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纲、目、结”三要素的广西防汛抗旱布局探讨

2022-12-13唐金鹏李艳平

广西水利水电 2022年4期
关键词:防洪抗旱防汛

唐金鹏,李艳平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 530023)

水旱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频发多发并发的水旱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广西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建设,战胜了数次特大洪水和严重干旱,有效应对了频繁发生的台风和山洪灾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旱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广西防汛抗旱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展开分析,找准风险点,提出治理策略,并对广西防汛抗旱提升工程布局提出建议。

1 广西目前防汛抗旱形势

经过不断努力,广西水旱灾害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面临的防汛抗旱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主要体现如下:

(1)防汛减灾体系尚有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根据广西防洪隐患排查资料,广西54个主要防洪城市的城市防洪达标率为41.6%,尚未达到一半[1]。洋溪水利枢纽、那垌水库等防洪水库尚未建设;西江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全发挥防洪效益;部分重点防洪地级市及部分重点防洪市县堤防工程亟待加强;海堤建设严重滞后,抗御风暴潮的能力十分薄弱;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尚未全部建成。加上部分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建设标准偏低、安全隐患大,安全度汛风险高,部分水库、水闸病险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水库存在工程标准偏低、建设质量较差、老化失修严重、工程管理落后、配套设施不全、缺乏良性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水库安全隐患严重,制约着水库效益的发挥[2]。

(2)抗旱能力弱,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桂西北、左江、桂中3 大旱片,共覆盖了超过全区50%的国土面积,资源性缺水问题严重;工程体系不完善,缺乏骨干调蓄工程,全区大型水库有效库容仅46.5 亿m3,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不足,在遭遇旱情时农业减产尤其严重;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全区县级以上城市中,单一水源城市比例高达65%,且大多城市为单一河道型水源,南宁、柳州等重要城市尤为突出,应对水安全事故的能力严重不足。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普遍规模偏小、水质达标率整体偏低,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及乡村振兴对农村供水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3)水旱灾害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总体不高[3]。广西在中央支持下,建成了广西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管理系统,建成自治区、市、县三级防汛抗旱会商系统,大大提高了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但围绕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天空地一体化等新技术在水旱灾害防御中应用程度不高,已开发的相关系统功能不够完善,广西水情基础设施建设依旧薄弱,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密度依然偏低,仅能对大型水利工程、部分中型水利工程、中央和省级报汛站进行雨水情自动采集,对于中小河流信息采集数据不高,预警预报精度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基于“纲、目、结”水网体系的布局策略

2022 年3 月8 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就“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要重点把握好“纲、目、结”三要素的谋篇布局,以大江大河大湖自然水系、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供水渠道为“目”,以具有控制性地位、具有控制性功能的水资源调蓄工程为“结”,通过“纲、目、结”三要素的科学布局、建设和完善,建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按照“纲、目、结”三要素的布局思路,针对广西水资源量较为丰富,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现状分析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提出以下布局策略:根据广西江河湖泊天然水系结构,以西江干流(含红水河、黔浔江)、郁江干流(含左江、右江),柳江(含龙江)、桂江、贺江、北流河、南流江、钦江、防城河、湘江等“两横八纵”主要天然河流为基础,以西江—郁江、郁江—南流江、郁江—钦江、湘江—桂江、贺江—桂江、柳江—桂江等“六河连通”人工水系通道为补充,形成广西防汛提升之“纲”;以水系沿线防洪、供水和水生态等工程为网络,以智慧化调控为手段,推进河湖水系互联互通,形成广西防汛提升之“目”;以控制性枢纽和重点调蓄工程为节点,形成广西防汛提升之“结”。

“纲、目、结”相互衔接,全面增强广西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战略储备能力。其中防洪减灾执行“蓄泄兼施、局部分流;明暗共治、全面排水;海陆统筹、挡潮为主;软硬齐抓、防灾减灾”的总体策略,构建包括防洪工程体系、防潮工程体系、治涝工程体系等洪涝潮灾害防治工程体系以及防洪防潮治涝功能管理体系、洪涝潮风险控制体系等非工程体系建设;供水按照“北补、南调、中(东)优、西蓄”总体思路,依托“两横八纵,六河连通”的水网布局,形成河库互济、多源保障的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支撑“一群三带”(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南北通道城镇带、西江城镇带、边海联动城镇带)的城镇开发格局和“六主多区”(桂北、桂中盆地、浔郁江平原、南流江三角洲、右江河谷、桂西南6大农业主产区,柑橘、香蕉、荔枝、芒果、火龙果、龙眼、蔬菜、茶叶、桑蚕、中药材、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优势区)的农业发展格局。

3 广西防汛抗旱水利提升总体布局

(1)提升防洪减灾能力。①纲:完善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防洪体系中的防洪堤建设,开展重点海堤达标建设。初步分析需实施西江干流34 个堤防建设项目,新建或加固各主要城市防洪堤646 km,包括其中未达标堤防达标扩建长度175 km;实施主要支流治理长度716 km;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沿海重点海堤标准化建设,新建及加固海堤长度690 km。②目:加快实施中小河流及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初步分析需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长度3884 km;开展重点山洪沟治理3555 km。③结:完善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做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城区易涝点治理工作。初步分析需实施洋溪水利枢纽、那垌水库工程、渠珠水利枢纽、黄塘水库、淦江水库、木洞水利枢纽等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实施城区治涝工程,新挖扩挖排涝河道1385 km。

(2)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①纲:以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等调水工程为脉络,构建沟通南北的水网之纲。②目:以点带面,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初步分析需实施涉及近2000万人的农村饮水工程;因地制宜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现代灌区包括乐滩二期、驮英、百色、龙云、下六甲、龙江河谷、大藤峡灌区等大型灌区工程,以及一批中小型灌区工程;同时加大现有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力度。③结:在工程性缺水较严重的地区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初步分析需实施大型水库5 项、中型水库119项,以及众多小型水库,构建水量调蓄的重要节点。

(3)提升监测预警智慧化能力。①加强水旱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开展水文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包括中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站、国家基本水文站能力提升、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站、新(改)建大江大河水文站、潮位(流)站、水文监测中心、墒情监测、重点城市防洪排涝水文监测、地级市水文应急监测队伍能力提升、雷达测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升级改造和补充、水质监测能力建设。②加强水旱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平台建设。包括机房、网络、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建立广西水旱灾害云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水旱灾害数据灾备中心,升级视频会商系统,开展门户建设;开展水旱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支撑平台建设[4]。③加强水旱灾害防治智慧化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现代化技术与装备试点应用、现代技术与装备研发。

4 结语

通过构建完善以广西“两横八纵、六河连通”的水系通道为“纲”,以水系沿线防洪、供水和水生态等工程网络为“目”,以控制性枢纽和重点调蓄工程为“结”的“纲、目、结”防汛抗旱提升体系,使广西防洪能力明显提高,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海堤达到防洪标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地区排涝能力逐步提高,重点区域和城乡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建成覆盖全区“一群三带”的多水源保障供水体系,县级以上城市均不缺水且具有足够的备用供水能力,农村供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显著提高,有效支撑乡村全面振兴,保障粮食供给。对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支撑广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实现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防洪抗旱防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公益广告
夏季防洪防汛
2022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