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12-13陈丽莎
陈丽莎,钱 宇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消费升级不仅意味着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服务型消费转变,还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整体提升、消费方式和消费环境的整体改善[1]。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和“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进行了总体部署。河北省人民政府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如防止返贫,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首位,守好规模性返贫底线;保证粮食安全,以先进科技推广为着力点,助力生物育苗实现产业化发展;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以工补民、以城带乡,满足人民美好家园建设期望。本文在对河北省农村消费现状和潜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促进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对策。
1 现状与潜力
1.1 现状
河北省农村居民已全面实现小康,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长。2011—2020 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1 年的11 609.3 元增长到2020 年的23 167.4 元,实际增长2.0倍,年均增长7.1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11年的4 711.2元增加到2020年的12 644.2元,实际增长2.7 倍,年均增长10.38%,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从消费结构来看,随着河北省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由1980 年的56.06%下降到2020 年的29.20%,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河北省农村地区已全面进入最富裕阶段。如图1 所示,2000—2020 年河北省农村地区各项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支出呈明显下降趋势,20年间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支出呈上升趋势,其中交通通信增长了近10 个百分点;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及其他支出无显著变化。河北省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已经由生存型消费向服务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但服务型、享受型消费所占比例仍然偏低,消费升级仍有巨大的潜力。
1.2 潜力
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是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升级和改善农村居民民生的重要前提。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在逐步升级,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总体趋于稳定,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培育不足,消费潜力巨大、后劲充足[2]。
1.2.1 消费主体规模庞大
2020 年河北省农村人口为2 980.42 万人,占河北省总人口的39.93%,农村地区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同时,随着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日益增长、消费意愿也在不断增强。近年来,河北省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一直保持在10%左右,势头强劲。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有所下降,但在我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消费市场正在加快复苏,2021 年河北省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8%,农村消费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1.2.2 家庭消费能力逐渐提高
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扩展,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2020 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 467.0 元,相比2000 年增长了6.64 倍。2)当前河北省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果显著,农村基本养老、医疗、重大疾病等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3)河北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已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农村发展全面转入乡村振兴阶段。新发展阶段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1.2.3 消费结构日渐优化
随着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大部分农村家庭消费正朝向中高档产品和服务消费转变[3]。同时,农村家庭主要耐用品消费比重逐渐增加,家用汽车、热水器、抽油烟机等逐渐普及。同类产品的消费也在升级,农村居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同类型产品或服务,消费结构日渐优化。
2 制约消费升级的因素
2.1 产业发展薄弱
1)农村地区二、三产业占比较低。在精准扶贫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文化产业得到有力发展,但农村地区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占农村经济发展比重较小。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缓慢。当前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造成农村产业链过短、过窄,导致特色产业规模小、特色不突出,优势产业竞争能力弱[4]。同时,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缺乏创新能力,不具备产业融合的引领能力。3)人力资源匮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留在城市工作、生活,导致农村地区缺少农业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种植养殖人才等各类人才[5]。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2.2 农村居民收入低
农村居民收入低是阻碍农村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与经营净收入是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农民总收入的85%以上,但近几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农产品向外销售与农民外出务工,造成农民收入大幅下降。2020 年,河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 467.0 元,低于2020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31.5 元),上海、北京、浙江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甚至超过了3万元。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北省农村居民收入依然偏低。
2.3 消费观念较为落后
由于受传统文化、地区信息闭塞、居民缺乏消费体验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相对保守落后,制约了消费升级。受勤俭节约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对新事物和新价值观的接受度较低,如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即使有智能手机也很少网购。且大部分农村居民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和缺乏理财知识,更倾向于减少即时消费,为治疗疾病、保障老年生活等进行预防性储蓄。
2.4 市场供求失衡
河北省农村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难以实现消费升级。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大多将产品与服务供给集中在城镇,而忽视农村市场。加之部分面向农村市场的企业由于不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导致提供的商品与农村居民需求不匹配。此外,部分面向农村地区的销售服务范围窄,如大多数快递公司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人们必须自己到乡镇快递服务点取包裹。除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外,教育、养老、娱乐等基础设施的服务供给也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限制了农村地区的消费升级。
3 对策
3.1 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1)对乡村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所需的土地、厂房等物质资源予以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同时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2)进一步推进生态治理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乡村旅游业。3)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4)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对上下游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将农业产业链延伸到加工、物流、仓储、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3.2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1)由于农村地区收入低、基础设施较差、就业机会少,导致人口净流出现象严重。因此,地方政府应落实财政金融政策,引进大型企业在当地发展制造业、旅游观光业、文化产业等,为当地居民和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工资性收入。也可鼓励农民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实现就业和增收。2)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增加经济收入。
3.3 转变消费观念
1)通过城镇消费升级的示范作用让农村居民认识到新型服务业等更高层次消费给生活带来的物质、精神层面的便利和满足,引导农村居民建立合理储蓄、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使农村居民增加对交通通信、医疗保障、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绿色环保等更高层次的消费追求,激发他们为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而努力创造财富的动力和潜能。2)加大对商业保险的宣传推广力度,增强农村居民投保意识,促使农民购买适当的商业保险,增强家庭和个人的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3.4 释放消费潜力
1)针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鼓励企业对农村市场进行细分,生产和销售能满足农村消费者生产生活需要的产品。2)推进渠道下沉,在村镇集中地区建设品牌销售点和售后服务点,方便农村消费者购买产品和享受相应的消费服务。3)鼓励发展乡村物流业,满足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物流运输需求,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网络购物的积极性。4)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农村居民的消费权益。进一步完善教育、养老、健康医疗、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3.5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培养新型农民,转变农民传统消费观念。通过提升农民综合素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具体而言,国家财政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列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确保农村适龄人口全部入学。同时,推动农村逐渐向非农产业及城镇转移,拓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规模,适当提升政府补助标准,以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参与培训活动,强化其就业能力。随着农民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其消费观念定然会发生巨大改变,这对推动农民消费升级具有极大促进作用。2)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农民消费。国家财政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如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和道路建设,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需求。加大乡村振兴精准扶持力度,制定完备的财政扶持政策,不仅能提升资金整体利用率,还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条件与质量。3)发挥财政资金特有导向作用,促进农民合理消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财政资金要明确自身引导及杠杆作用,整合各方资金用于农业与农村建设,并制定多种奖励政策,激励农民自主筹资,改善农村原有消费环境,潜移默化地让农民形成合理消费意识,推动农村消费市场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