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2-13初文红孔祥彬孙熙文张连晓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潍坊市智慧农业

初文红 孔祥彬 刘 英 孙熙文 张连晓

(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71)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传统农业领域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播种、施肥、喷洒农药、收获等农事活动,智慧农业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取代重复性劳动,农业劳动力得到根本释放[1-2]。据统计,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3.09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在2020年底达到55.9%。

1 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市农业发展一直领先于山东省,形成了威名遐迩的“诸城模式”“寿光模式”“潍坊模式”。潍坊市农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需求、有空间,近年来,智慧农业发展规模快速扩大,连续6年持续增长,目前已建设智能家庭农场103个、智慧园区41个、智慧家庭牧场86个。预计到2022年智慧农业发展创历史新高,将培育智慧农业基地397个、智慧家庭农场322个、智慧农业园区160处、益农信息社6 273个。

1.1 聚焦主产区,建立潍坊智慧农业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潍坊市以设施农业为发展对象,重点利用物联网、5G、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温湿度管理。中国(寿光)蔬菜小镇已整合形成潍坊市蔬菜智慧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管理模式,打造出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蔬菜标准试验示范基地,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技术,装备国内最先进的滚筒式全自动播种机、国内首台蔬菜大苗纸钵生产线等高端设备,实现了播种、催芽、嫁接、愈合、前中后期养护、种苗转运整个流程的全封闭运转,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的全智能化控制。基地配备了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多功能机器人等尖端设备,通过可视化温室集群智慧管控云服务托管系统,实现了整个基地生产管理的全流程云端托管、智慧程控和远程操控。园区由集团统一运营,实行封闭式、物业化管理,全面实行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流程、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的“六统一”模式,严格标准化管理。同时充分运用生物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提高蔬菜品质,实现了从种苗繁育到生产、采收、包装、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可追溯。通过抓好蔬菜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生产出真正健康、营养、优质的高端蔬菜,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努力打造潍坊市蔬菜高端品牌,全面提升潍坊市蔬菜品牌竞争力。

1.2 产学研结合,推动智慧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

生产基地作为科研院所的试验研发与成果转化聚集区,全力搭建全国农业高新技术的高层次研发平台。平台主要承担农业重点生产课题,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的展示、示范和应用,带动了产业经济繁荣发展,推广了新技术。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产学研为一体,立足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构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综合智慧平台,其主要业务及做法如下:一是以建设为农服务中心为平台,积极推进大田作物托管服务。配备拖拉机、智能配肥机、粮食烘干机、植保无人机等国内外先进农机装备62台(套),全力打造“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积极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耕、种、管、收、储、加、销全程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土地托管面积已达4533.33hm2,年可带动农民节支增收近30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以建设机采棉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机采棉种植技术推广。已建成机采棉滴灌高节水试验示范园200 hm2,改造提升50 000 m3水库2座,发展机采棉全程机械化种植示范园区面积达到了1 066.67 hm2,从良种供应、节水灌溉、机械播种、配方施肥、农药喷洒、机械采摘等环节逐步推进机采棉全方位、系列化服务,节支增效5 250元/hm2。三是建立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以潍坊丰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了昌邑市宏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昌邑市久丰机采棉种植专业合作社,领办、整合了昌邑市农丰棉花专业合作社、昌邑市运兴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昌邑市友盛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专业合作社6家,注册成立了昌邑市柳疃青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发展“社村共建”村庄15个,逐步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带动农民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达到了1 600多户。项目建成后将辐射3个乡镇、30多个村庄,受益群众达到5 000户以上。四是加快农业新科技创新应用,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实施“水肥一体化创新工程”,建成了北部沿海农田水利灌溉主管道36 km、蓄水库10座,蓄水能力达250万m3。在已流转的533.33 hm2农田推行了滴灌、微喷高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新技术,使灌溉节水率和肥料利用率均达到70%以上。实施“沃土工程”,购置智能配肥设备2台(套),智能配肥面积达1 333.33 hm2,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 400 hm2;购置植保无人机3架,飞防服务面积达到1 666.67 hm2。实施“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年组织开展农民职业培训800人次以上。实施“互联网+”工程,对接全国供销社“供销e家”及省、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资、农产品社区电商平台2个,逐步打造“网络+实体+配送”的服务模式。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投入和信息化水平不高

从总体上看,潍坊智慧农业处于发展阶段,资金投入方面依旧短缺,高端技术推广缓慢。智慧农业需要大量的投资,短期内却又很难收回成本、获得收益。一般大型智慧农业现代产业园都是由政府引导建设,产出效益不太理想,造成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对于智慧农业的投资热情不高,未能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如潍坊冬季气温低,智能温室生产能耗大,需要进口高端智能化农机设备,造成成本高、周转难等问题,农业生产作业效率不高。

2.2 智慧农业方面科研成果利用率和转化率较低

智慧农业科研项目实用性不高,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民之间合作不够紧密,有些智慧农业方面的科研成果保存在科研档案里,停留在实验室里,真正运用到市场中的很少,转化率不高[3]。

2.3 智慧农业技术标准建设不够完善

潍坊智慧农业在粮食作物和设施蔬菜方面发展迅猛,但还存在技术标准规程不成熟、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不能达到每一批次的一致性,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如设施蔬菜方面,仅有番茄、黄瓜等有相对成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其他蔬菜品种还缺乏标准化规程。

2.4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潍坊市农业多以一家一户个体生产为主,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占比不足40%,建设可追溯体系投入高、难度大、见效慢,单凭农户很难建立起来,必须在政府强力推动下方可形成行之有效、链条完整的可追溯体系。

3 对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农业,为现代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为乡村振兴装上新的动力引擎。

3.1 加强智慧农业顶层设计,为现代农业提供智慧服务

统筹各级各类政府资源,重点给予智慧农业从业者政府资源支持。围绕重点区域、领域、产业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专项,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利用,并示范推广,建立标准化模式。加大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力度,推进以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饲料精准投喂、质量智能监测、废弃物循环处理等为主的数字农业建设,利用传感实时数据和历史记录数据构建动植物生长模型,最大限度挖掘动植物生长潜力,实行精准化种植,实现可视化管理、可追溯化监督,减少投入、降低成本,达到农业生产优质、高产、高效[4]。

3.2 加强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为乡村振兴实施提供精准服务

充分利用潍坊市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实时跟踪了解潍坊市农业农村农民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广泛采集、整理、归纳数据,构建完善潍坊市农业大数据监管体系、潍坊市农产品价格指数体系、品牌农产品购销服务体系、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农商互联大数据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实现对农业大数据的汇总、展示、分析及应用等功能,实现数据监测预警、决策辅助、展示共享,为乡村振兴实施提供精准服务。

3.3 加强智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适合潍坊市智慧农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制定智慧农业人才培养计划,依托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强化智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办智慧农业培训班,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型、复合型智慧农业高端人才。制定政策吸引信息领域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智慧农业领军人才和推广队伍[5]。

3.4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9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凸显了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利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将监管机构、镇级农残速测室、大型农业园区、农药门店等全部纳入监管追溯平台,横向与食品、药品、农业、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平台实现对接,纵向整合各县(市、区)已有数据资源[6-7]。对农产品流通过程实行全程监管,从而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猜你喜欢

潍坊市智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潍坊全市会展统计培训会议召开
潍坊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奎文区大队 多项举措深入推进冬春火灾防控工作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