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祝白牦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防控措施

2022-12-12白天霞赵延俊李万泽王占斌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天祝养殖区圈舍

白天霞,赵延俊,李万泽,王占斌

(1.甘肃省天祝县石门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天祝 733200;2.甘肃省天祝县华藏寺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天祝 733299)

0 引言

白牦牛养殖的生物安全可分为放牧环节的生物安全和舍饲养殖的生物安全2部分。白牦牛养殖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涉及养殖区放牧、舍饲育肥等内外环境的各个环节。建立白牦牛生物安全体系是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可有效避免致病性病原体的引入,能有效清除和阻断病原体对白牦牛养殖的威胁,是一种综合性防疫措施和管理方法。白牦牛养殖生物安全是有效预白牦牛在放牧环节和舍饲养殖环节的疫病防控措施,减少和预防疫病传染的风险,管控兽药应用及抗生素的应用,消除粪污对环境的污染。白牦牛养殖的生物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对放牧的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做好白牦牛养殖的生物安全措施意义重大。

1 天祝县白牦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近年,天祝白牦牛养殖区域生物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白牦牛养殖区的疫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不时发生,尤其是牛传染性口膜炎、炭疽、口蹄疫和布鲁氏菌病在不同地区时有发生,部分地区旧的疫病尚未得到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净化(如布病、口蹄疫等),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并且波及到白牦牛舍饲养殖场所,严重影响白牦牛健康养殖和效益的提升。

1.1 放牧环节

(1)由于白牦牛传统的养殖方式,在放牧环节感染疫病风险较大,这是因为白牦牛常年处于放牧状态,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全县临近几个乡镇的白牦牛都在同一个夏季草场放牧,白牦牛混牧现象严重,加之各个乡镇对国家强制免疫种类的疫病免疫程度有差别,有的甚至不进行强制免疫,各个地方的牦牛免疫抗体及基础免疫千差不齐,牛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症等传染病的传染风险加大;另外由于不同乡镇、不同村组的牦牛在一定时间内在同一个草场混牧,感染牛疥螨等外寄生虫的白牦牛啃咬摩擦和污染草场,对于其他健康白牦牛感染的几率增加。由于牧民对养殖生物安全的不了解,在治疗和免疫过程中随意丢弃剩余的生物药品、治疗用医用废弃物等对放牧草原造成严重污染,为疫病感染和流行埋下隐患,是对养殖环境生物安全的极大威胁。

(2)在夏秋季节在同一草原放牧时,不同乡镇放牧人员的流动频繁,相互交替,也是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之一。

(3)在野外草场放牧,传染病传染的媒介如老鼠、鸟类、蜱等增多,感染传染疾病的风险加大。

1.2 舍饲养殖(育肥)环节

1.2.1 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养殖场建设在低洼、潮湿,空气流动不畅,周围存在污染源地地方,一方面由于空气流动不畅,污浊气体不易流动交换,对舍饲养殖白牦牛呼吸系统的影响大,易于引起呼吸道疾病;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了白牦牛放牧环境,应激反应导致免疫系统低下,使条件性传染病如牛巴氏杆菌病发病率增加。

1.2.2 舍饲养殖圈舍建设不合理,饲养密度过大

大多数牦牛养殖圈舍均达不到牛舍标准,圈舍的饲养密度显著增大,通风口或通风窗留的数量少且位置不合理,空气流通不畅,没有安装换气扇,圈舍内有害气体浓度长时间过高不易排出,尤其是白牦牛在舍饲养殖时,排出的粪尿得不到及时清理,产生的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对牛的呼吸道粘膜刺激较大,呼吸道黏膜因刺激水肿发炎。另一方面突然改变养殖方式,有放牧转为舍饲人工饲喂,饲喂方式的转化引起牦牛胃消化功能的紊乱,采食量下降,营养得不到补充,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病菌侵入的风险增大[1]。

1.2.3 适应期短,饲喂不科学

在育肥初期,牦牛野心十足,饲养人员不易接近,抗阻人工饲喂,有时不吃不喝的时间达到3~4 d,甚至更长。但此时饲养人员没有耐心,急于求成,怕拉稀不给饮水,怕饿坏加大精料饲喂量;但这时的牦牛还处在环境和饲养管理适应期,机体副交感神经紊乱,消化功能减弱,饮食欲不正常,饥饿和应激反应时牦牛极度虚弱,机体抗力降低,加之饲养环境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超标,容易引发呼吸道咳嗽、眼睛流泪等疾病。

1.2.4 基础免疫不合格,免疫抗体低

一部分养殖户不按要求及时接种疫苗,尤其是对于新购进的牦牛不按规程进行免疫、驱虫和健胃,牛抗体水平低,易感染传染病。另一方面在疫苗接种结束后,用过的器具、空瓶、包装物及未用完的疫苗为及时全部集中回收后统一销毁,以免污染养殖环境,留下隐患[2]。

1.2.5 治疗用药不合理,乱用抗生素

在白牦牛养殖区域过度治疗、过度使用抗生素,尤其在冬春季节,由于牦牛体弱多病,长期滥用抗生素、激素等不对症治疗现象较为严重,动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很多治疗效果很好的抗生素在临床上治疗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过度和超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是畜产品含抗生素超标,治疗家畜肝肾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条件性传染病发病[3]。

1.2.6 消毒不彻底

在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中,疫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圈舍内动物本身带有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作用而发病的。只有彻底、合理地进行消毒,才有可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圈舍内和动物生活环境中的数量,从源头上防止疫病的发生。

1.2.7 在饲料中添加违禁添加剂或药品养殖场药物的滥用

为对舍饲养殖的牦牛促进生长,缩短出栏时间,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喹乙醇、粘杆菌素、磺胺喹恶啉、硫酸新霉素、速肥肽(喹乙醇)。

2 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2.1 强化和完善强制免疫工作,提高牦牛免疫力

(1)加强疫苗接种。根据天祝县白牦牛养殖区近几年来疫病发生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激发白牦牛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天祝县白牦牛养殖区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强制免疫,对应免牦牛免疫全覆盖,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补免工作。使牦牛体抗体水平始终保持在有效抗体水平以上,有效预防和阻断传染病的感染发生。

(2)春秋季两季对白牦牛进行全面驱虫。按寄生虫发生感染的规律,制定了在春季青草返青、秋季牧草即将枯黄和犊牛断奶时节定期开展牦牛寄生虫驱治工作,可以有效防治因寄生虫引起的腹泻,消化不良,被毛粗糙不长膘等疾病,减少寄生虫对白牦牛营养消耗,利于保膘增膘。进行第一次内外寄生虫驱治时,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按0.02 mL/kg体重皮下注射,间隔7 d后再注射一次或对舍饲牦牛在饲料中加入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每100 g拌料100 kg,连喂7 d,能彻底驱治牦牛内外寄生虫;对于刚断奶的犊牛可用阿苯达唑片按10 mg/kg口服,对感染的绦虫驱虫效果良好。完成驱虫后及时进行健胃洗胃,健胃用健胃散、小苏打拌料饲喂,使白牦牛机体达到最佳状态迎接漫长的寒冷季节。以后每季度按上述方案驱虫1次,直到育肥结束。

2.2 舍饲白牦牛养殖科学化管理

2.2.1 改善养殖环境

育肥牦牛圈舍应及时清除牛粪等排泄物,减少氨气等刺激性气体的排放,加强通风,使空气流通顺畅,保持圈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对牦牛呼吸道的刺激,减少疾病的发生。

2.2.2 科学设定过渡期

合理确定饲养密度初期的适应期,一般在晚上21:00—22:00饲喂为宜,此时圈舍光线较暗,外界杂音减少,对白牦牛的应激反应小,牦牛可少量采食;初期饮水要干净,水温在10 ℃左右,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以减少应急反应和补充微量元素;饲草以优质青干草为好,少量多次饲喂,让白牦牛逐渐适应饲喂环境和饲草,育肥牦牛在活动场过渡10 d左右后逐步采取白天在活动场饲喂,夜间到圈舍内过夜,20 d左右后,改为在圈舍内固定饲喂,适应期尽量长些,以1个月为宜。育肥牦牛在圈舍种的养殖密度要适中,占地3 m2/头牛为好。

2.2.3 圈舍建设符合牛的舍饲养殖要求

舍饲育肥牦牛圈舍应宽敞、采光好、通风条件良好,圈舍长30~50 m,宽12~15 m为宜,牛槽成双列式,中间为人行道,高3~3.5 m,弓形式,前后左右均有通风窗。应有2倍以上与圈舍面积的活动场,保证牦牛在育肥过渡期有一个逐渐适应新环境的场所,保证育肥工作顺利开展。

2.2.4 健胃洗胃

用于伊维菌素注射液、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完成驱虫后及时进行健胃洗胃,健胃洗胃时在牦牛日粮中全程按0.5%~1%添加小苏打,可有效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加速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有害物质的排出,提高动物的增重速度。还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消除瘤胃酸中毒,促进健胃作用。常用药物:健胃散100~300 g,大黄苏大片100片,酵母片20~100片,人工盐50~300 g,碳酸氢钠50~200 g。

2.3 规范治疗手段,禁止滥用抗生素

一是临床上在应用抗生素时,要了解致病微生物感染的种类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程度。二是根据临床症状和感染程度确定用量及疗程。一般首次用药剂量按规定的上限剂量为宜,急性传染病和严重感染时也应该用规定剂量的上限。在临床上严重感染的情况适合注射给药。三是为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可选择效果好的抗生素交替使用。四是在使用抗生素是注意配伍禁忌。五是同一类别的抗生素同时使用时。加重临床上不良反应,甚至造成动物源产品中兽药残留等严重后果。

2.4 按时消毒灭源,阻断疫病传播途径

白牦牛养殖生物安全的关键是消毒灭源,对养殖环境进行彻底地进行消毒,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圈舍内和动物生活环境中的存在,阻断传播链。消毒阻断和减弱病原微在养殖环节中的存在繁殖。消毒效果受养殖环节的粪便、垃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每次消毒时要彻底清理养殖环节的粪污、垃圾,使消毒药品能充分接触的地面、圈栏,达到消毒效果。消毒时间按照季节确定,夏秋季每周1次,冬春季节每月2次,且消毒液用量达到300~500 mL/m2,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混合均匀,避免边消毒边加水现象。消毒药品应定期轮换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消毒药物选择具有效力强、生效快、作用持久,渗透力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等特点,还要考虑价格因素。常用选择的消毒剂有碘制剂,强碱类和醛类。

3 结束语

对天祝白牦牛养殖区生物安全存在问题的调查和研讨,初步掌握了天祝白牦牛在养殖方面生物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主要是在调运频繁,防疫意识不高,饲养管理水平差,基本处于靠天养牛的状态,及治疗过度,滥用抗生素等都对白牦牛健康养殖造成潜在的威胁。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性的对牦牛养殖户普及科学养殖知识,尤其在程序化防疫驱虫,应用放牧加补饲技术方面加大培训和普及力度,从根本上减少了天祝白牦牛养殖“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牦牛养殖区生物安全提高到新的水平,深受白牦牛养殖区牧民的欢迎,也为天祝县白牦牛养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天祝养殖区圈舍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天祝藏族服饰特征和保护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小种植、小养殖环境创设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效果评价及分析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生产母羊圈舍标准化设计
天祝藏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