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奇葩”室友,忍还是怼?
2022-12-11李卫华
李卫华
躲:走到哪都有不喜欢的人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举行了一场以“宿舍人际关系”为主题的沙龙。
“你们都遇到过哪些奇葩室友?”老师问同学们。
“当然是那些在宿舍里打肉麻电话的:甜得要死,声音还大,简直就是肆无忌惮地‘撒狗粮。”角落里一位穿绿色衣服的女生说完,引来满屋大笑。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最恨那种半夜不睡、一直打游戏敲电脑的。”“还有不讲公德的!
晚上在水房大声唱歌,狠狠地关门,丁零当啷跟装修施工似的。”
“最怕不讲卫生的!有个室友喜欢把衣服泡在盆里好几天也不洗,都泡臭了,一拨就一股臭烟往外蹿……”这位男生的话,又引起一阵笑声。
“碰到这些情况,有没有办法应对呢?”老师微笑着说。
绿衣女生两手一摊:“没辙啊,足足吃了一年‘狗粮!
后来,只要她一打电话,我们就躲到别的宿舍去。”
“还有在楼道水房等公共场合喧闹的,我只能上自习晚回来一些。”一位男生说。
老师点点头:“嗯,这种应对方法概括为一个字:躲。也就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去面对不喜欢的人……”
“老师,我觉得这样不对!”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说,“无论到哪里都有自己不喜欢的人,总是躲,肯定不是办法,还是要去面对的。”
忍和怼:好好沟通太难?
“我觉得还是要好好沟通。比如喜欢深夜打游戏的,舍友提醒一下,人家还是会注意的。”眼镜男说。
“哪有这么容易啊!”绿衣女说,“我们宿舍那个,我劝她小声点,人家还怼我呢,说宿舍又不是你们家的,为什么就你事儿多?”
“好好沟通说来容易,其实很难。”一个高个子男生说,“成年人的性格很难改变,比如提醒做卫生,我们宿舍那哥们每次答应得好好的,到最后还是不干。”
“太对了!沟通真没啥用,我觉得还是忍一忍,看开点。”
一位穿连衣裙的女生叹口气,仿佛阅尽人间沧桑。
老师笑着说:“看来我们又多了一个方法——忍。”
“老师,这可不是什么好办法!”一个强壮的男生慷慨激昂地说,“忍,至少有三个坏处:第一,容易积怨成仇。有很多表面看上去很平静的宿舍关系,有一天突然爆发,就是忍太久了!
第二,忍,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好多疾病都是忍出来的。第三,这也不利于公平正义,我明明是对的,为什么要容忍一个有错误的人呢?”
老师问:“那么,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方法?”
“ 直接怼啊! 看不过去的事,一定要说出来。哪怕吵一架,吵完不就说开了吗?这比冷暴力好多了!”
“好,又多了一个解决方案:怼。直接怼,可能有利于双方表达真实的自己,也许还可以让对方反思。”
“那不见得!”眼镜男说,“怼得不好,也许双方拿最恶毒的话攻击彼此,闹得鸡飞狗跳,结果大家都受伤了,以后的日子也没法相处了。”
“我同意,这样死怼,得双方本身关系都比较好,而且在彼此心情还不错的情况下,才能起效果。”高个男生频频点头。
“奇葩”由谁说了算
老师说:“目前我听到了三种方法:躲、忍、怼。这些方法在某些时候似乎是有用的,但某些时候似乎又会起反作用。比如,躲,就不适用于晚上;忍,不适用于长时间的条件下;而怼,不适用于关系本身不好的同学之间。可见,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关键要把握好适用条件。”
“可是,老师,不应该是要温和地沟通吗?”眼镜男还是坚持他的观点,“大部分人还是讲道理的。”
“面对冲突时,我们本身带着很大的情绪,温和沟通要求我们一忍再忍,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他解释,太累了!如果对方就是个奇葩,我直接躲了或者怼了,是不是更痛快些?”强壮的男生激动地说。
“谁是奇葩,这个由谁定义呢?”眼镜男也有些激动,“大家都是同学,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就给别人扣上奇葩的帽子,这也不合适吧?”
“由统计学来定义!”强壮男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事,某些人偏偏不一样,那就是奇葩!”
“那是多数对少数的暴力!”眼镜男一字一句地问,“在座各位,你们能保证,你们的每个行为、每种特征都符合多数人的期待吗?有谁身上没有所谓‘奇葩的一面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宽容一些?今天你对别人宽容,明天别人就会对你宽容!”
共情动力从哪里来
“那,宽容,是不是也算一种忍呢?”沉默许久,老师提了一个問题。
穿连衣裙的女生说:“我觉得宽容和忍的区别还挺大的,忍,是我对你非常不喜欢,非常排斥,但是我把这种情绪压抑下去了。而宽容,其实是对对方有理解和共情,所以就没有那么苛责。”
“我好像找到关键所在了!”她继续说,“沟通,关键是产生共情,当我们能够共情到对方的不容易,感觉到他人和自己有很多相同部分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不那么‘奇葩,同时也能对别人的‘奇葩行为更加宽容。”
一个低沉的男声响起:“可是,我凭什么要对别人共情?难道共情不用耗费心力吗?”这是一位在读博士生,“我认为,沟通最大的困难不是共情,而是缺乏共情的动力。”
“比如说您,”他转向老师,“您是心理老师,您对来访者共情是职业要求,是由您的职业价值感驱动的。我们去共情一个我们不喜欢的人,这个动力仅仅是为了解决冲突,为此付出这么大的心理成本,这值得吗?”
大家再次陷入沉默。
“奇葩”室友,对你重要吗
“同学们,没想到这次沙龙引发大家这么热烈而深刻的讨论。”老师开始做总结,“宿舍人际关系,其实包含了深刻的心理学知识。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沟通?如何有效沟通?而有效的沟通是要基于共情的。刚才这位博士还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共情的动力从哪里来?我们可以把这个状况叫‘共情的困境。”
“共情是需要付出心理成本的,如果我们准备对另一个人做出共情,那一定基于我们对他有一种叫作‘爱的东西,这是心理学和进化论共同定义的。人类原始的感情本身先天相通,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时我们是群居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只有靠互相取暖、共同协作才能活下来,这是我们之间存在‘爱的原因。所以,如果我们感受不到另外一个同学身上让你觉得可‘爱的部分,那一定是这种原始的联结暂时沉寂了。我们一生要认识那么多人,真正让我们产生联结或者有动力去找到这种联结的人并不太多。只有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我们才会努力去做。”老师引导大家回到现实:“最后,我们讨论的焦点变成了:你的舍友,是对你来说重要的人吗?如果没那么重要,那么躲一躲、忍一忍也没什么不可以;如果彼此熟悉又信任,怼一怼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觉得挺重要,那为此去努力找回共同的情感源泉,感受他的感受,产生真正的共情和沟通,最后达到彼此的理解和宽容,那也是值得的。至于到底怎么做,需要各位自己去决定……”
此时,绿衣女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找到办法了!我也去找个男朋友,在室友面前秀一把恩爱,估计就能对她产生共情了!”
(摘自《大学生》2021年第11期,河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