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务协同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2022-12-13黄丹粟

科技风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教务教学管理协同

黄丹粟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在进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两级管理体制和协同管理机制,使得教务工作不断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1]。其教务管理模式也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而是逐渐转变为二级院校协同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符合高职院校整体的发展改革建设规划,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较为复杂,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对学院的整体发展非常重要,因此,需要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提升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其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如果采取传统的学院一级管理工作方式,会使得教务工作任务繁重,无法满足不同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科研工作重点等问题对学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及时转变相应的工作重心,将学院的重点管理之处转变到教学、科研等更为专业的建设方面来。推动二级学院管理模式能够符合科学管理的需求,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2]。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变化,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越发重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根据不同院校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才能够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经二级管理模式能够使各个系院根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有效调整,给予培养方案一定的灵活性,有助于培养现代化实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学院专业化发展、综合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明晰院级人权、财权、物权的管理权责,帮助二级学院进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以促进内部管理水平全方位提升,促进校级和院级协同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人才。因此,这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务协同管理机制的创新对策

(一)不断加强教务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二级学院的需要能够得到保证,教务管理工作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需要不断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相应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与培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为相应的专业人员提供有效的学习咨询平台,使得教务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地进行沟通、学习与交流,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通过加强工作人员的职能管理,不断增强专业人员的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其能够意识到教务管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专业能力,提升自身工作效率[4]。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效率,选派优秀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等,也可以到优秀院校进行交流管理,不断提升教务管理人员在职称、薪酬方面的问题,从而激发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在这一岗位上,实现稳定发展。教务处作为统筹协调全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具有凝聚人心、民主管理等聚力导向的协同管理特点,在高职院校教务处的领导下,二级学院的工作进行得会更加顺畅,有助于二级学院的协同发展,提升创新力和凝聚力,学院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专业人员,教务管理人员又是保证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务协同管理机制有效革新的关键,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教务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同时,不仅要增强内部管理人员的协同合作意识,还要明确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任务,这样才能打造一支专业稳定的校务管理队伍,才能够为二级院校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帮助。

(二)不断完善教务管理协同机制

在二级学院教务管理模式下,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状况与特点进行有效的权责划分,不断完善相应的教务管理协作机制。应给予二级院校充分的决定权、自主权,使二级学院能够根据自身学院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务管理。根据二级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学籍、考务等多个方面加强有效的沟通协作,不同学院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教务处是负责学校教务管理的核心部门,是负责各级部门协调运行的中心枢纽,承担着发布信息、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安排组织相关教育活动等任务,帮助上下级之间进行切实的有效沟通与分工合作,使得不同专业之间能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形成不同的专业方案,发挥自身特长,保证有效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同时,又能够发挥自身学院的优势特点,不断提升二级院校的教务管理水平,完善相应的教务管理协作机制,为高职院校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务管理协同机制的完善是二级学院管理完善的标志,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教务管理工作不再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是解决某些管理困难问题的关键要素和重要途径,也是教务管理工作提升的必要手段,所以,高职院校二级院校的各个管理部门必须围绕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展开后续工作,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意识,完善协同机制。

(三)树立正确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工作,是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学院的教务管理水平,因此相应的教务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5]。改善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学习现代化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教务管理能够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围绕着高职院校的师生开展教务工作,通过二级学院内各个部门的有效沟通合作,提升自身职能,加强服务能力,对师生的教务教学实现有效的管理与积极的引导。可以根据二级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专业特长等,结合学院的实际工作状况,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校务管理机制,使教务管理工作能够符合学院的发展特点,不断增强教务管理工作中的灵活性,满足二级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需求。为树立正确的管理模式,首先,要明确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划分二级院校工作职责与管理权限,比如学籍管理、课程选修和重修的工作安排、毕业证书打印等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教务处可以适当地将一些工作安排下放给二级学院进行自我安排,实现放权和自我管理的双重改变,教务处只需要对二级学院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估。其次,要加强专业性,每个二级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展开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管理活动。最后,增强管理的开放性,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宽管理视野,提升工作效率。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级学院在进行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务管理系统,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有效互通。高校通过引进专业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使一级、二级单位准确及时地收到相应信息,并能够保证给予二级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利,又能够方便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及时掌握相应的教学教务信息,有效提升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是现代化高校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关键,比如,今日校园APP、我在校园APP等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既实现了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目标的监督和评估,又兼顾了全校管理工作的管理统一,能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减少了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的广泛运用标志着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的运用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平台,学生和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实现线上的双向互动,将日常的出勤、考试等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一体化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为整个二级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从单向发展转变为综合系统的整体发展。

(五)加强二级学院自主权

实施二级管理体制,使得二级学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也有了更加重大的责任。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教务管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二级学院的师生提供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就需要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与考试的管理规划,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6]。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加强二级学院的管理机制,使教师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竞争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使师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沟通,协同发展也使教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推进与运行。加强二级学院自主权是充分激发院校内在发展动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核心要素,加强二级学院自主权需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分级管理原则。切实完善分级管理、权责明确、权限清晰的层级管理体系,推动管理工作中心下移,是实现二级院校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高工作执行力的重点;二是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拥有什么样的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坚持权责一体,做好本职工作,对自身的发展定位有清晰的方向,这样才能在资源的分配上体现自主权。三是坚持放管结合原则。工作重心下移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财务管理自主、人事管理自主以及教学、科研和其他事物管理的自主权。

(六)建立量化考核管理方案

为了能够使二级学院提升教务管理效率,需要建立完善的量化考核管理方案,才能够对相应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目标量化考核。通过层层考核机制,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与执行能力,使得相应的通知任务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并满足师生的各类需求,充分解决存在的各项问题。量化考核机制也能够提升相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考核,不断督促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技能与自身服务水平,尽力完成学院制定的各项管理目标。二级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的评估需要一个合理的量化考核管理方案,方案的制订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校级教务处要成立专业的领导小组,推进各项工作的展开,领导小组下还要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督办以及落实奖惩等工作;第二,强化监督管理。结合学校相关条例,逐步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和指标体系,对二级学院工作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考核。

(七)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与师生之间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才能够对教务工作人员进行准确的目标量化考核。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教务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对接,对相应的教务工作者实施综合性的评价时期,能够意识到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对优秀工作者实施表彰与激励。不断完善教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能够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不断完善岗位需求,充分调动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指导二级学院制定各类内部管理条例和运行规则,规范相关工作流程,加强校院两级合作建设,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综合评价体系。二级学院的综合发展需要建立这样综合完善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在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发挥评价体系的评价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性,也是衡量一个学院管理工作效率高的具体表现,并帮助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让各学院从将复杂烦琐的工作问题中解放出来,从而有利于校级教务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减轻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压力,提升办学效益和管理效益。

结语

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教务系统管理机制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充分给予二级学院自主权,二级学院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帮助高职院校培养现代化、专业化新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执行力较低,通知机制不够健全,权责划分且教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不够稳定等多样化的问题,使得二级学院在进行教务协同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加强二级学院的教务管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完善相应的教务管理协同机制,树立正确的管理模式。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加强二级学院的自立自主权,通过建立量化考核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等,提升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积极性,使其能够不断学习,发展创新,以此促进二级学院教务协同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猜你喜欢

教务教学管理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京津冀协同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