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制宜
2022-12-11星新一赵建军
星新一 赵建军
被送去机器人中心做调整的机器人回来了。它走进玄关,低头对主人N 先生汇报:“我回来了。请看,这是一份做过调整的证书。”
“好的。今后你还得像以前一样给我干活啊。”
N 先生三个月前购买了这台机器人。说明书上有给买家的特别提醒:售出三个月后,请把商品寄回机器人中心做调整。N 先生按说明书的要求办了。不过,他不知道为什么机器人需要做调整。也许是因为机器人构造精巧,做些调整会更好一些吧。总之,送回来的时候,机器人的某处一定会变得更完善。
N 先生立刻对机器人发出命令。
“喂,给我倒红茶,顺便再给我做一个布丁。
不知怎么的,我想吃点甜食。”
“这个嘛……”机器人答道,却没有想干活的意思。
于是,N 先生又说了一遍:“喂,怎么回事啊!
我不是叫你去准备红茶和布丁吗?”
“这个嘛……”机器人还是没动。
这是怎么回事?在这之前,N 先生发出命令之后,机器人马上会行动起来,而且是麻利地处理好工作。经过他们所谓的什么调整,机器人变得怪里怪气的。是不是机器人在调整后暂时会有反应迟钝的现象?
思来想去之后,N 先生又试着说了一遍:“喂,给我准备红茶和布丁去。”
“好的。我知道了。”这一次,机器人做出了明确的回应。它快速而准确地准备好主人吩咐的东西并端了过来,和调整之前的表现一模一样。
N 先生松了一口气。机器人似乎不是在罢工。
于是,他一边吃着布丁,一边发出其他命令。“我要画画。给我备好相关的东西:画布、颜料,还有笔。”
“这个嘛……”机器人又像刚才那样不动。
N 先生原以为机器人恢复了正常,看来什么地方仍然有问题。他又把任务重新交代了一遍,机器人没有任何动静。N 先生沮丧起来,照这样下去,机器人很难使用,这算什么调整啊?于是N 先生给机器人中心打了个电话。
“喂喂,我是……”N 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机器人编号。电话被转到负责这件事的业务员那里。
“您有什么問题?”
N 先生大声嚷叫起来:“真是岂有此理!我家机器人经你们调整之后,工作时反应迟钝得要命。
你们是不是什么地方搞错了?希望你们能再给我好好修理一次。”
负责这件事的业务员确认了N 先生机器人的一些信息,不久之后有了回话。“我核对过作业卡,机器人是按正确步骤调整的,不会有错。本中心提供的证书是真实可信的。”
“它哪里正常呀!非要三番五次对它发出命令,否则它就拒不执行。”
“那就对了。请您想一想,这之前您都是怎么使用的。”
N 先生细想了一遍之前自己是如何使用机器人的。他首先让机器人改变室内的陈设。他让它搬桌子,搬椅子,搬钢琴。一会儿往某一个地方搬,一会儿觉得不好又挪到另一个地方,没完没了地折腾它。当时,他还一边想象着玫瑰花开满院落的样子,一边指派机器人栽植幼苗。可是大约一周之后,他又改变了主意。他让机器人拔掉玫瑰幼苗,然后挖了一口池塘,还让机器人为池塘安装喷水设施,让金鱼游泳。总之,就是怎么折腾怎么来。
N 先生在电话里对负责人说:“经您这么一说,在使用方式上,我多少有点随心所欲。”
“问题就出在这儿。机器人的体内配有一种记录装置,会记录下您否定它工作成果的次数。本中心经调查之后发现,您这样命令的次数非常多。请让我说得再直白一些,您做事属于任性冲动型,而且情绪多变。您的使用方法不太经济。因此,为了适应您的性格,我们对机器人做了调整。”
“我发出命令机器人也不动是这个原因啊。”
“就是那样。我们把机器人设置为:一次命令之后不执行,第三次命令之后才会开始执行。之所以要等到第三次,是因为到那时您的想法已经成熟了,是考虑再三后的决定,这时下达的一定是想让机器人执行的命令。经过这样的调整,那些可做可不做的,或是在您发出命令之后很快又取消的工作就大幅减少了,不是吗?”
负责人的解释特别有道理,然而N 先生还是非常不满,他略加思考之后说道:“原来如此。也许还是你们的处理方式比较好。不过,这毕竟不是很方便。另外,在碰到紧急或意外情况时,如果非得等到第三次命令才开始行动,那这样的机器人是非常靠不住的。它岂不成了一个废物?”
“如果您还想使用以前那种即刻行动的机器人,也是有办法的。您去人类调整中心过上一段日子,把您调整成一个做事不再轻率,而是深思熟虑的人。您带上医院开的证明到我们这儿来,您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
(心香一瓣摘自《人造美人》,译林出版社,陈卓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