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专业实践创新型与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3霍楷吕莹

西部皮革 2022年11期
关键词:艺术类第二课堂导向

霍楷,吕莹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1 相关理论界定及问题综述

1.1 实践创新型与成果导向型概念界定

不难看出,实践创新指的是不同侧重的两个小概念,其一是在已知问题已有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并在同一分支内进行的调整、创新;其二是在不同分支、不同方向、不同专业下进行的创新。成果导向型教育理念,是在20 世纪80年代初由以美国学者Spady 等学者提出的教育模式理念。成果导向型以成果作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上进心、激励学生的自信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差异性评价,以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为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从而改进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

1.2 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状况及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界对于高素质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但是,随着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艺考成为越来越多高考生的选择,伴随而来的便是艺术类专业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以及艺术类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等问题与挑战,伴随对于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高校对于艺术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首要的考量问题。但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场所主要限制在高校课堂内。综上可以看出,现有的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模式并没有起到预想中的完美效果。

2 艺术类专业实践创新型教学改革解析

2.1 艺术类专业实践方案解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在面对市场、就业等因素下的人才竞争都越来越激烈,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更加偏向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实践操作优的全面发展人才。不仅如此,我国文化产业在近年来也正在迅猛地发展着,然而我国艺术类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切与我国艺术类高校教育理念失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进行艺术类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改革方案思考时,在将高校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艺术展演、实践创新项目、创新创业活动等相结合时,将起到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与艺术类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举办高校学生的艺术作品展演、将实践创新项目引入校园、鼓励学生走出去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以此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培养[1]。

2.2 艺术类专业与实践项目

实践是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够付诸到实践中去的理论知识都只是空谈,所以实践项目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可以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夯实艺术类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技法的教学方法。艺术类专业的实践项目教学应以当今社会的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专业实践项目带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独具特色的实践项目教学活动,如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的文旅型活动,文旅方向项目主要包括形象设计、VI 设计、文创产品开发、展览展示等项目。

2.3 艺术类专业与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是艺术类实践创新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需要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人才类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为了培育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在专业课内容中融入更多的创新创业元素,针对不同兴趣、喜好、年龄的学生,对高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进行分层,确保覆盖各个层面、各个年级、各个阶段的全体学生。以国内将创新创业与高校教育结合这一行列做到目前来说国内最佳的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自20 世纪80年代就已经与教育部联合开展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打开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培养的先河,并且在至今以来的三十八届“挑战杯”中都取得着优异的成绩[2]。

3 艺术类专业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解析

3.1 艺术类专业成果导向解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类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的艺术类高等教育发展也在向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向努力。因此将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融入到现代艺术类高等教育改革中对提高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遵循成果导向进行反向设计教学体系。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改善现有的艺术类高校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市场竞争力是不二之选。

3.2 艺术类专业智育成果导向

智育是通过充分运用各种智育内容、途径,发展学生智力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潜能的教育的总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知识、经济、信息迅猛爆发的今天,艺术类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以智育成果为导向的改革挑战,其中在艺术类专业智育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中也需要强调个性化智育的重要性。个性化的智育教育也在逐渐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如20 世纪80年代在日本提出的重视个性化培养四份教改报告、1997年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进行的“做好准备,迎接21 世纪”的主题演讲都能够窥见一斑[3]。

在艺术类高校日常的个性化德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都能够提高艺术类专业学校个性化智育成果导向的教学改革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在进行艺术类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同样需要强调差异性教育。

3.3 艺术类专业德育成果导向

我国社会发展是全社会人们有目共睹的,并且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独立的思想为现代社会所推崇,因此艺术类专业高校教学改革中关于德育成果导向的改革活动,也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明智之举。首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整改,将传统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其次,整改教育体制,让学生参与到艺术类专业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培养学生的丰富归属感和使命感;最后,对校园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更改和建设,和谐美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树立温馨的校园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校园道德价值观。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德育对于现代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程度[4]。

4 艺术类专业实践创新型与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

4.1 艺术类专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

理论研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工作的基础,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扎实的掌握其所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艺术类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付诸时间、精力慢慢累积,一旦突破将获得巨大的理论更新。如目前我国进入的大数据时代,这一概念在1980年便由阿尔文·托夫勒首次提出,直到今天我们才进行如火如荼的实践创新,理论研究一直在推动着大数据工程的进行,当下取得的行为分析、精准营销都可以称之为大数据理论的产物。

创新来源于实践,只有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个实践活动、实践项目、实践过程才能够了解现有的不足和缺点,现代艺术类专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纯理论培养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型、综合性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这样的局势下,需要给予艺术类专业学生切身体验的经历,在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反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提出问题。构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环境,需要学校和社会方面共同的付出与努力。首先,在学校层面,完善课程设置,将创新实践课程安排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课表;为学生完善教学、实践设备;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由学校牵头组织高校教师进行实践学习和研究,将关于实践创新最直接的经验反馈给学生,引进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实践创新教师,还可以将校外优秀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邀请进校园进行讲座、开展课题、和同学面对面交流。其次,在社会层面,呼吁艺术类专业高校所在地区政府肩负起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安排创新实践的责任和义务,为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或资金上的支持,吸引企业接纳艺术类专业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创新实践。

4.2 艺术类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人们在传统意义上,通常能够接触到的课堂,便是第一课堂,而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具有更多教学方式的,便是第二课堂。艺术类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联系的重要性,第一课堂负责的是艺术类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各种综合能力的获得、学习和提升便是第二课堂主要的教学任务。同时,第二课堂也同样肩负着艺术类专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阵地的责任,艺术类专业高校势必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系统的、有机的结合[5]。

对于艺术类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首先,要明确相互融合的目标,保证融合过程中的举措、目标一致。明确的融合目标可以成为课堂融合行动过程中的重要指南,只有紧紧把握朱第一、二课堂融合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课堂融合带来的正面影响。可以通过教研人员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料,紧紧围绕第一、二课堂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尽可能激励师生对于第一、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主动性;其次,将两个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相互的关联。在此基础上,以第一课堂的抽象知识为基准,设置具体的、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由此一来,通过明确目标、关联内容将艺术类专业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3 艺术类专业改革目标与成果导向相结合

目标成果相结合的导向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以艺术类专业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后得到的最大能力为导向。这一改革目标与成果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模式,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正在学习什么,通过学习之后能够得到什么。所以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活动应先确认目标成果,依据改革目标与成果导向相结合的实施路径,从而将目标成果贯穿于整个艺术类专业教学过程中。

建立艺术类专业改革目标与成果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根据实际调查以及社会需求,以专业学习的目标成果为导向,将艺术类专业知识进行打散、重组,建立起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教学模块。如此一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便可以避免出现内容重复或缺失的情况发生。其次,基于教学模块的教学方式,能够阶段性的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再决定是否向下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6]。

5 结论

综上所述,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将第一课堂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相结合、将改革目标与成果导向相结合,推进艺术类专业实践创新型与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对艺术类专业教学活动的发展起到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艺术类专业实践创新型教学改革活动能够使艺术类专业学生积累充分的实践、创新经验,在面对未来学习、生活、工作时,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艺术类专业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活动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协调的、和谐的、统一的发展,强调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将实践创新型与成果导向型教学改革相互结合、贯通,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由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高素质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多院校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实践创新与成果导向并举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发展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猜你喜欢

艺术类第二课堂导向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