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弘优689的选育与应用

2022-12-13玉洪昊赵二生吴毅力何衍珍李光耀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父本株型母本

玉洪昊 张 波 赵二生 向 松 吴毅力 何衍珍 李光耀

(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 广东 湛江 524006)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水稻生产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卖粮难、粮食价格低和稻田抛荒等消极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国内市场上出现了争相购买各种渠道来的优质稻米“澳洲丝苗”“泰国米”的现象,这暴露了我国“稻强米弱”的困局[1],优质育种是今后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2012年早季,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以优质高抗稻瘟病恢复系弘恢3088为母本,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广适性恢复系广恢128杂交,培育出了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弘恢689。2015年早季,以抗稻瘟病优质恢复系弘恢689为父本,与自主选育的优质抗病不育系弘A进行配组,育成了早季部标优质2级米杂交稻新组合弘优689,并于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母本弘A

2007年晚季在湛江用优质软性抗稻瘟病常规品种新山软占为母本,与制保材料A253(协青早B/秋B)F5作父本温汤杀雄杂交,根据选育目标按系谱法对杂交后代进行选择,获得保持系材料(F4)与湛A测交及回交,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及米质检测。至2012年晚季,回交后代(BC6)与保持系(F11)性状一致,且1 000株大群体农艺性状整齐一致,经镜检,回交后代花粉彻底败育,套袋无自交结实种子。将该回交后代定名为弘A,相应保持系为弘B,于2014年10月通过了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的专家现场鉴定[2]。2019年获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162001.3)。该不育系群体整齐一致,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以典败花粉为主,柱头外露率较高。叶鞘、柱头、稃尖无色,株型适中,抗倒性好,后期青株腊秆,熟色好。米粒细长,米饭软硬适中,千粒重17~18 g,米质特优。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1.2 父本弘恢689

恢复系弘恢689是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2012年早季以优质高抗稻瘟病恢复系弘恢3088为母本,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广适性抗病恢复系广恢128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连续7代定向选择和测配筛选,于2015年晚季育成。弘恢689的茎秆粗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剑叶挺直,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抗稻瘟病,配合力好。

1.3 杂交种配组

2015年早季,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应用自育不育系弘A与恢复系弘恢689进行配组。2015年晚季对其F1代进行杂种优势测定,发现该组合表现出株型紧凑抗倒、后期熟色好、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等特点。2016年、2017年连续2年早造对该组合进行复测优势和品种比较试验及多点抗病性和适应性鉴定,弘优689表现株型紧凑、分蘖力中强、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米质优、抗稻瘟病,于2017年7月育成,定名为弘优689。 推荐参加2018-2019年广东省早造杂交水稻中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0年1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200022)[3]。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弘优689属感温型中迟熟早晚兼用三系杂交籼稻组合。2018-2019年早造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全生育期121~122 d,与对照种天优3618相当,比对照种五丰优615长2 d。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中等,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落色好。株高105.2~111.5 cm,有效穗数244万~256万穗/hm2,穗长24.7~25.2 cm,每穗总粒数162~164粒,结实率82.7%~84.4%,千粒重22.3~22.4 g。

2.2 抗性

2017年早季,本公司对弘优689进行了多点抗性试验,将弘优689种植在广东阳江白沙镇、信宜池垌镇等稻瘟重发区,对其抗瘟性进行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弘优689叶瘟0级,穗瘟1级,表现为抗稻瘟病。2018-2019年早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弘优689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6.7%~92.9%,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0.0%~91.7%和100.0%,病圃鉴定叶瘟1.2~1.4级、穗瘟1.8~2.8级(单点最高5级);中感白叶枯病(Ⅳ型菌5级,Ⅴ型7级)。2年省区域试验中,弘优689在所有试验点均无倒伏,耐寒性经鉴定为中等。

2.3 米质

经区域试验统一取样,委托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稻米品质检测,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糙米率81.4%~82.2%,整精米率30.7%~57.1%,垩白度2.0%~3.5%,透明度2级,碱消值6.3,胶稠度66~78 mm,直链淀粉14.7%~15.0%,长宽比3.3~3.6。弘优689米粒细长,米饭软滑有弹性,饭味浓。

3 产量表现

2018早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弘优689平均产量为7.44 t/hm2,比对照种天优3618减产0.08%,减产未达显著水平。2019早造复试,平均产量为7.02 t/hm2,比对照种五丰优615增产0.81%,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19年早季参加广东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 t/hm2,比对照种五丰优615增产2.68%。

2020年早季在本公司志满科研基地示范种植0.67 hm2,实测产量7.22 t/hm2,比对照五丰优615增产0.92%。2020年晚季在信宜池洞示范种植0.67 hm2,实测产量7.38 t/hm2,比相邻田块种植的对照种五丰优615增产2.32%。

4 栽培技术要点

弘优689适宜在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季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弘优689属感温型中迟熟早晚兼用三系杂交籼稻组合,在广东种植,早季适宜在3月上旬播种,秧龄24~28 d,晚季一般在7月上中旬播种,秧龄控制在15~18 d。大田用种量15~18 kg/hm2,秧田播种量120 kg/hm2。秧田播种前1 d施腐熟的鸡粪肥1.5 t/hm2后进行整地,秧畦宽度130 cm,两畦间沟深25 cm。播种疏密有致,均匀整齐。移栽前3~5 d施尿素90 kg/hm2作送嫁肥,并在移栽前1~2 d喷施送嫁药,用20%叶枯唑1 200 g/hm2、25%吡蚜酮30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预防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4.2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弘优689分蘖力中等,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产量。抛秧秧龄在3.5叶时最佳,每公顷抛450~600盘,抛秧前需大田耙熟耙平,田水不要过多,保持泥皮水即可抛秧。人工移栽株行距14 cm×21 cm,每穴插2~3粒谷苗,基本苗75万~90万/hm2。施足基肥,在犁地前,施用鸡粪1.5 t/hm2沤田,插秧前1 d再施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5%,N、P2O5、K2O比例为25∶12∶8,下同)380 kg/hm2进行耙田;移栽后5~7 d,施尿素18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10%丁草胺颗粒剂7.5 kg/hm2,达到促分蘖和除草的效果;进入幼穗分化Ⅱ期后,追施45%复合肥150 kg/hm2;后期根据苗情补肥,一般施45%复合肥60~100 kg/hm2。施肥方法以“重底、前促、中控、后补”为原则[4]。

4.3 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水分管理应当以浅水灌溉为主,特别是刚插完秧时,要防止深水浮秧。移栽后1 d寸水活蔸,水深为苗的1/2,用水护苗,以便促进其快速返青。移栽后3 d浅水灌溉,保持3~5 cm浅水层,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当分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沟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使根系深扎,以“田面有裂痕、行走不下陷”作为晒田的标准。孕穗期做到有水壮苞,保持田间水层5 cm左右,水分不足会导致颖花退化,水深则导致水稻徒长,易倒伏。齐穗后,干湿交替直至成熟,于收割前7 d断水,太早断水易导致早衰,影响结实率。水稻的主要虫害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大螟、稻飞虱,主要病害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应根据历年的病虫害发病时期密切注意大田发病情况,同时结合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测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如果在病区种植,特别要注意对白叶枯病及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对病虫害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合理安排播插期

弘优689父本生育期比母本稍长,在海南春季制种,第1期父本先播,1月上旬播种,第1期父本与母本叶龄相差3.0叶,第2期父本与母本同期播种。

5.2 制种田的选择

弘A是长粒优质类型不育系,此类不育系在繁制种过程中,容易出现裂颖现象。根据多年的繁制种经验,空气湿度较小的泥田能有效地减少不育系裂颖现象,选择制种田时,应尽量避免沙田和空气湿度较大的田块。

5.3 采用适当行比,合理密植

春季在海南制种,父母本行比以2∶(13~15)为宜,父本播2期,第2期父本与第1期父本叶龄差为3.0叶。父本的株行距应大一些,插植规格为22 cm×30 cm,以便培育强大多蘖父本,延长父本花期。母本插植规格为13.5 cm×16.5 cm,母本多株种植,增加母本分蘖,以保证在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有效穗。父本与母本间距30 cm,其他栽培管理技术同一般杂交水稻制种。

5.4 适时适量喷好“九二〇”

弘A对“九二〇”反应较敏感,在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宜在母本见穗25%左右父母本同时喷施“九二〇”250 g/hm2,隔2 d父本再单独喷施“九二〇”60 g/hm2,使父本株高略高于母本,以利于授粉。

5.5 严格除杂去劣,确保种子质量

用于制种的亲本必须把好质量关,保证亲本种子的纯度。制种过程中严格除去杂株和劣株,特别在始穗至喷施“九二〇”期间,是除杂的关键时期,每天开花前重点除去保持系和异型株。授粉完成后及时割去父本,防止父本混杂,收获后防止机械混杂。种子入仓前,检查种子水分含量确保种子质量。

猜你喜欢

父本株型母本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