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文化战胜丧文化
2022-12-11余是乎
余是乎
不知从何时起,喜剧变得越来越复杂。春晚小品必然“喜头悲尾”,喜剧电影必须“笑中带泪”,问起来人人都会说: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啊!所幸,2021 年两档备受关注的综艺传递了另外一句名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
从它们各自的口号就可见一斑:《脱口秀大会》讲“还是生活最幽默”;《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喊“没心没肺,快乐加倍”。极简的形式、极密的包袱、极强的共鸣,三极合一的年轻态喜剧勾勒出当代都市人的生活悲喜,内卷、社恐、租房、996、相亲、容貌焦虑……由此诞生了另一个新词: 对照式喜剧。新一代喜剧演员用自嘲和吐槽,拆穿现实,解构困苦,毫不留情地撕掉了生活的面具。
当然,这些喜剧之火,绝不仅因为它們照出了扼住喉咙的那双手,而在于给困顿中的年轻人提供了另一种面对生活的视角。北漂一族,谁不曾经历崩溃而卑微的租房生涯,但面对“有4 个东南角,家徒十二壁”的奇葩户型,《脱口秀大会》上邱瑞说,这叫“钻石房”; 互联网土著,谁没有社交恐惧症,北大才女鸟鸟用一句“被老虎捉住了也不敢喊武松,因为不知道到底是喊武老师还是松哥”,轻松把尴尬调侃成笑点。《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程序员头上硕果仅存的三根毛凌乱风中、抱团取暖,一句“做毛不易”成为刷屏热词。还有把网站无理收费现状移植到体检中心、将键盘侠暴力比喻成僵尸大片,这些喜剧不乏审视、戏谑和反思,但都展现出了一种强大的自我表达——生活以痛吻我, 我却报之以“梗”。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各自的沼泽与瓶颈;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也都有各自与世界博弈与和解的方式。如巴赫金所言,人与世界一同成长,他自身反映着世界本身的历史成长。在个性化表达日益丰富的今天,通过年轻态喜剧,“90 后”“00后”正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时代故事。
或许,舞台上的喜剧演员们就是最好的例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里,蒋龙、张弛自称“逐梦亚军”组合,他们跑过龙套,做过不对口的工作,当过永远不被看见的亚军,但最终这些经历都成为创作的灵感,促使他们完成了比赛中观众投票数最多的节目。直面生活,接纳缺憾,在不完满中习得并成长,这是人生的底色,也是观众追捧年轻态喜剧的原因。
从传统小品、东北二人转到今天的脱口秀、Sketch ( 即兴喜剧)、漫才,年轻人的喜剧审美也经历了从感官刺激到文本共鸣的转变。或可以说,喜剧不仅成为他们表达的出口,更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届年轻人,用笑文化战胜了丧文化。
嬉笑怒骂之中,大家都学会一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缺陷,但依旧值得被爱; 万物皆有裂痕,但那裂痕,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摘自《环球人物》2021 年第22 期,萝卜叶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