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 波峰末间期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2022-12-13葛现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死亡率血流

葛现伟

社会不断进步后,以冠心病为首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攀升,其中STEMI 是最为危重的一种,主要是在冠心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减少,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造成。想要保护心肌细胞、改善预后,就要开通相应的梗死血管。所以,STEMI 患者的治疗以PCI 为主要方式,是得到临床认可的预后改善方案。但是在进行PCI 后依然有>10%的患者会发生MVA,此时,患者的死亡率则会增加30 倍以上[1],故而,必须做好这一事件的预防工作。有学者提出T 波的演变可以反映心肌跨室壁离散度,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等方面可以做出指导[2]。对Tpec的变化过程及其与MVA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故而实验选取了2019年1~12月收治的178 例STE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PCI,进一步分析Tpec 与MVA 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178 例STE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PCI。其中,男98 例,女80 例;年龄42~83 岁,平均年龄(61.6±7.5)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发病到入院时间<2 h;伴随心律不齐、胸痛等症状;心电图检查肢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可见≥2 个相邻导联ST 段抬高;符合PCI指征;研究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

1.2.2 排除标准 肥厚心肌、先天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房室颤动、电解质紊乱的患者,且在1 个月内服用过影响T 波形态的药物;入院前接受其他手术者;近1月内有外伤史者;有明确他汀类药物过敏者;血液系统疾病者;近2 周内服用过调脂药物者;伴随栓塞性疾病、周围血管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肌病进展期者;合并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系统性炎性疾病者;合并急慢性炎性疾病者、病毒感染者、细菌感染者;哺乳期或孕期女性;肾脏、肝脏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根据患者PCI 后是否发生MVA 分为MVA组和非MVA 组。给予患者常规用药治疗,如阿司匹林、β 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受体拮抗剂等[3]。此外,患者完成PCI 后,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差异选择肝素、替罗非班等药物实施辅助治疗。

在Tpec 的测量中,测量所有梗死相关导联上3 个心动周期,即RR 期间、QT 期间以及QTp 期间,计算平均值[4]。MVA 指的是住院期间发生的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以及心搏骤停。此时,无法区分QRS波和T 波,且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变化。

所有患者采用心电图、12 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关键指标的记录,并关注心肌损伤标记物、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178 例患者中,Tpec≥100 ms 的患者92 例,Tpec<100 ms 的患者86 例。发生MVA 的患 者42例(MVA组),发生MVA的患者136例(非MVA组)。行PCI后,Tpec≥100ms的患者MVA 发生率为35.9%(33/92),高于Tpec<100 ms 患者的10.5%(9/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5.912,P<0.05)。发生MVA 的患者PCI 后Tpec 降低缓慢,具有波动趋势;未发生MVA 的患者PCI 后6 h 表现出持续下降趋势。

2.2 PCI 后发生MVA 的危险因素分析 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心率、术后Tpec≥100 ms、PCI 后TIMI 血流<2 级、Killip 心功能分级>1 级、未应用β 受体阻滞剂是PCI 后发生MVA 的危险因素 (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Tpec≥100 ms、PCI 后TIMI 血流<2 级、Killip 心功能分级>1 级、未应用β 受体阻滞剂是PCI 后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威胁国民健康的严重疾病,大多数患者都合并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从而在血管中形成血栓,阻断血流。STEMI 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查,存在心律不齐症状,还会有ST 段升高等特征性动态变化,会进一步加重血栓对血管的影响,所以此类型患者死亡率更高。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尽快疏通梗死部位的血管,恢复心肌供血,避免心肌细胞继续坏死,挽救患者生命。经过长期研究发现,PCI、静脉溶栓等都是主要治疗方式,如果是高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从而提高死亡率,尤其是大量非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等药物的使用,出血性并发症风险更高。与其相比较,PCI 不仅能让梗死血管再通,保护心功能,还能减少出血性并发症,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不过治疗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影响治疗效果。首先,从已有的研究中看异常增大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是导致MVA 的原因之一,且可以作为对MVA 判定的因素。此外,STEMI 患者由于心肌梗死区域、边缘带以及心肌细胞间动作电位不应期的差异,会导致局部缺血心肌传导延迟,可能发生心肌细胞间复极不均[5],同时,患者的交感神经在心室部位兴奋程度不一。除此之外,由于患者缺血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会导致局部心肌细胞膜钠-钾泵能源不足,细胞外低钙,此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也会有延长表现[6]。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改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存活心肌的电生理功能,进一步防控MVA。此外,Tpec 还可以对不同层的心肌细胞跨壁复极的离散程度进行反馈[7],在理论分析中,STEMI 患者在实施介入手术后,能够促使冠状动脉血流疏通,缩短Tpec,有效地控制MVA。但是,也有学者研究在心肌梗死得到PCI 治疗后12~24 h 内,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在4~5 d 后可恢复正常[8]。而PCI 并不能降低患者的Tpec。特别是在手术前如果患者的Tpec已经>100 ms,其死亡率会增加。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及,要降低区域复极差异,并由此增加了心脏电稳定性,从而有助于在介入手术后降低不良反应情况[9-11]。

STEMI 患者虽然在介入手术治疗后心肌缺血问题得到了控制,但是由于缺血区域大、时间长,也会导致心肌电活动恢复缓慢,术后的Tpec 没有及时的缩短,此时发生MVA 的几率更高一些。而Tpec 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其存活心肌电生理功能有所恢复,此时的MVA 风险率低[10,12-14]。在本次研究中,TIMI 血流在0~1 级的患者,其发生MVA 的风险性也是比较高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治疗结局。本文中研究的是Tpec≥100 ms 时发生MVA 的情况,且结果认为其是导致MVA 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进行临床预测。

综上所述,采用PCI 能够对STEMI 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其PCI 后Tpec 降低缓慢是导致MVA 的危险因素,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做好不良预后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死亡率血流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下调lncRNA KCNQ1OT1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