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2-12-13谢吉先冯梦诗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机械化花生机械

丁 彬 谢吉先 冯梦诗 常 蕾 蒋 莹 王 瑞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江苏 泰州 225300)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中国油料作物中为数不多的保持贸易顺差的产品之一,占中国食用油籽总产量约30%[1-2]。世界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及美洲国家,亚洲国家花生生产以中国、印度为主,其次为印尼、越南、缅甸、尼日利亚、苏丹、塞内加尔、刚果、马里、乍得、加纳、南非等国家,美洲国家花生生产以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为代表[3-4]。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大,但仍以分散经营为主,由北向南跨度超过34个纬度,东西跨越58个经度,跨越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广大地区[5-6]。2019年统计,我国的花生种植面积7 000万亩,总产1 800万t,占世界花生总产的43%左右,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居世界第2位和第1位[7-8]。我国花生的用途有食用、油用和出口3种主要类型,其中,油用和食用是我国花生的最主要消费渠道[9]。而且花生秸秆和榨油后的饼粕是优质饲料重要的蛋白来源,同时花生生育过程中具有生物固氮作用,荚果单产和价格远高于其他油料作物,因此其产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表现突出[10]。

随着国家政策结构调整,花生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花生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花生属于“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收获需要经过多个作业环节,包括起挖去土、放铺晾晒、植株捡拾、果茎分离、清选集果和茎秆回收等,同时田间作业时间集中,如果依靠手工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力成本的提升直接影响了花生种植效益的提高,此时花生机械化生产显得尤为重要[11]。山东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起垄播种覆膜一体化的花生播种机实现了起垄、施肥、播种、化除、覆膜的一体化操作,大大减轻了人工劳作强度,但该播种机对前茬的留茬高度、田间含水量等要求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对花生机械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等方面结合农机与农艺的要求,是促进江苏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12]。

为提高江苏省花生机械化技术水平,推进花生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提高农业竞争力,本文作者对江苏泰兴花生主产区生产机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示范基地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约江苏省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的问题,并对江苏省花生机械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1 江苏省花生产业发展概况

1.1 花生种植地域分布

花生是江苏省三大经济作物之一,有淮北大粒油用花生和沿江中小粒专用花生两大生产基地,占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18%、油料总产量的25%左右[13]。江苏省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昼夜温差大,花生生育期间热量充裕,利于花生干物质形成、积累。同时江苏地处沿海,工业发达,耕地面积和花生总种植面积也逐年减少。江苏省苏南地区经济发达,花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目前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苏中地区的泰州、扬州、南通和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等地(市)[14]。近几年,江苏省的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平均总产41万t,亩产270 kg以上。

1.2 花生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

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花生生产中的耕整地、播种、铺膜、施肥、田间管理、收获、摘果、干燥与贮藏、脱壳、产后加工等所有生产环节均实现机械化[15]。美国花生机械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收获机械化发展要求,种植模式、收获方式和花生品种选育等农艺变革,实现了花生最佳收获期预测、起收放铺、条铺捡拾和摘果机构等机械技术创新[16]。

中国花生种植机械化进程因特殊国情而发展缓慢,在引进、消化美国两段式花生收获机械和中国台湾花生联合收获机基础上[17-18],陆续开展系列研究,目前国内花生播种、管理和收获机械化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起垄、播种、施肥、喷药、覆土等一体化机、种子剥壳机、膜上打孔播种机、自走式捡拾摘果机等机械的研发推进了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8]。

1.3 花生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

花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过程中费工费时。据江苏地区测算,人工种植花生每亩用工量20个左右,按农村低工资水平40元/(人·d)计,每亩人工支出800元,约占亩成本的2/3,人工收获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花生收获环节用工约占全过程总用工量的1/3,人工种植效益显著降低,制约了花生的生产和出口。因此提高花生机械化水平是今后花生产业发展的方向。截止到2018年,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的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0%,机械化收获水平超过80%。然而,我国2018年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38%、机播水平为50.98%、机收水平为44.76%。机械化是一个国家花生生产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国花生农机农艺融合研究近几年进展较快,花生品种的农艺性状研究主要包括株高、株型、结实范围、生育成熟期、抗倒性、抗病性、产量和机具匹配性。

2 花生种植规模化程度对产量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2.1 种植规模化程度

花生种植的规模化程度直接决定着机械作业的便利化程度,据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花生种植的统计情况显示,泰兴市2017-2020年花生种植面积分别为9.915万亩、7.815万亩、8.090万亩和7.835万亩,稳定在8万亩左右;以村组为单位相对集中连片种植50亩以上的面积有1 215亩;20~50亩连片面积有25 727亩,其他均为20亩以下分散及零星种植田块,合计面积为51 403亩,3类所占比例分别为1.55%、32.84%和65.61%。

黄桥镇严徐村全村农田均为沙土或高沙土,其中花生集中连片种植的1组,常年为旱地,夏熟以小麦为主、油菜为辅,秋熟多为花生、大豆,有零星玉米、甘薯种植,2020年统一布局为花生,连片面积88.7亩,由33户组成;其中单户种植面积3亩以上的大户有9户,共45.2亩,占连片面积的50.96%;单户面 积1~3亩 的 共21户、41.5亩,占 连 片 面 积 的46.79%;单户面积少于1亩的有3户,共2.0亩,占2.25%。

河失镇赵杜村旱地面积较大,花生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的一块有123.63亩,由4个生产小组的116户组成。其中3亩以上大户有2户,面积为8.50亩,占6.88%;单户面积1~3亩的共65户,面积为88.95亩,占71.95%;单户面积少于1亩的共49户,面积为26.18亩,占21.17%。

可见两村多数花生种植户规模为单户3亩及1~3亩,其中3亩以上种植户的田块均由多块地组成,且为不少的中、小面积农户丢弃或私下转包而来;1亩以下的户数相对较少,但仍占21.17%的比例,且有的农户因年龄渐大而逐步丢弃不种,使这一规模种植户逐步降低。

2.2 种植规模对产量的影响

黄桥严徐村花生种植基地3户种植大户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6.0亩、5.5亩、4.5亩,种植品种分别为泰花4号、泰花8号、泰花8号。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生产和田间管理,成熟期经田间测产验收,3户平均亩产荚果分别为274.63 kg、303.35 kg、344.68 kg。全组88.7亩,平均亩产281.40 kg;单户面积最小的3户分别为0.5亩、0.7亩、0.8亩,平均单产分别为221.37 kg、257.83 kg、322.55 kg。就3亩以上的几个大户看,种植面积最大的农户单产却最低;种植面积最小的农户单产却最高。就少于1亩的几个小面积农户看,种植面积最小的农户单产最低,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单产却最高。究其原因是大户如果种植面积适宜,则自已能充分管理到位,而种植面积大了,却需要请人帮工,帮工管理措施和效果不及自已管理。小户中,种植面积越小重视越不够,管理反而难以到位,影响产量提高。

2.3 种植规模对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

黄桥镇严徐村花生种植基地在技术人员统一指导下,按全程机械化要求,大户A从种子剥壳到成熟收获,全部实施了机械化作业,亩平均用工10个,劳务费500元、机械费用250元、农资费542.36元,合计农本为1 292.36元,亩效益684.98元;相邻的农户B、农户C等,也按机械化作业要求管理,但最后收获时因机械故障只得人工收获,亩平均劳务用工19个,机械费用100元,农资费用均相同,合计农本为1 592.36元,每亩净增农本300元。因而,全程机械化比半机械化亩降低农本300元。

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机械操作影响作业效率效果

生产过程中,花生收获机械统一由相关单位提供,但因缺少专业机手的原因,需要各自村组配备。姚王夏家垈村有操作熟练的专业机手,所以整个收获过程非常顺畅,收获质量符合农户要求和预期,田间几乎没有落果破果。同样的机械,调运到严徐村后,因机手对该机器操作生硬,收获过程很不顺利。机器进田后虽经反复调试,但是破果现象依然非常严重,不得不中断机收改为人工收获;机械移到另一农户田间,因泰花4号荚果较小的原因,收获时破果现象大为改观,出现零星破果农户可以接受,但仍因操作熟练程度不够,收获效率较低,收获16亩花生用了3 d时间。严徐村的收获过程中,还因机械保养检查不及时,出现了卡链、断链等故障,均因操作问题而影响收获效率和效果。

3.2 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较难落实

长期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证明,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使用,意味着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对所有农户而言,这已经达成共识并深入人心,但面对新形势和农村劳力特点的新变化,有的措施想落实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新品种、新技术应用难度不大,但新机械尤其是中大型新机械问题最为突出,如花生联合收获机,就价格而言,每台8万~12万元不等,即使按现行的国补标准每台2万元,农户购机仍需6万~10万元,对普通大户而言,花生种植面积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亩,很少达百亩规模,自已购机占用资金不说,存放保养也是问题。就社会化服务而言,江苏地区花生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且相对分散,作业不便,社会化收获服务难度很大,但如果通过政府补助、部门协调、项目资助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专业机械作业协调服务,并配备专业的机械作业、保养、维护、保存人员,可以更好地发挥机械作用,服务产业发展。

3.3 缺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机制

花生机械化程度往往与机械的便利程度及种植规模化程度相一致,规模化程度越高、规模越大,越便于机械化作业。但面对生产现状,一方面机械化作业规模及规模化程度均不足,另一方面,农村有效劳动力因年龄结构等因素越来越少,机械代替人工及全程机械化生产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和要求。符合当前现状的花生全程作业机械基本齐全,包括种子剥壳选种机、包衣机、一体化播种机或分步施肥起垄、化除、覆膜、播种机、田间管理机,中、小型联合或分段收获机等,但缺少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机制,表现为专用机械品种、数量少,机手少、操作不熟练,从而导致作业效果差异大,农户认可度褒贬不一的局面。需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即建立并不断完善花生全程机械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开展花生全程机械化的社会化服务。

4 对策与建议

西方发达国家花生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美国的花生生产从耕地、播种、施肥、灌溉、中耕、病虫害防治、收获、摘果、烘干、脱壳、分级、筛选等所有农艺过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而且已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病原菌数量、杂草种子密度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根据计算机对不同地块的监控采取定量措施[19-20]。而我国花生生产的专用机械发展比较落后、使用量较少,未形成规模化,致使大型企业利润回报率低而不愿意投入太多成本,导致性能稳定且可靠性和适应性好的花生专用机械品种没能在市场上形成有效的突破,影响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21]。

为摆脱农机与农艺单打独斗的局面,建议加强优质高产高效并适应机械作业要求的花生新品种筛选,加强优质高效新技术的研究和配套,通过现场展示和基地示范,迅速让广大种植户尤其种植大户看到、体验到其真实效果,从而更好的接受、应用、推广、普及机械作业,达到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各级农技服务团队应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基地建设和现场培训与示范指导,以保障各项技术措施的精准落实到位。针对农村劳动力变化特点,加强社会化服务特别是花生机械化服务组织建设,用专业机械、专业人员服务专业技术操作,既保障作业效果、效益,又提高安全性能,更利于节本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为了真正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政府应当构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增加适应当前当地生产需求的中小型花生作业机械补助力度,加强机械服务网点建设,让有条件的规模种植大户能买、愿买实用花生机械,并将其组织起来,开展社会化服务。同时针对江苏花生种植面积小,多采用小农户承包的模式,播种和收获时间、种植规格不一致的特点,科研单位进一步加强新型实用花生机械的研发改进和完善,简化操作、轻便运行,使机械真正做到好用、耐用、够用,能修、好修、尽量不用修。

猜你喜欢

机械化花生机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按摩机械臂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