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养老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
——基于巢湖渔村的调查

2022-12-12巢湖学院王宇明刘慧玲

区域治理 2022年39期
关键词:媒介群体养老

巢湖学院 王宇明,刘慧玲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为快速、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也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面临的最大挑战与常态性特征[1]。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数量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增长,运用信息化、智慧化等手段为养老服务成为“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作为智慧养老的实施对象,老年群体被称为“数字移民”,在新媒体时代却一直处在非主流、边缘化的状态[2]。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从提升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着手。媒介素养作为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是指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衡量和传播媒介讯息的能力”,具有多种维度。本研究选取巢湖渔村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渔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长期被忽略,关注少且常常隐藏在“三农”问题的影子里。2020年1月1日,巢湖开启全域禁渔,禁渔期为10年。全面禁渔后,退湖渔民的生计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本研究选取渔村老年群体作为对象,研究其媒介素养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2022年6月,课题组对巢湖渔村老年群体进行过专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形式,其中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8份。在所获有效问卷样本中,人口统计学特征如下∶ 男性占比52.78%,女性占比47.2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96.88%;月收入2000元占比85.07%;职业中渔民占比81.94%,其中又以世居渔民和农转渔民为主,占比90.21%。

二、农村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现状与分析

(一)农村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现状

1.媒介使用与媒介接触

首先,在媒介拥有方面,传统媒体中广播和电视的使用和普及率最高,所占比例为分别为95.83%、92.01%,几乎人人家中都有广播和电视。其次是智能手机,占比54.17%,但大部分老人在使用上也只限于和亲友接打电话。报纸和电脑的使用对老年人要求较高,如报纸属于一次性消耗产品且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文化程度有限等多方面原因已经基本很少使用,电脑网费消耗高且老年人操作起来困难,因此老年人接触此类媒介也非常少。在媒介使用时长上,92.7%的老人每天使用媒介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老人们说有时候要工作,基本没时间看,不干活时偶尔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在媒介使用动机方面,有65.28%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都是用来和自己的亲友沟通,他们对于利用智能手机和亲友保持联系具有较大的兴趣。调查显示,老年群体最常用的四类应用分别为即时通信、网络视频、政务服务和网络支付,这与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相一致。

2.网络信息获取与态度

多数老人表示自己没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需求,因为平日里自己智能设备用得少,不需要了解太多东西,尽管有时候也会去看一些推送的信息,但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会想进一步了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对信息搜寻不会操作。在面对网络信息的态度上,有57.64%的老人表示自己不信任网络,那些网络消息看看就好,都是骗人的,甚至还有老人曾经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欺骗过,所以再看到此类网络信息就不再相信了。有30.56%的老人选择相信符合自己认知的网络信息,一般碰到自己不了解的如果自己能够查询就会去查询,如果自己不能辨别真假的就算了。在被问到碰到一些自己想去了解的广告或信息的真假如何辨别时,58.68%的老人首先选择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是否符合自己的认知,或者是向身边了解的人询问。较少会有人选择自己去搜寻答案,因为很多老人对信息搜索的功能并不熟练。在使用媒介过程中遇到任何麻烦,他们往往选择自己尝试解决或不解决,在判断各类媒介信息孰真孰假上,他们多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

3.媒介参与意愿

在信息生产层面,只有12.5%的老人除了接受网络信息外会主动生产内容,如拍摄短视频等,并且自我感觉操作良好,其他87.5%的老人觉得操作起来比较吃力,基本上很少操作或不去操作,只做信息的接收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他们表示不是很想主动去学习,对自己现状很满足。在媒介技能提升层面,27.08%的老人认为没必要提升自己的媒介技能,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精力有限完全跟不上媒介发展的节奏,对各类媒介也不是特别感兴趣。有30.9%的老人有想要提升自己媒介技能的想法,但不知道要通过何种途径。

(二)农村老年群体媒介使用存在的问题

1.媒介使用类型单一,新媒介接触率低

在媒介接触与使用方面,老年人与年轻人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老年人并不像年轻人那样热衷于媒介并产生严重的依赖,他们没有形成一定的媒介使用习惯,新媒介接触率低,甚至不接触新媒介。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出现记忆力衰退、视力模糊、听力下降和颈椎类疾病等,不能很好地使用媒介;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特性,老年人的整体文化素养偏低,学习能力不足,加之青年子女未合理引导,导致老年人既缺乏学习动机,又不具备使用能力。

2.农村老年群体媒介需求层次低,“家庭反哺”不足

随着媒介形态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有慢慢提升的迹象,他们开始对媒介表达出各种诉求,这种诉求往往以养老实际为基础。据了解,绝大多数老人与青年子女分居,处于独居状态,长期独居使老人缺乏情感归属,产生孤独感,一些老年人则表示,如果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方便与子女联系即可缓解一定的孤独,得到情感寄托。目前老人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更注重从中获得情感的需要,达不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层级,媒介需求层次较低[3]。在满足老年人媒介诉求上本该发挥作用的“家庭反哺”未实现它的作用。在调查时很多老人表示,子女在教授自己新媒介技能这块是缺位的,这种反哺的缺失会降低老人的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甚至会造成代际鸿沟进一步扩大。

3.农村老年群体媒介参与度不足,话语权失衡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对互联网信息的选择和判断离不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老年人网络信息的了解甚少,并且在农村地区,老年人思想固化保守,在面对繁杂的互联网信息时往往自恃生活经历丰富,主观地对所了解的信息自行判断。就拿电视上常播放的广告为例,当被问到是否相信电视里的广告时,绝大部分老年人想都不想就直接说是假的,表示自己从来不信,完全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一味不认可网络。他们几乎不去考虑,也很少用网络工具进行检索学习,面对网络信息他们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无意识的接受状态,丝毫不注重自己媒介经验的自我学习和积累。老年人是媒介技术发展中的滞后群体,还停留在受众的角色,作为较弱的传播者,没有完全融入“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大众传播时代,他们不主动进行内容生产,更习惯于被动地接受信息[4]。久而久之,本来就处在弱势地位的农村老年居民的媒介话语权就会逐渐削弱,甚至丧失。

三、提升农村老年群体媒介素养的方法路径

(一)老年人积极寻求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法

提高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最重要的方法应该从内部出发,老年人要积极探索,认清自我,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善于使用媒介,发展自我。首先老年人应该树立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循序渐进,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媒介及信息,不要迷失自我,保持正确的态度,永远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不单单只是局限于对某一种或某几种媒介的探索学习,要乐于接受其他新鲜事物,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理念,摒弃“人老无用论”[5]。同时,老年人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诈骗信息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辨别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发布和传播网络信息要恪守法律红线,不做违法犯罪之事。老年人要从内心深处摆脱“生存是养老”的传统观念,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开启新生活,不要让自己的晚年在孤寂和无聊中度过。此外,老年人要有意识地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意见领袖”,传递和解释新消息,增强群体凝聚力。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老年人经常抱成团将“意见领袖”围在中间,谈论着各式各样的消息,小到家中的鸡毛蒜皮,大到国家的政治政策,但内容浅显,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狭隘的个人见解。虽带有瑕疵但更是一种进步,不过仅有几个“意见领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多老人参与进来并提高自己信息解读水平和领导能力。

(二)家庭进行“数字反哺”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母和子女始终保持的角色都是教化者和被教化者。老年人媒介素养的提升与否与青年子女的“反哺”离不开干系,当然也有赖于老年人自身努力和配合。调查发现,农村老年群体使用的新媒介多为子女赠送,基础使用技能也从子女处习得,包括聊微信、视频电话、刷抖音等,子女有空“反哺”老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媒介使用的意愿和能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村老年群体新媒介使用率整体偏低,一方面是因为老人的传统思想导致他们在使用媒介过程中遇到难题不愿意麻烦他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子女觉得老人没必要学会太多,网络与他们基本上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没时间也不愿意教授,使得老年人又失去一条提升自己媒介素养的路径。因此青年子女应照顾老年人媒介使用的情绪,对他们进行“数字反哺”,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耐心教授他们操作步骤,鼓励他们使用媒介,帮助老年人提升自我。

(三)大众媒介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当下,老年人媒介素养偏低,大众媒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大众媒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媒介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提高服务质量,生产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内容,合理的引导老年人媒介使用,向老年人推送正向的、真实的媒介信息;另一方面要摒弃偏见,保护老年人在媒介使用中的弱势地位,平台对内容生产严格把关,禁止博人眼球的低俗信息误导到老年网民,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甚至产生信任危机。大众媒介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广泛普及媒介素养知识,创造有利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环境。媒介可以开设专门的专栏和节目,多开发一些针对老年受众的传播内容,比如如何区分虚假网络信息,理性看待电视广告,或新媒介的普及与应用等。大众媒介要注重新媒介素养的普及,适当倾斜资源介绍与媒介素养相关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对老年群体产生影响。

(四)社会生产者重视“银色科技”

在智慧养老背景下,社会各界充分开发老年媒介产品,让老人在媒介产品上“老有所用、老有所选”。为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新需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老年人主动提升媒介素养,需要社会各界付诸实践和努力。产品生产者和服务者应合理定位,以人为本,加大对养老服务产品的投入力度,重视分析老年受众的真实需求,积极创新。比如针对老年人视力下降的现实情况,媒介改变字体大小,方便老人识清,或者全部使用播放功能,这样不识字的老人也可以使用;老年人记忆衰退,对新事物接受反应慢,应用设计要简化功能,使媒介操作简单、易上手,方便老年人识记学习。在本次调研中,绝大多数老年群众希望媒介应用能更加简单化、易操作,媒介传播内容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多数老人表示对符合自己认知的媒介内容感兴趣。因此内容生产者应发展一些为老年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不只是生产当下的一些主流信息获取流量,要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老年群众提供服务,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传播内容转变与老年群体生活息息相关,老年人不仅是媒介的受众,也希望自己主动生产创造,成为内容生产者、传播的主体。

(五)政府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

政府是“智慧养老”政策的最初提出者,也是“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倡导者,因此政府也该成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落到实处的有效保障者和实施者。老年人媒介素养的提升有赖于政府的积极作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96.88%没有听过或被宣传过“智慧养老”,对此政府首先要宣传到位,使大众有所了解,提高人们的认识;其次政府应开展媒介素质教育工作,组织一些活动培训,支持老年人接受继续教育,扶持老年大学的开设,提升老年人知识文化水平,改变老年人的媒介素养现状;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落后农村地区的政策与财政支持,改变乡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推进乡村振兴,保证“智慧养老”政策和产业养老服务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落到实处。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对实施不法行为的信息生产者予以重拳出击,加大惩处力度,增强老年网民上网的安全感和积极性;政府积极净化规范的网络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绿色的网络信息空间,鼓励广大老年网民积极接触和使用新媒体,保护老年人平等取得网络信息和安全使用媒介的权利,激发老年群众的兴趣,积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媒介群体养老
养老生活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