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长治市畜牧业污染现状及资源化循环利用对策

2022-12-12田淑芳王欣李锦玲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无害化粪污资源化

田淑芳,王欣,李锦玲

(山西省长治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言

目前畜牧养殖业的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正在由粗放式低规模散养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1]。但是现阶段未达规模的中小养殖场数量仍占大多数,这些养殖场由于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资源得不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直接向外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畜牧养殖产业正在向现代化集约化转变过程,需要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去考量,科学构建养殖场,妥善利用各项资源,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1 山西省长治市畜牧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山西省长治市的畜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在养殖规模养殖场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当地主管部门对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始终保持高度重视,通过实施粪污治理和新建扩建养殖场标准化优惠扶持项目工程,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进行有效的引导,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截止2020年底,全市628个规模化养殖场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259个,存栏1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176个,年出栏4万只以上的肉鸡场56个,年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4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45个,年出栏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52个。其中在上述诸多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中,配置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养殖场超过了625家,规模化养殖场,配套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到99%以上,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养殖场却普遍缺乏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虽然大部分的规模化养殖户高度重视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但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养殖场户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的配置比例相对较低,全市范围内大多数的散养养殖户还沿用传统的干粪堆积发酵处理模式,现代化的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还没有在众多中小养殖场和散养养殖群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这些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资源处理方式不科学、不合理,生产的粪便直接还田,直接对外排放,对周边的土壤、空气和水源构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当前畜牧养殖污染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需要提高重视程度,认真分析畜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面临的诸多不足,然后提出针对性措施将其解决。

2 畜牧粪污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1 危害水源安全

虽然当前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畜牧养殖业发展中,很多养殖户依然沿用传统的水冲洗圈舍的养殖模式,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这些废水含有大量的畜禽粪便、饲料,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过滤和沉淀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或者通过污染土壤的下渗作用,进入到地下水源中,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源构成严重的危险。研究结果表明,年产1万头以上的商品猪场,按照商品猪6月龄出栏,氮排泄量每天会超过11 kg,磷的排泄量也超过1.65 kg[2]。因此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污水在排放之前应该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要保证污水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经过进一步的过滤或者分解之后才能够排放,避免对周边的水体和地表水源构成严重的威胁,造成水体负营养化超标,威胁到水生动物的生长。

2.2 侵染土壤

畜牧养殖废弃物中携带大量重金属、各种病原微生物、氮磷化合物、有机污染物等。有机污染物的分子相对较大,不能被土壤很好地消化利用,如果长时间在周边堆积粪污,粪便和各种污染物中的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机化合物,通过土壤的下渗作用进入土壤养分层,造成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如果在这些土壤环境下种植农作物,农作物根系通过吸收作用,将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吸入体内。在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中,如果能实现种养结合,就能将粪污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转变成无机物,能被植物所利用,化废为宝,成为植物优质的营养来源。但当前规模化养殖中产生的粪污物数量过于庞大,超过土壤的承载能力,使土壤的理化结构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耕作层变浅。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的有效磷水平大于60 mg/kg后,威胁土壤态环境的安全[3]。

3 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对策

推进畜牧粪污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的粪污变废为宝,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是有效解决畜牧养殖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畜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保障生态环境,确保畜禽产品安全供给,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山西省长治市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综合利用的原则,以农牧循环为主要利用途径,将种养有效结合,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构建绿色畜牧养殖产业,解决传统畜牧养殖模式之下粪污利效率低下,污染物超标。

3.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市委、市政府应高度重视,有力推进畜禽粪污养殖污染整治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工作开展,成立市局级总畜牧兽医师任副组长,各相关业务科站及区县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压实工作责任,统筹推进工作。

3.2 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将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养殖粪便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宣贯工作,依法加强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治理的指导与服务,强化养殖场户环保意识,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引导规模养殖场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

3.3 加强规畜禽粪污的综合治理

(1)推进养殖示范小区建设。对具备条件的散养密集区,建立了养殖示范小区,将区域内的养殖户采取统一的集中管理、统一的养殖技术,使畜禽养殖废弃物也能得到有效的处理。

(2)推广适合散养户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为防止种植淡季畜禽粪便等肥料供大于求时的随意排放,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大力推广了堆粪棚、沉淀池和沼气池等适合散养户的粪污处理技术。上党区、襄垣县、武乡县在日照充足,气温较高的地区推广的可移动地上太阳能沼气设备,投资小,见效快,深得养殖户的好评。

(3)加快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针对养殖量较大的散养密集区,我市鼓励第三方企业投资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将散养户的养殖粪污由专门的公司进行收集和运输,加工成有机肥,有效的实现了养殖和粪污治理分离。

4 结束语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很多养殖场都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有时还易给各种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提供条件。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下,如何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粪污利用效率,成为畜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重点衡量的问题。在畜牧养殖业发展中,需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积极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有效发展集约化畜牧养殖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猜你喜欢

无害化粪污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规模猪场不同粪污处理模式和利用效果对比分析
退役三元材料资源化利用研究新进展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2020.2.18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