积20 hm2,对茶小绿叶蝉有显著的诱杀效果。

1.2.5 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交替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如在桃江县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4 d 0.5%苦参碱水剂防效为61.83%,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防效为67.93%[4]。鱼藤酮、除虫菊素、大黄素甲醚等植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矿物油等矿物源农药,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农药,均可使用。

1.2.6 种养结合防控技术。茶园养鸡、鸭、鹅等家禽45~75只/hm2,可以减少害虫基数,还可以起到疏松土壤、清除杂草、提高肥力等作用[1]。2017年在灰山港镇雪峰山进行了6.67 hm2圈养鸡、鸭防治害虫效果示范,对控制杂草、茶毛虫、茶尺蠖效果较好。

1.3 应急防控技术

应急防控技术适用于间歇性、暴发性发生的病虫害,如茶饼病、茶毛虫、灰茶尺蠖等。在轻防不能控制,虫口密度或发病率大大高于防治指标,有成灾趋势的情况下,辅助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控。如2017年桃花江镇腰子仑茶场茶蚜虫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标,用吡蚜酮进行应急防控;2018年大栗港镇黄道仑茶场茶尺蠖局部虫口密度高于防治指标,用茚虫威进行应急防控,均有效控制了危害趋势。

1.4 区域统防统治

在生态调控不能控制病虫危害的情况下,使用高效、低毒、环保药剂,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区域统防统治,能大面积防治茶园病虫害,提高防控效率,降低农药用量。2017年灰山港镇雪峰山茶园开展了33.33 hm2全程统防统治,使用藜芦碱防治茶小绿叶蝉;2018年马迹塘镇金华村茶园开展了20 hm2全程统防统治,使用苦参碱、茚虫威防治茶小绿叶蝉,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2 推广措施

2.1 行政推动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要配套其他管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最好整合行政资源,与其他部门如茶叶产业发展、农业环境保护与管理、土壤肥料等部门通力协作,与重点民生项目结合,推动各项管理制度化、常态化,更好地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2.2 培训宣传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见效慢,一般企业会持观望态度。因此,可以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茶园主、技术人员等开展相关培训,组织现场观摩,发放技术资料等,同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对绿色防控的认可度。

3 应用成效

3.1 经济效益

桃江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减少化学药剂用量60%~80%,节省农药和人工成本1 500~2 250元/hm2;同时,茶叶品质得到提高,茶园平均增值4 500元/hm2左右,累计节支增收6 000元/hm2。2017年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应用0.2万hm2,增创经济效益1 200万元以上;2018年推广应用面积0.2万hm2,经济效益1 950万元以上;2019年推广应用0.27万hm2,经济效益3 000万元以上。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引领,大大提升了桃江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

3.2 生态效益

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运用,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生物天敌数量增加且更加多样化。保持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可减轻茶叶病虫的发生与危害,确保茶叶质量安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运用,实现了茶叶病虫的可持续治理,使茶园生态回归良性平衡,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3.3 社会效益

通过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提高了全县广大茶农、茶企、茶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为桃江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为茶产业在桃江县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大作用保驾护航,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色板桃江县茶园
一道高中数学联赛预赛题的另证与推广
科思创为《劳尔颜色趋势体验2021+》提供聚碳酸酯流行色色板
巧解一道多项式最值问题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摄影
走进桃江县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贝贝和五颜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