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12-13国郑周佳惠那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症耳穴

国郑 周佳惠 那琦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时睡时醒、夜寐梦多等,对于顽固性失眠病程冗长,且易反复发作,患者睡眠时间及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长此以往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1,2]。目前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常规西医三唑仑、阿普唑仑及地西泮等药物治疗虽然起效较快,但难以从根本上去除病因,治疗后易反复,且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因此临床需探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3]。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诊疗方法不断完善,针刺及耳穴贴压在失眠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疗效,现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6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60 例顽固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与分类标准》(CCMD-3)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早醒、次日疲倦等临床表现。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治疗,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60 例患者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龄19~76 岁,平均年龄(42.3±12.6)岁;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5.9±3.4)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针刺选穴神门、照海、申脉、百会,印堂、安眠、三阴交。同时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取配穴,肝火扰心配行间、太冲,痰热扰心配丰隆、劳宫,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阴虚火旺配太溪太冲,使用0.3 mm×40 mm 的毫针刺入上述穴位,其中申脉穴以泻法为主,照海穴以补法为主,余穴常规针刺,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疗法1 次/周,连续治疗4 周。患者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耳部取穴神门、内分泌、心、脾、肝、肾、皮质下以及交感,操作方法:对穴位及其周围使用医用酒精消毒,使用耳穴探棒寻找压痛敏感点,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胶布紧贴于穴位处,然后对穴位进行按压,按压力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且出现微疼、麻、热等情况为宜,每个穴位按压20~30 s,双耳轮流进行按压,1~2 次/d,5~6 d 更换1次小方胶布,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效判定标准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分析临床疗效。①采用PSQI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4],该量表包括7 个因子,即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每个因子评分0~3 分,评分越低说明睡眠情况越好。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睡眠质量评价法,结合睡眠效率值计算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总时间)×100%,同时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失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5]。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者在不需要任何药物催眠的情况下各项失眠症状消失,睡眠率>75%,日常生活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在不需要任何药物催眠的情况下各项失眠症状明显改善,睡眠率为66%~75%,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有所改善,睡眠率为55%~65%,但需使用催眠药物维持睡眠;无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睡眠率<55%,需要使用催眠药物维持睡眠,且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PSQI 评分 60 例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0 例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

2.2 临床疗效 60 例患者治疗后痊愈21 例,显效 28 例,有效8 例,无效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睡眠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优质的睡眠质量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国失眠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据统计我国目前>45%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15%的失眠症患者病情较为严重[6]。目前失眠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研究普遍认为是由于循环性刺激作用于大脑睡眠诱导区和觉醒诱导区,大脑皮层的神经递质受到破坏,即形成机体生物钟紊乱,进而导致失眠症的发生[7]。长期失眠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以达到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临床西医药物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并不理想,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反复,祖国医学在治疗失眠症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且治疗手段较为丰富,为临床治疗失眠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失眠属中医“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范畴,中医研究认为失眠病位在心,同时也涉及到肝、脾、肾,其病机为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由血虚到阴虚,由肝郁到肝火,此外惊恐、思虑劳倦、情志所伤、久病体虚以及饮食不节也是失眠症发病的重要因素[8]。因此中医治疗应遵循营卫气血调和,协调阴阳脏腑,通畅气机升降的原则。

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显示:60 例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例患者治疗后痊愈21 例,显效28 例,有效8 例,无效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这与国内相关文献[9,10]报道结果 一致。

通过针刺穴位能够调整跷脉之经气,调和气血阴阳,阴平阳秘而达治疗目的。本研究针刺取穴神门、照海、申脉、百会,印堂、安眠、三阴交,其中首先针刺心经原穴神门以宁心安神;跷脉主寤寐司眼睑开阖,照海通阴跷脉,申脉通阳跷脉,针刺照海和申脉可调节阴阳跷脉以安神;百会、印堂位于督脉,督脉入络脑,可安神定志;安眠穴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三阴交为肝脾肾经交会穴,可益气养血安神;诸穴联合能够共奏宁心安神之功效[11]。中医典籍《灵枢·口问》中提及“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经脉汇聚于耳,耳与经络和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能够起到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改善气血,进而达到阴平阳秘,阳入于阴的目的,对于改善失眠症状有重要作用[12]。此外,耳廓分布了丰富的血管及神经,血管及神经与脏腑及大脑皮层密切相关,通过刺激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抑制大脑皮层兴奋,调节生理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本研究中所取耳穴能发挥益脑安神、疏肝理气、调和脾胃、宁神益志、补肾益脑的功效。在进行耳穴贴压治疗时应正确选择压痛点,在进行揉压时应注意力度合适,以便能够充分发挥疗效。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的中医治疗手段其安全性也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顽固性失眠症耳穴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