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行山上如何实现农业产业化

2022-12-12中国报道李士萌

中国报道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左权县左权核桃树

文︱《中国报道》见习记者 李士萌

如何在山多田少的太行山上转劣势为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左权县探索出了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位于太行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沁水盆地东缘,北连太行山最高地和顺县,素有“晋疆锁钥、山西屏障”之称。

耕地面积有限是左权发展农业的天然劣势。左权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说法,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左右,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7.8%,为24万亩。

如何在山多田少的太行山上转劣势为优势,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公司托管,左权通过在地化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交出了一份农民年均增收近一倍的答卷。

合作社为产业化“开路”

芹泉镇的西红柿大棚率先“出线”。芹泉镇是左权县脱贫攻坚战中最难拿下的一城。由于芹泉的工业基础较薄弱,经济发展尤其慢,农村劳动力流失尤其严重。

2012年,24岁的甄亚兴结束北漂回乡,在外闯荡并不顺利的他,希望在家做出一番事业,年轻人回乡创业在当时并不多见。

甄亚兴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左权县80%以上的蔬菜都是从河北邢台、山西太原等地区调回,本地并没有成规模的蔬菜种植,这让甄亚兴嗅到商机,他开始在全国各地考察成熟的蔬菜大棚。

走至山东,甄亚兴第一次感受到农业现代化的冲击:“当时山东一个40多岁的大姐和我说,她总共有两个大棚,一年轻轻松松能赚10万块,这在2012年是相当高的收入了。”

甄亚兴从山东回乡后决意拆掉父亲的4个西红柿拱棚,模仿山东,搞了4亩地的日光温室。两年过去,4亩地的大棚已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甄亚兴开始思索规模化种植的可能性。

“钱从哪儿来?”成为甄亚兴扩建温室路上的最大难题。塑料雨布、温室钢架、雇工建造,哪一个环节都缺不了钱。此时,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农业合作社为他解决资金缺口提供了思路。

2017年,甄亚兴注册成立“左权县甄鑫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多渠道整合涉农财政支持及小额个人资金,包括16户贫困户入股本金约3.2万元,每户入股2000元;吸纳山西省审计厅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交由村集体替贫困户入股。加之县农业局审批的50万元贴息贷款,以及个人的借赊账款,甄亚兴前后投入300万元,把原先的4亩大棚扩建至40亩,陆续建起18个日光温室。

如今,甄亚兴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温室大棚种植带头人,西红柿大棚的产业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市场打开后,河北、山东、河南都有人来收。现在芹泉镇聚集了差不多有五六十个经纪人,高峰时本地的蔬菜交易中心一天能运走一二十辆集装箱车。”左权县农业农村局产业中心主任赵瑞雪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曾经在2017年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前3年每年分红1200元,股本早已收回。预计到2027年,每户共能分红7900元。除贫困户受惠外,芹泉镇经营大棚的普通村民也增收不少,部分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回流。

芹泉镇小南庄村一位60岁的村民坦言:“我这个年龄出去打工没人要,即使有人要,给的也是工地上最低的工钱,一个月最多挣3000元,现在自己和老伴经营两个棚(4亩地),管理良好的情况下,一个棚一年能卖两万斤西红柿,算下来,在家务农比打工挣得多,也比打工自由。”

截至2022年9月,左权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6000亩,2021年户均大棚产值达8万元,大棚种植正实实在在带领芹泉镇由脱贫走向共同富裕。

受益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开启规模化运营的不只西红柿大棚,左权县寒王乡的湖羊养殖、麻田镇下口村的冷水蟹养殖,都通过“合作社+”模式部分解决了前期的资金缺口,产业得以逐步壮大。

左权县东南部麻田镇下口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毛腿蟹养殖基地。由于水质优良,毛腿蟹肉质鲜甜,下口村螃蟹养殖基地已和太原美特好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今年行情好,一斤螃蟹能卖到60元,供不应求。

托管盘活“老核桃”

西红柿大棚、湖羊、冷水蟹等新产业欣欣向荣之时,左权本地漫山遍野的“老产业”也在面临产业化转型考验。

问起左权人当地有什么特产,许多本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核桃。核桃树适应能力强,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左权县已有千余年的核桃种植历史,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约有36万亩,一棵成年的核桃树少说能采摘30—50斤的核桃。

但这些年,核桃树由于缺乏管护,拐儿镇等主产地的核桃质量一直上不来。当地收核桃的小商小贩购买能力有限,价格浮动大,因而村民采摘核桃的积极性不高。拐儿镇许多村落抱着漫山遍野的核桃“消化不良”。

2020年起,左权县响应省里号召,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在上游种植环节,推行核桃树“全方位、抢救性、保姆式”托管。把核桃的施肥、剪枝,到采购、销售等环节,全权交予托管企业。

据赵瑞雪介绍,目前较为流行的托管模式主要有3种,一是农民把耕地租给托管公司,仅收取土地租金;二是农民将土地交予托管公司,与托管公司分红收成盈利;三是托管公司向农民收取部分托管费,帮助农民打理耕地,最后收成与售卖环节交给农民。

从小在拐儿镇老井村长大的吕世英告诉记者:“之前小商贩收核桃,四五毛一斤,现在政府给些补贴,托管公司收购核桃的价格是六毛五一斤。今年我们家的核桃树差不多能打下来1000多斤,能挣个1000多块。”

9月份一入白露,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村收核桃。“专家来地里考察过,咱们这片核桃林,白露之后成品最好,村里还专门组织了护林队,监督村民不要提前采摘,影响核桃品质。”左权县拐儿镇镇长白娟说。

据左权县林业局统计,左权县从2020年开始推行的核桃树托管服务共覆盖36个村2517户,1.08万亩核桃树得到标准化管理。近2000亩多年无人打理、几近死亡的核桃树再焕生机。核桃增产幅度达三成,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380元,产值实现1.8亿元。

农业经营模式的更新,正一步步在左权县的“一分田”上延伸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左权县左权核桃树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核桃树栽植技术要点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核桃树高接换优技术
左权县科协:调研科普示范基地
左权将军的家信
走出核桃树不能冬剪的误区
核桃树育苗及嫁接技术
山西左权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浅谈左权县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