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亚门内颚纲问题浅析∗
2022-12-12高艳卜云
高 艳 卜 云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上海 200041]
在我国的一些动物学教材中,关于六足动物主要类群的介绍部分,有内颚纲(Entognatha)的相关章节。教材认为原始低等无翅类六足动物组成内颚纲,包括3个目:弹尾目(Collembola)、原尾目(Protura)和双尾目(Diplura)。内颚纲是否为一个有效类群?其中所包含的3个目的进化地位如何?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代表物种有哪些变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浅析。
1 内颚纲的有效性问题
早期的研究根据低等六足动物口器的主要结构,例如,上颚、下颚等包裹在头腔内部的共同特征,将原尾目、双尾目和弹尾目归为内颚纲,与口器外露的其他目昆虫(外颚纲)加以区分[1-2](图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颚纲的3个类群在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多数证据表明它并非单系群,因此,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建议摒弃内颚纲这一类群名称[2-6]。
2 原始低等的无翅类六足动物进化地位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部分学者认为六足动物是四系群,即: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狭义,含石蛃、衣鱼和有翅昆虫)[3-4]。在最新的六足动物分类系统中,原尾目、弹尾目和双尾目这3个目也已提升为纲级阶元,即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4-6]。目前,六足总纲(Hexapoda)多被提升为亚门对待。六足亚门下分为4个纲,即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6-7](图2)。
3 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的形态、习性和代表物种问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原尾纲、弹尾纲和双尾纲的形态、习性和代表物种等方面的介绍,可进行相应的更新。
3.1 原尾纲(Protura) 部分动物学教材中,原尾纲的代表物种为华山曙蚖(Eosentotomon huashanensis)。据《中国动物志节肢动物门原尾纲》中对原尾纲物种进行分类厘定发现,华山曙蚖的模式标本已确认全部丢失,且至今再没有采集到新的标本[8-9]。可考虑改用常见的东方古蚖(Eosentomon orientale)(图3A)等物种作为原尾虫的代表物种。原尾虫简介更新如下。
原尾纲,已知800余种,我国记录200多种。体型微小,体长0.6~2.0 mm。头部无触角、无眼,具1对假眼;口器内颚式。前足跗节着生感觉毛,司感觉功能。腹部12节,腹部第1~3节腹面分别具有1对腹足。腹部末端无尾须。主要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是典型的土壤动物,取食土壤真菌的菌丝。常见种类,例如,东方古蚖(Eosentomon orientale)[8-10]。
3.2 弹尾纲(Collembola) 在部分教材中,关于弹尾纲形态和习性的描述存在诸多不准确信息,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弹尾纲的简介。
弹尾纲,已知9 000余种,我国记录600多种。体形较小,成虫体长0.5~8.0 mm,多数1~3 mm。无翅,口器内颚式。头部具有分节的触角,无复眼。腹部6节,通常在腹部腹面第1、3、4节分别具有特化的附肢——腹管、握弹器和弹器。在某些类群中腹部的体节有愈合现象。体表着生刚毛,某些类群刚毛有特化现象。一般生活在潮湿并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或地表凋落物中,大多数种类以真菌和腐殖质为食,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水体表面[7,12]。常见种类,例如,曲毛裸长䖴(Sinella curviseta)(图3B)。个别种类危害栽培的蘑菇等。
3.3 双尾纲(Diplura) 在部分教材中,关于国内、外双尾纲的物种数据没有更新,特征习性表述不完整,现将双尾纲的简介进行更新。
双尾纲,已知1 000余种,我国记录50余种。体长3~12 mm,部分种类可长达60 mm。头部有触角,无单眼和复眼,口器为内颚式。胸部无翅,腹部有10节。尾部生有1对尾须或尾铗。双尾虫喜阴暗潮湿,多栖息在土表腐殖质层、枯枝落叶中、腐木中或石块下。具尾铗的铗虫八类为捕食性,具尾须的康虫八类取食真菌或腐殖质。常见种类,例如,韦氏鳞虫八(Lepidocampa weberi)(图3C)。对农作物无危害[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