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病的防治策略
2022-12-13张红
张 红
(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人民政府,西藏林芝 860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羊养殖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养殖规模日益拓展,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日益增长。但是部分养殖户不注重科学养殖,忽视疫病防控,对常见传染性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不重视,导致疫病影响范围逐渐拓展,增加羊群死亡率,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羊养殖产业的正常发展。因此,需要加大对羊传染性疫病的防控力度,尤其要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病进行综合性分析,明确常见的传染性疫病病因和症状,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疫病影响范围,推动羊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 发病原因
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到羊的肺部器官,致使其该部位出现严重的支气管炎症现象,同时还伴有纤维素、浆液性验证等问题。然后该病原体病菌会随着血液在羊体内迅速传播蔓延,致使整体肺部器官产生病变问题,一旦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容易形成扬中的胸膜肺炎,加大了治疗难度[1]。
2 临床症状
感染该疫病的羊只,其细胞黏膜上附着大量的病菌,降低细胞新陈代谢功能,甚至严重情况下,还会发生血栓、血管炎、淋巴栓等问题,肺部细胞产生严重病变。羊只在患有该疾病之后,其体温急剧升高,甚至高达41.5℃,病羊四肢无力、呼吸急促,食欲下降,难以进食,在鼻腔中出现黏膜损坏、出现带有血丝的粘液等。在羊只发病后,其胸腔内逐渐聚集大量的积液,出现肿块,加大心肌负担,导致其呼吸过程中出现呼噜声,甚至会引起病羊窒息死亡。一般情况下性,急性病羊,其发病周期为7 d,而慢性病羊多出现在夏季,外表症状不明显,体温超过40℃,要结合开展针对性治疗,减少其病情加重。此外还要开展实验室检测,提取肺部组织液,并利用革兰氏试剂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对其形状进行观察。
3 预防措施
一般情况下,需要利用特效喘痢杀进行有效性预防,并持续性使用10 d左后,从而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减少感染率。对于已经感染的病羊,需要皮下注射高效呼喘肽进行治疗,其剂量为0.2 ml/kg·bw,每天注射2次,注射时间分别为早上和晚上,持续注射7 d。在此基础上如果羊病情还没有好转,需要对其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苏打水氧氟沙星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要对葡萄糖注射液浓度和剂量进行合理控制,分别为10%、200 ml。在治疗期间需要时刻观察病羊的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升高,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肌肉注射,药物类型为氨基比林、亚硫酸钠混合的诺瓦经注射液。如果因为注射药物的问题引起病羊不进食问题,要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B型开胃灵,并伴以中药治疗,如在饲料中添加甘草、金银花、苦参、黄芪等,持续7 d[2]。
4 药物治疗
4.1 泰乐菌素
泰乐菌素是一种大环内脂类型的抗生素,可以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具体应用中,针对成年病羊,需要每次注射10 ml,并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用药,直到病情好转。
4.2 替米考星
这替米考星是在泰乐菌素基础上合成的药物,也是一种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在针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具体使用时,需要结合病羊的实际体中确定用药剂量,一般情况下每千克用药10 mg,用药方式为皮下注射。
4.3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是在氯霉素的基础发展而来,是第三代产品,在抗菌谱广性方面与该类药物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副作用比较少,不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畸、致癌、致突变等现象,在治疗样传染性胸膜肺炎疫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具体使用时,成年病羊每年肌肉注射10 ml。同时还可以与泰乐菌素进行联合应用,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上午注射泰乐菌素,下午注射氟苯尼考,利用该方式进行用药治疗,可以对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羊进行高效治疗,治愈率一般可以达到90%以上[3]。
4.4 阿奇霉素
该类药物应用中,主要可以对菌体蛋白的合成进行有效性抑制,从而达到杀死病菌的目的,在治疗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注射该药物之后,可以在肺部发病组织中产生特异性聚集效果,使其连续3 d处于半衰期,治疗效果明显,而且还可以副作用较小。成年病羊的注射剂量为5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用药5 d。
4.5 新胂凡纳明
新胂凡纳明是一种胂制剂,可以对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剂量一般为10 mg/kg,与生理盐水混合形成10%的注射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为了提高用药效果,需提前30 min注射强心剂,3 d后重复给药一次,剂量与第一次用药相同。
4.6 联合用药
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病羊,可以通过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在具体应用中,需按照病羊体重确定用药剂量,一般给予肌肉注射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 ml/kg、30%氟苯尼考注射液0.1 ml/kg,每天用药1次,为了保障治疗效果,需连续用药3 d,同时可以在病羊的饮水中添加适当的盐酸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可溶性粉等,连续用药7 d。利用该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治愈率在90%以上。
此外,在针对病羔进行治疗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用药:
(1)2 mg地塞米松1支、4万庆大霉素1支,2 ml林可霉素1支,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
(2)青霉素40~80万单位,链霉素0.2~0.5 g,加注射用水稀释,一次肌肉注射;
(3)氟苯尼考尼考注射液2 ml,一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
(4)2 mg地塞米松1支,1 ml利巴韦林注射液1支、2 ml卡那霉素1支,一次性肌肉注射,每天2次。
5 科学养殖策略
5.1 合理布局养殖场
养殖场的科学建设与布局,可以有效减少羊传染性疫病的发病率,保障科学养殖。在具体的建设设计中,需要结合养殖需求以及实际的养殖规模,对养殖场的建设面积进行科学设计,同时要对未来发展规模进行综合性考量,保障养殖场面积满足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同时需要多多听取养殖专家的意见,并与当地兽疫多多交流沟通,确保养殖场建设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盲目建设影响后续羊养殖产业的正常发展。
一般情况下,养殖户需将养殖场的地址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可以保障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同时还可以满足养殖场的排灌需求,此外羊养殖业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尽量把养殖场建设在水源充足的区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养殖场内部的结构布局进行合理设置,保障配套设施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并确保各项功能区域的完备性,如消毒区、无害化处理区、生产区、生活区等,并结合实际的养殖需求,对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保障净道与污道的有效性分离,确保羊养殖场的正常生产[4]。
5.2 保障引种的科学性
养殖户需优化饲养模式,通过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方式进行饲养,控制羊群疫病的发生,方便养殖人员了解羊群的生活习性、常见疫病等,从而采取个性化和针对化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措施,减少引种带来的疫病风险。在选育羊种时,需要择优安排,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而且身体健康强壮的羊只,同时要对羊群的生存状态进行观察,保障选择的羊只个体良好、背毛整体有光泽,而且整体羊群精神状态较好,采食量正常,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选择的育种羊只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减少疫病的传播率。
在必要条件下需引进羊群时,要求对引种地开展科学的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检疫工作,要求出具检疫合格证书才能引进该地的羊群。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羊群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需要对转运过程中的羊群进行科学性管理,达到养殖场后还要申报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确保其没有疫病症状的发生,才能放入到养殖场内。要结合养殖场的具体面积和容量,对引入的羊群规模进行合理性控制,避免密度过大加大疫病传播几率,同时要结合羊群的具体品种,选择合适的时间对其进行科学分群管理,保障科学饲养,确保其健康成长。
5.3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降低传染性疫病发生和传播率的关键方式,通过疫苗免疫可以提高羊群的疫病抵抗能力,对传染性疫病进行有效性控制。一般情况下,在羊养殖产业中,需要在春秋季节进行强制性免疫接种,同时还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疫病流行特点的差异性,对其流行趋势、疫病发生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与针对性的免疫接种规划,尤其要注重对常见传染性疫病的免疫接种管理,如羊痘、肺炎、羊口疮等。
养殖户需科学选择疫苗,从具有资质的生产厂家购买疫苗,并对疫苗质量、生产日期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需要对疫苗运输过程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光照等,防止管理不当导致其在运输过程质量受到影响等问题。在疫苗接种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对疫苗进行稀释,科学接种。在接种完成之后需要对羊群体内抗体进行科学监测,如果抗体量不符合要求,需要及时进行补种,保障其体内抗体水平满足标准要求,真正提高整体羊群的抗病能力,减少疫病发生率。
5.4 保障药物治疗的合理性
针对感染了传染性疫病的羊群,需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并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兽医结合感染羊群的具体症状,对羊群疫病进行科学诊断,确定疾病类型,如细菌性或者病毒性,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择科学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以便对羊群疫病进行有效性控制[5]。一般情况下,针对细菌性疾病,需预先进行药敏实验,然后给予高敏抗生素实施科学治疗;针对病毒性疫病,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治疗,即抗病毒和预防继发感染等方面,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养殖户还需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提高羊群抗病力,如可以在饲料及饮水中添加维生素、抗应急药物、矿物质等,保障羊群营养均衡性,降低疫病发生率。
5.5 科学消毒清理
为了降低羊传染性疫病的发病率,不仅要科学养殖,同时要对养殖场、羊舍等做好清洁以及消毒工作,为羊群设置干净卫生无污染的生存环境,从而减少传染性疫病的发病和传播几率,保障其正常成长;注重减少羊舍内蚊蝇等传染源,避免其与羊群进行接触,减少传染媒介的存在才能切断疫病传染途径,保障羊群健康成长;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优化生存环境,减少细菌、病菌的滋生,有效抑制羊传染性疫病发生率;结合季节变化,科学规划羊舍,保障冬暖夏凉,避免滋生病菌;定期对食槽、水槽等进行消毒,保持其清洁性,可以使用3%浓度的氢氧化钠、石灰乳等,保障生存环境的清洁性和卫生性[6~9]。
6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羊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羊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拓展,但同时也加大了羊群患病风险,一旦感染传染性疫病,不仅会加大羊群死亡率,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对整体羊养殖产业造成危害,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对羊常见传染性疫病的防治力度,对肺炎、口疮、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进行综合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减少羊养殖业的损失,推动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