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思政”,打造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

2022-12-13湛江中医学校林梦琳

广东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医药育人思政

湛江中医学校 林梦琳

搬到乡村院坝打造 “田间课堂”、 搬到工厂企业打造 “匠心课堂”、 搬到线上网络打造 “红色形象” ……随着思政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利用自身专业学科资源优势, 转化成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 职业教育院校肩负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 要充分挖掘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使学生在知识学习、 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 受到思想观念、 政治观点、 道德规范的浸润与熏陶。

思想先行, 课程思政新理念要率先贯穿新一轮课改中。 实施课程思政是一个自上而下、 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 从课程标准编制到教材编写、 教学活动、 测量评价等每个教育教学过程一个都不能少, 而课程思政理念则是整条 “流水线” 中一以贯之的主线。 要把思政元素与教材内容、 教学形式、 教学评估有机融汇, 使之精彩呈现、 隐性体现, 化教育于无形中, 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 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成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技能人才。

遍地开花, “课程思政+” 让课堂 “活” 起来。 近年来的思政教育改革用一系列生动的创新实践证明, 思政教育除了抢占校内课堂, 还可以在实体和虚拟空间、 校内和校外大有作为, 要向社会深入, 向社会要资源, 深化实践思政。 如湛江中医学校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 “1+5” 育人模式, 打造学校 “中医小书童阿中” 的卡通形象, 制作线上 “党史300 秒” “孝道300 秒” 等系列短视频, 让网络思政实践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坎, 受到学生喜爱; 开展 “三礼德育”, 把思政课融入仪式感满满的场景中, 激发学生学习感悟以 “悬壶济世、 大医精诚” 为核心的 “杏林精神”, 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激发学生兴趣, 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验感; 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六进” 行动, 引导学生走出校门、 走入社会, 深入了解国情社情, 把思政教学融入中医药服务民众社会实践活动中, 让思政课堂走出校园, 搬进社会, 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巧妙结合, 从而迈向更广阔的社会大舞台。

软硬兼施, 全方位打造课程思政 “硬核” 实力。 一方面要以 “大思政课” 格局推进 “思政课程” 与 “课程思政” 教师同向同行、 同台协作, 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扎实的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则是整合校内思政教育资源,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化, 依托校史馆、 实训基地、 社团园地等, 构建立德树人 “大场景”, 让思政教育从 “课堂” 走向 “校园”, 足不出校就可开展实践教学, 让实践教学 “实” 起来。

我们要把 “大思政课” 讲得有深度、 有力度、 有温度, 彰显其独特魅力, 就要走出课程思政就是单纯 “水加盐” 的思维误区, 让 “技能+思政” 更生动立体, 切实发挥好培根铸魂作用,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的职教力量。

猜你喜欢

中医药育人思政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