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背景试析如何优化与创新民政档案管理工作

2022-12-12

中文信息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政局民政档案管理

刘 巍

(凌海市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200)

临时救助、救急难、城乡低保均为民政局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随着相关工作进行,将内容以档案的方式记录并进行整理,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数据,便于各类工作的开展。民政档案对民政局工作开展意义重大,为了顺利推进各类活动,需要设置科学的管理模式,确保工作按照要求有序推进。

一、大数据时代民政档案管理创新与优化的必要性

1.保证工作的政治属性

大数据时代工作人员处理民政档案数据,通过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挖掘、云存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虚拟化等方式处理数据,锁定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落实管理任务。在民政档案要求不断变高、档案数据海量增加的过程中,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变得异常重要,过往管理档案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工作人员需要转变管理思想,以创新档案的方式达到工作要求,保证民政档案工作政治属性不受影响。档案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谨遵国家战略指示,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做好民政档案基础工作,由此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管理任务[1]。

2.激活档案工作的文化属性

民政文化是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作用力量,通过民政文化建设形成愉悦、轻松的氛围,为工作人员建立良好的环境,促使工作可靠、顺利的开展。在数据网络时代下,民政机构在档案管理中,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政文化建设,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从而加快民政人才队伍建设速度,同时完善工作人员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条件。调查我国民政系统的发展情况,超过85%的系统在着力推进民政文化建设工作,激活档案工作的文化属性,达到彰显档案管理价值的目的。民政系统在发展中需要改变过往民政档案形式,将其作为文化产品并进行文化设计,使文化产品与民政档案管理相互结合。在大数据时代下,使用新观念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多元管理。民政文化建设需要以坚实的数据作为支撑,借助档案推进民政文化建设,提高档案与文化间的联系[2]。

3.提升档案工作的服务属性

民政档案必须发挥服务职能,可以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便民利民的工作目的。民政档案拥有服务社会、传承文明、记录历史与造福大众的职责,也是党与人民较为关注的事业。民政档案应该意识到自身承担的工作职责,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需要在大数据时代,重新锁定工作目标,合理应用新时代出现的技术,由此可以突破过往工作的局限。民政工作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段,均得到各类人群、领域和政府的支持,民政档案作为民政事业的重要内容,需要随着时代转变,改变工作模式,由此可以更好地为民政事业发展服务。民政档案管理需要形成全局眼光,从宏观视角审视并分析问题,建立全民档案服务体系,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落实民政档案管理任务,推动民政档案业务朝创新化、多元化方向发展[3]。

4.深化工作信息属性

民政档案管理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也与大多数行业一样,朝智能化方向转变管理模式。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民政系统使用电子文本,同时更换民政档案工作的管理方式。民政档案管理优化创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管理者需要掌握信息化的管理形式,加大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在电子档案建设中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与人力,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展露无遗。民政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在档案信息建设阶段,还需要监督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情况,需要将其视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更好地管控各类资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目前,我国民政机构在档案管理中,并没有实现对录像、照片、录音与文字等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需要围绕民政系统在档案管理方面的需求,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档案安全保密方面的工作,确保档案数据在应用阶段的安全性,不会对民政事业发展形成不利影响[4]。

二、民政局档案管理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不足

1.管理意识缺失

民政局主要处理各类资料,为政府工作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民政局提供的各类服务基于档案数据。过往使用纸质查询的方法,在数据获取方面花费较多时间,在数据调研阶段还需要经历繁琐的过程,无形中降低管理工作的效率。民政局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大部分群体的重视,与该项工作不能产出较大经济效益有关,无法调动负责人员工作积极性。还有一部分人员对档案工作认知程度不足,没有发现工作具备的价值,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的落实。由此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发展中受到阻碍,不能顺利推进工作[5]。

2.大数据建设改革迟缓

民政局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到创新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在大数据背景下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档案数据整理与分析等工作服务。然而,部分民政局在档案信息建设中,没有按照工作需求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建设迟缓,无法达到档案管理设定的工作目标。一些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要求执行不到位,同时存在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无法合理应用技术。民政局档案部门数据标准设置存在不统一的短板,不利于档案资源开发[6]。

3.管理人员各类问题突出

民政局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从信息化发展转变档案管理方式,需要合理应用现代技术处理档案信息相关工作,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后,与传统工作方式不同,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学习新的档案管理方式,拥有专业的能力与对应道德素养,从而可以灵活面对各类工作状况,处理各类问题。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拥有创新式的理念,确定档案管理要点并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完成岗位任务。然而,我国部分地区民政局的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足,无法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会降低免责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对管理工作形成不利影响[7]。

三、大数据背景下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1.正确认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众多且较为繁琐,在档案数据大量增加的过程中,为完成档案方面的管理任务,需要转变工作观念,完善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内容,按照档案管理需要调整工作方式,由此可以更好地完成档案相关任务,不会造成其他问题。电子档案在数据整理、分析、调用与管理方面均拥有较大的优势,民政局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形势,为顺利推进发展任务,需要加快纸质档案朝电子档案转变的速度,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进行,为各类工作开展提供支撑。民政局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电子档案有正确的认知,发现电子档案管理对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意义,学习电子档案管理的方式,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的技巧与工作要点,可以灵活地使用管理手段,辅助档案管理工作推进[8]。

在电子档案管理中,民政局还需要基于电子档案特点,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档案数据在管理与使用中出现泄漏的情况。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拥有数据保密意识,设置防火墙并定期更新补丁,防止黑客进入系统。电子档案建设耗时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人员需要在电子档案建设中投入较多精力、时间与财力,由此才能获得一定成效[9]。

2.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

2.1 制定数据采集标准

档案信息化管理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按照信息管理需求设置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数据并找到对应信息,由此为工作提供数据,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提高服务工作质量。大数据的出现为民政档案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在大数据构建中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会出现很多类似内容,在相关内容识别中花费不少时间,会为管理人员带来一定不便。民政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从工作高效开展角度,调整数据采集与管理方式,提高数据管理的合规性,得到可靠性与准确性高的数据,由此在较短时间完成工作任务。档案部门在数据管理中,制定数据采集标准,结合自身在数据信息管理方面的需求,提出管理规范要求,建立规范性较高的管理体系,由此有效管控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10]。

在大数据时代下,档案部门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工作,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由此落实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设置信息类别并高效进行数据分析等工作。随着档案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在数据收集方面获得最佳效果,需要不断优化采集标准,由此可以提高采集信息内容的精度,还可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大众推送更好的服务。

2.2 健全网络查询平台

民政局在档案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料管理水平,在建立数据采集标准基础上打造网络查询平台,发现当下平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完善。民政档案传输与查询和平台建设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有较大关联,需要搭建健全的管理平台,重新分类不明确的平台,确定信息分类方式,对于不人性化的查询方式,非常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较为严重时更会阻碍工作的进行。因此,民政局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需要改变工作方针与策略,需要建立网络查询平台,完善现有的管理体系,可以更高效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大量资料的精准分类与管理。目前,在网络查询平台建设期间,对于查询引导与流程等内容,需要基于人性化角度进行设计,由此可以持久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成效,不会引发群众的抱怨。

3.改进民政电子档案日常管理方式

民政局使用电子档案记录各类信息,与传统工作方式相比效率更高,可以出色地完成档案管理任务。民政局在档案管理中,需要随着电子档案的应用调整管理档案数据的方式,不会对各类工作的开展形成不利影响。民政局领导应该在档案信息建设的过程中,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给予足够重视,意识到电子档案发展的必然性,总结过往档案管理方面的经验,按照当下对档案工作提出的需求,设置满足电子档案使用需求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工作的处置强度,确保各类工作有序推进。民政档案记录的内容较为广泛,还涉及个人私密信息,一旦出现信息泄漏的情况,将会对当事人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民政局需要做好保密工作,基于互联网开放性特征存在的安全隐患,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应对,提高平台各类数据的安全性。档案部门在数据信息管理中,可以设置防火墙,由此可以做好黑客攻击的防御工作。对于民政档案应该选择针对性的管理方式,需要设置专门的岗位,负责档案网络管理工作,由此可以动态监督网络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状况便可以进行处理。在民政电子档案管理中,优化管理程序,确定各环节工作要点,控制民政档案在信息化建设中,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使新型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应用档案内容。

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民政档案的管理工作,民政局需要重视管理人员培养工作,保证岗位人员拥有相应的能力,可以完成岗位任务。民政局需要加强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强度,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与要求,有效地约束管理人员,由此提高民政局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水平。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掌握法律法规,不会作出触犯底线的行为。在大数据背景下,民政局档案部门人员的工作负荷沉重,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可能出现消极心理,不利于各类活动的开展。因此,民政局在落实培训活动时,也需要基于人文关怀角度调整管理内容,组织心理教育会议,排解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问题,给予工作人员生活方面的照顾,消除其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信息管理中,更好地为民政局各类工作服务。

结语

民政系统在大数据时代下需要拥有创新精神,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电子档案建设中调整管理方式,发挥电子档案对民政局各类工作与服务的作用,促使民政局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职责,向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民政局档案部门在管理模式创新阶段,还需要调查群众的真实需求,基于相关数据创设管理制度,建立针对性强的管理体系,不会对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民政局民政档案管理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社会组织变更登记的主要法律问题——董某某不服某县民政局行政登记行政诉讼案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YOU’VE GOT QUESTIONS?SHE’SGOTANSWERS (BUT YOUPRO BABLYWON’TLIKE THEM)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北京市工程咨询协会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5A级社会组织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