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的防治对策
2022-12-13扎西杰宗
扎西杰宗
(西藏那曲市聂荣县农牧局,853500)
在全国比较关注的三农项目中,我国各地区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发展机制,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区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作为一种家畜与家禽比较常见的病症,羊肉毒梭菌中毒症隶属于一种急性疾病,对个体运动神经会造成巨大损伤。为了更好地应对羊肉毒梭菌中毒症问题,文章以某地区案例出发,具体分析了防治建议[1]。
1 案例
我国某地区养殖场饲养了100只山羊,其中有20只出现了疾病,部分患病个体出现死亡病例,养殖户第一时间隔离病羊,刚开始病羊还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随着病情进展,不仅出现了不能正常行走的现象,有的甚至只会点头运动。前期患病个体主要是头部症状最为明显,虽然想要饮食,但是却因为嘴部口水直流,并不能自行饮用。接近着上下眼睑下垂,呼吸也变得更加短促,严重者还会有心律不齐的现象。在患病的20只山羊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个体出现便秘现象,无法保持正常行走,最终只能躺在地上,其中少数因为肢体麻痹出现死亡。
2 临床表现
为确定患病个体具体病情表现,在实施诊断治疗之前,必须先要求人员弄清楚其临床现况。挑选部分患病个体,其中少数存在急性表现,不能正常行走而且一直头点地等现象,甚至还有的在颈部以及腿部等发生了肌肉松弛的现象,影响个体胃口,而且也有的存在便秘现象[2]。从整体上来看,患病个体没有出现较大体温变化,知觉等反射条件仍然存在。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病羊逐渐出现死亡,在快速病情传播中,极大构成了个体生命威胁,严重损害了人员养殖效益。
3 病理变化及病因
要想进一步明确病情,及时做出针对性治疗处理,养殖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区域兽医站,将其对病羊开展身体解剖研究。通过专业检测设备,发现病羊心内外膜位置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存在出血及充血现象,幽门处食管位置也有出血斑点。对病羊咽内进行解剖发现有很多食物残渣,从中可以看出,患病个体在疾病的影响下,会导致胃肠不能有效蠕动,在患病个体的直肠位置发现了一些粪便的存在。此外,病羊肺部有严重的水肿、并伴有充血现象,肺脾部位肿大。
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出现可能与养殖户不合理喂养存在直接关系,日常喂养中忽视了及时补充微量元素。此外,平时放牧时,牧场环境中存在一些动物的尸体未及时处理,加上外界温度极高,必然会形成很多羊肉毒梭菌,健康羊群啃食以后会导致病菌直接进入体内,最终引发疾病[3]。
4 病例试验
经过有关部门的允许后,组织专业人员检测病羊胃部情况,重点开展了毒素检查活动。首先取出大约200 g左右的胃容物,准备好灭菌生理盐水,遵循1∶2的比例原则将两者混合,最终得到100 ml左右的混合物。接下来开展灭菌乳制作2 h,维持内部正常室内温度,通过静置得到混合物,出现混悬液后分别抽取5 ml,进行离心沉淀操作,将上清液均分未两份,一份放置在100℃环境中持续加热处理0.5 h,另一份不需加热灭活,只需要立刻进行毒素研究即可[4]。
通过以上操作后形成的两个组别,当作对照组开展接下来的试验研究。工作人员将其注射到动物身体内,其中可以发现,工作人员未能实施加热灭活的液体,通过注射到动物身体内,一段时间内个体的眼睑部分,发现了麻痹现象,而且伴有不同程度红肿现象,紧接着个体闭上双眼后,大约在几个小时后出现死亡[5]。但是分析事先通过加热灭活的部分,随后动物个体未发现一些变化。
5 防治措施
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减少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病率,除了养殖人员科学饲养以外,也应该联系防疫部门人员,制定积极的预防体系,全程秉持综合化原则实施监管防御。,面对出现的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病例,进行完善的预防体系,严格管理好每个环节及其人员的行为,全面贯彻并落实防御方案细节,从而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生病例。
5.1 预防机制
随着饲养方式的改进,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地区养殖工作人员,都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利用现代化养殖观念,加强对羊肉毒梭菌中毒症预防体系内容的学习与研究,全程依靠精细化养殖体系,高效推进养殖工作的进行。在日常养殖活动的开展中,养殖人员需要每天进行现场清洁与消毒,特别是羊群居住的场所,做好彻底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现场动物粪便等,防止禽畜误食有病菌的草料,提升草料的钙磷含量,保证微生物元素及时科学补给。除此之外,如果现场发现了禽畜患病现象,养殖场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清洁好现场粪便等排泄物,严禁带有细菌的粪便对健康羊群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这是目前最为之有效的一种预防举措。
5.2 治疗机制
如果养殖现场发现了患病羊,在确定刚刚患病的前期时间段内,工作人员可以准备好多价抗毒素血清,对患病羊进行肌肉注射即可,每天一次。通常情况下,因为此病具有传染性,所以要及时转移病羊,避免病情病毒大面积传播。养殖场养殖规模较大,工作人员可以准备好充足的盐类泻药剂,确保每个羊都能够有效服用,同时也可以借助5%的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两者混合后对个体实施灌肠处理,达到一种洗胃的效果,最终能够及时排除羊群体内的毒素。同时,如果发现养殖场存在比较严重的病例,在及时隔离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强心针、补液以及广谱抗生素等,严格按照现有行业治疗标准,第一时间启动治疗预案,针对性做出合理化处理。最后,使用的C型干粉灭活疫苗,进行皮下注射,使用量为每只羊1 ml,让羊群构建完善免疫系统,也能够避免羊群内部病情再次发生,保证现场所有羊群都能够健康生长,维持人员养殖利益不受到威胁[6]。
5.3 对症治疗
在养殖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以及羊群身体素质差异等,都会加剧各种疾病的出现。肉毒素不能在碱性环境中存活,如果将肉毒素放置在氧化条件下,那么会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其威力。在养殖场病羊的治疗时,首先进行灌肠或者是洗胃,借助相对浓度的高锰酸钾药物实施深入处理[7]。同时,选择了泻剂,快速排出体内毒素。当羊群中存在不能自主呼吸的重型病羊时,为减少死亡例数,帮助病羊有效呼吸,此时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呼吸兴奋剂进行治疗。患病个体中出现了痉挛现象,此时利用镇静剂加以处理,同时病羊的体温上升,使用磺胺等注射药物[8]。
6 结论
羊肉毒梭菌中毒症为急性病症,一方面可能与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动物尸体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不合理喂养行为造成的。明确羊肉毒梭菌中毒症临床表现以及出现原因以后,相关部门就应该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案,引导养殖人员能够科学饲养的同时,加强营养供给量,积极营造健康、卫生的饲养环境,提高个体身体疾病抵抗能力,尽可能减少病情的出现,维护好养殖人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