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彙校記

2017-11-12鮑國華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7年0期
关键词:孔融嵇康曹操

鮑國華

彙 校 説 明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是魯迅於1927年7月23日、26日在國民黨政府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上所作演講的記録,最初以記録稿的形式刊於1927年8月11日、12日、13日、15日、16日、17日廣州《民國日報》副刊《現代青年》第173至178期(以下簡稱“記録稿”);後經作者修改,發表於1927年11月16日《北新》半月刊第2卷第2期(以下簡稱“修改稿”)。後經魯迅再次修訂,輯入上海北新書局1928年10月出版的《而已集》(以下簡稱“改定稿”)。至此,《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經魯迅之手出現了三個文字互異的版本。本文對這三個版本進行彙校,以呈現各版本中文字和標點之差别,並附以目前最通行的魯迅作品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而已集》收入全集第3卷,以下簡稱“全集”),以爲參照。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彙校記

標題

1. 副標題 [記録稿] 魯迅講 邱桂英羅西記

[修改稿] 魯迅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 邱桂英羅西記

[改定稿] 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

[全 集] ——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

正文

1.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2行: 可真不容易,

[修改稿] 第29頁,第2行: 可真不容易。

[改定稿] 第117頁,第2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3頁,第2行: 同[記録稿]。

2.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5行: 因謂我們想研究某一時代的文學,

[修改稿] 第29頁,第4行: 因爲我們想研究某一時代的文學,

[改定稿] 第117頁,第5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3頁,第5—6行: 同[修改稿]。

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7—8行: 在文學方面起一個重大的變化,

[修改稿] 第29頁,第6行: 在文學方面起了一個重大的變化,

[改定稿] 第117頁,第7—8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3頁,第7—8行: 同[記録稿]。

4.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8行: 因當時正在黄巾和董卓大亂之後,

[修改稿] 第29頁,第6—7行: 因爲那時正當黄巾和董卓大亂之後,

[改定稿] 第117頁,第8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3頁,第8行: 同[記録稿]。

5.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0行: 更而想在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修改稿] 第29頁,第8行: 更聯想到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改定稿] 第118頁,第2行: 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全 集] 第523頁,第10—11行: 同[改定稿]。

6.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1行: 現在我們再看歷史,在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

[修改稿] 第29頁,第9行: 現在我們再看歷史。在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

[改定稿] 第118頁,第3—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3頁,第11—12行: 同[記録稿]。

7.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2行: 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

[修改稿] 第29頁,第9行—第30頁,第1行: 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

[改定稿] 第118頁,第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3頁,第12—13行: 同[記録稿]。

8.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3—14行: 因爲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本朝的人物,

[修改稿] 第30頁,第2行: 這就因爲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

[改定稿] 第118頁,第5—6行: 爲什麽呢?因爲年代長了,做史的是本朝人,當然恭維本朝的人物,

[全 集] 第523頁,第14—15行: 同[改定稿]。

9.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5行: 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

[修改稿] 第30頁,第3行: 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了。

[改定稿] 第118頁,第7行: 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

[全 集] 第523頁,第15—16行: 同[改定稿]。

10.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6—17行: 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説壞話的公例。

[修改稿] 第30頁,第4行: 曹氏在史上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説壞話的公例。

[改定稿] 第118頁,第8—9行: 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頗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後一朝人説壞話的公例。

[全 集] 第523頁,第17、18行—第524頁,第1行: 同[改定稿]。

11.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7行: 至少是一個英雄,

[修改稿] 第30頁,第5行: 至少是一個英雄。

[改定稿] 第118頁,第10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4頁,第1行: 同[記録稿]。

12.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9行: 因爲已經做過工作:

[修改稿] 第30頁,第6行: 因爲已經有人做過工作:

[改定稿] 第118頁,第1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4頁,第3—4行: 同[修改稿]。

1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9行—第一面下,第1行: 在文集一方面有清嚴可均輯的“全上右三代秦漢三國晉南北朝文”。

[修改稿] 第30頁,第6—7行: 在文集一方面,有清嚴可均輯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晉南北朝文》。

[改定稿] 第118頁,第12行—第119頁,第1行: 在文集一方面有清嚴可均輯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晉南北朝文》。

[全 集] 第524頁,第4—5行: 同[改定稿]。

1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行: 是全漢文,全三國文,全晉文。

[修改稿] 第30頁,第7行: 是《全漢文》,《全三國文》,《全晉文》。

[改定稿] 第119頁,第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4頁,第5—6行: 同[修改稿]。

15.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3—4行: 在詩一方面有丁福保輯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丁福保是做醫生的,現在還在。

[修改稿] 第30頁,第8行: 在詩一方面,有丁福保輯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丁福保是做醫生的,現在還在。

[改定稿] 第119頁,第3—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4頁,第7—8行: 在詩一方面有丁福保輯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丁福保是做醫生的,現在還在。

16.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5—6行: 輯録關於這時代的文學評論有: 劉師培編的《中國中古文學史》,這本書是北大的講義,

[修改稿] 第30頁,第9—10行: 輯録關於這時代的文學評論,有劉師培編的《中國中古文學史》,這本書是北京大學的講義。

[改定稿] 第119頁,第5—6行: 輯録關於這時代的文學評論有劉師培編的《中國中古文學史》。這本書是北大的講義,

[全 集] 第524頁,第9—10行: 同[改定稿]。

17.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9行: 倘若劉先生已詳的,

[修改稿] 第30頁,第12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19頁,第9行: 倘若劉先生的書裏已詳的,

[全 集] 第524頁,第14行: 同[改定稿]。

18.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1—12行: 董卓之後,曹操專權。在他的統治之下,第一個特色便是尚刑名,

[修改稿] 第30頁,第13行: 董卓之後,曹操專權,在他的統治之下,第一個特色便是尚刑名。

[改定稿] 第119頁,第11—12行: 董卓之後,曹操專權。在他的統治之下,第一個特色便是尚刑名。

[全 集] 第524頁,第16—17行: 同[改定稿]。

1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2—13行: 他的立法是很嚴的。因爲當大亂之後。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亂,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修改稿] 第30頁,第13—14行: 他的立法是很嚴的,因爲當大亂之後,大家都想做皇帝,大家都想叛亂,故曹操不能不如此。

[改定稿] 第119頁,第12行—第120頁,第1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4頁,第17—18頁: 同[修改稿]。

2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3—14行: 曹操曾自己説過:“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修改稿] 第30頁,第14行—第31頁,第1行: 曹操曾自己説過,“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改定稿] 第120頁,第1—2行: 曹操曾自己説過:“倘無我,不知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全 集] 第524頁,第18—19行: 同[改定稿]。

2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6行: 就是尚通脱,

[修改稿] 第31頁,第3行: 就是尚通脱。

[改定稿] 第120頁,第4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4頁,第22行: 同[修改稿]。

2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6—17行: 自然也與當時的風氣有莫大的關係,

[修改稿] 第31頁,第3—4行: 自然也與當時的風氣有莫大的關係。

[改定稿] 第120頁,第4—5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4頁,第23行: 同[修改稿]。

23.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3行: 他和他的姊夫是不對的,

[修改稿] 第31頁,第8行: 他和他的姊夫是不對的。

[改定稿] 第120頁,第11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5頁,第5行: 同[記録稿]。

24.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行: 伊不肯要,

[修改稿] 第31頁,第9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0頁,第12行: 她不肯要,

[全 集] 第525頁,第6行: 同[改定稿]。

25.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9行: 總括起來,我們可以説漢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

[修改稿] 第32頁,第1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1頁,第8行: 總括起來,我們可以説漢末魏初的文章是清峻,通脱。

[全 集] 第525頁,第14行: 同[改定稿]。

26.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9—10行: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可惜他的文章傳的很少,

[修改稿] 第32頁,第1—2行: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可惜他的文章傳的很少。

[改定稿] 第121頁,第8—9行: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可惜他的文章傳的很少。

[全 集] 第525頁,第14—16行: 同[改定稿]。

27.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2—13行: 衹要有才便可以,

[修改稿] 第32頁,第4行: 衹要有才便可以。

[改定稿] 第121頁,第11—1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5頁,第18—19行: 同[修改稿]。

28.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4行: 他引出離當不久的事實,這也别人所不敢的。

[修改稿] 第32頁,第5—6行: 他引用離當時不久的事實,這也是别人所不敢的。

[改定稿] 第122頁,第1行: 他引出離當時不久的事實,這也是别人所不敢用的。

[全 集] 第525頁,第20—21行: 同[改定稿]。

29.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6—17行: 或葬於某某名人的墓旁;

[修改稿] 第32頁,第7行: 或葬於某某名人的墓旁。

[改定稿] 第122頁,第3—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5頁,第23行: 同[記録稿]。

30.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9—20行: 陸機雖然評曰:“貽塵謗於後王”然而我想他無論如何是一個聰明人,

[修改稿] 第32頁,第9行: 陸機雖然評曰“貽塵謗於後王”,然而我想他無論如何,是一個傑出的人。

[改定稿] 第122頁,第6—7行: 陸機雖然評曰“貽塵謗於後王”,然而我想他無論如何是一個精明人,

[全 集] 第526頁,第2—3行: 同[改定稿]。

31.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0—21行: 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通搜羅起來,省得他們走到外面給他搗亂。

[修改稿] 第32頁,第9—10行: 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全都搜羅起來,省得他們走到外面給他搗亂。

[改定稿] 第122頁,第7—8行: 他自己能做文章,又有手段,把天下的方士文士統統搜羅起來,省得他們跑在外面給他搗亂。

[全 集] 第526頁,第3—4行: 同[改定稿]。

32.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1行: 所以他帷幄下面,方士文士就特别地多。

[修改稿] 第32頁,第10—11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2頁,第8—9行: 所以他帷幄裏面,方士文士就特别地多。

[全 集] 第526頁,第4—5行: 同[改定稿]。

3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行: 以長子而承父業,

[修改稿] 第32頁,第12行: 以長子承父業,

[改定稿] 第122頁,第10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6頁,第6行: 同[記録稿]。

34.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2行: 他也是喜歡文章,其弟曹植,還有明帝曹叡都是喜歡文章的。

[修改稿] 第32頁,第12—13行: 他也是喜歡文章。其弟曹植,還有明帝曹叡,都是喜歡文章的。

[改定稿] 第122頁,第10—11行: 他也是喜歡文章的。其弟曹植,還有明帝曹叡,都是喜歡文章的。

[全 集] 第526頁,第6—8行: 同[改定稿]。

35.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3行: 丕著有典論,

[修改稿] 第32頁,第13行: 丕著有《典論》,

[改定稿] 第122頁,第1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6頁,第8—9行: 同[修改稿]。

36.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4行:“詩賦欲麗,”“文以氣爲主。”典論的零零碎碎,在唐宋類書中,

[修改稿] 第32頁,第14行:“詩賦欲麗”,“文以氣爲主”。《典論》的零零碎碎,在唐宋類書中。

[改定稿] 第123頁,第1行;“詩賦欲麗”,“文以氣爲主”。《典論》的零零碎碎,在唐宋類書中;

[全 集] 第526頁,第9—10行: 同[改定稿]。

37.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5行: 在“文選”中可以獲得。

[修改稿] 第33頁,第1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3頁,第2行: 在《文選》中可以看見。

[全 集] 第526頁,第10—11行: 同[改定稿]。

38.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6—7行: 反對當時那些寓訓勉於詩賦的見解,

[修改稿] 第33頁,第2—3行: 反對當時那些寓訓勉於詩賦的見解。

[改定稿] 第123頁,第3—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6頁,第13行: 同[記録稿]。

39.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8—9行: 或如近代所説是爲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修改稿] 第33頁,第3—4行: 或如近代所説,是爲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改定稿] 第123頁,第5—6行: 或如近代所説是爲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全 集] 第526頁,第14—15行: 或如近代所説是爲藝術而藝術(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

40.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9—10行: 更因他以“氣”爲主故於華麗以外,加上壯大,

[修改稿] 第33頁,第4—5行: 更因他以“氣”爲主,故於華麗以外,加上壯大。

[改定稿] 第123頁,第6—7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6頁,第16行: 同[修改稿]。

41.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1行:“清峻,通脱,華麗,壯大”,

[修改稿] 第33頁,第5—6行:“清峻,通脱,華麗,壯大”。

[改定稿] 第123頁,第8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6頁,第17—18行:“清峻,通脱,華麗,壯大。”

42.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2行: 曹丕説:“文章事可以留名聲於千載”。

[修改稿] 第33頁,第6—7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3頁,第9行: 曹丕説:“文章事可以留名聲於千載”;

[全 集] 第526頁,第18—19行: 曹丕説文章事可以留名聲於千載;

4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3行: 子建大概是違心之論,

[修改稿] 第33頁,第7行: 子建大概是違心之論。

[改定稿] 第123頁,第10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6頁,第20行: 同[修改稿]。

44.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4行: 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

[修改稿] 第33頁,第8行: 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

[改定稿] 第123頁,第11行: 第一,子建的文章做得好,

[全 集] 第526頁,第21行: 同[改定稿]。

45.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5行: 於是他便敢説文章是小道,

[修改稿] 第33頁,第9行: 於是他便敢説文章是小道。

[改定稿] 第123頁,第12行—第124頁,第1行: 於是他便敢説文章是小道;

[全 集] 第526頁,第22—23行: 同[改定稿]。

46.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5—16行: 第二子建活動的目標在於政治方面,

[修改稿] 第33頁,第9—10行: 第二,子建活動的目標在於政治方面,

[改定稿] 第124頁,第1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6頁,第23行: 同[修改稿]。

47.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6—17行: 遂説文章是無用的。

[修改稿] 第33頁,第10行: 遂説文章是無用了。

[改定稿] 第124頁,第1—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6頁,第24行: 同[修改稿]。

48.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8行—第一面下,第1行: 曹操曹丕以外,下面有七個人,都很能做文章,後來稱爲,建安七子,

[修改稿] 第33頁,第11行: 曹操曹丕以外,還有七個人,都很能做文章,後來稱爲“建安七子”。

[改定稿] 第124頁,第3—4行: 曹操曹丕以外,還有下面的七個人: 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都很能做文章,後來稱爲“建安七子”。

[全 集] 第527頁,第1—3行: 同[改定稿]。

4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2行: 七人的文章都很少,現在我們很難判斷,大概都不外是慷慨“華麗”,

[修改稿] 第33頁,第11—12行: 七人的文章都很少,現在我們很難判斷。大概都不外是“慷慨”,“華麗”。

[改定稿] 第124頁,第4—6行: 七人的文章很少流傳,現在我們很難判斷;但,大概都不外是“慷慨”,“華麗”罷。

[全 集] 第527頁,第3—4行: 同[改定稿]。

5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3行: 華麗即書曹丕所主張,慷慨就因當天下大亂之際,親朋戚友死於特亂者多,於是爲文就不免帶着悲涼,激昂和“慷慨”。

[修改稿] 第33頁,第12—13行: 華麗即曹丕所主張;慷慨就因爲正當天下大亂之際,親戚朋友死於亂者特多,於是爲文就不免帶着悲涼,激昂和“慷慨”。

[改定稿] 第124頁,第6—7行: 華麗即曹丕所主張,慷慨就因當天下大亂之際,親朋戚友死於亂者特多,於是爲文就不免帶着悲涼,激昂和“慷慨”了。

[全 集] 第527頁,第4—6行: 華麗即曹丕所主張,慷慨就因當天下大亂之際,親戚朋友死於亂者特多,於是爲文就不免帶着悲涼,激昂和“慷慨”了。

5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4行: 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專喜和曹操搗亂,

[修改稿] 第33頁,第14行: 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專喜和曹操搗亂。

[改定稿] 第124頁,第8行: 七子之中,特别的是孔融,他專喜和曹操搗亂。

[全 集] 第527頁,第7行: 同[改定稿]。

5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4—5行: 曹丕典論裏有論孔融的,因此他也被拉進建安七子一塊兒,其實不對很兩樣的,

[修改稿] 第33頁,第14行—第34頁,第1行: 曹丕《典論》裏有論孔融的,因此他也被拉進“建安七子”一塊兒去。其實不對,很兩樣的。

[改定稿] 第124頁,第8—10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7頁,第7—9行: 同[修改稿]。

53.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5—6行: 不過在當時他的名聲可非常之大,

[修改稿] 第34頁,第1行: 不過在當時他的名聲可非常之大。

[改定稿] 第124頁,第10行: 不過在當時,他的名聲可非常之大。

[全 集] 第527頁,第9行: 同[改定稿]。

5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6—7行: 曹丕很不滿意他,

[修改稿] 第34頁,第2行: 曹丕很不滿意他。

[改定稿] 第124頁,第11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7頁,第10行: 同[修改稿]。

55.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7—8行: 就他所有的看起來,我們可以睢出他並不大對别人譏諷,衹對曹操,

[修改稿] 第34頁,第2—3行: 就所有的看起來,我們可以知道他並不大對别人譏諷,衹對曹操。

[改定稿] 第124頁,第11—12行: 就他所有的看起來,我們可以瞧出他並不大對别人譏諷,衹對曹操。

[全 集] 第527頁,第11—12頁: 同[改定稿]。

56.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8—9行: 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來。歸了自己,

[修改稿] 第34頁,第3—4行: 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來,歸了自己。

[改定稿] 第125頁,第1行: 曹丕把袁熙的妻甄氏拿來,歸了自己,

[全 集] 第527頁,第12—13行: 同[改定稿]。

57.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0行: 以今例古。

[修改稿] 第34頁,第5行: 以今例古,

[改定稿] 第125頁,第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7頁,第14行: 同[修改稿]。

58.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3—14行: 其實曹操也是吃酒的。我們看他的“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可以知道。

[修改稿] 第34頁,第7行: 其實曹操也是喝酒的。我們看他的“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便可以知道。

[改定稿] 第125頁,第5—6行: 其實曹操也是喝酒的。我們看他的“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就可以知道。

[全 集] 第527頁,第17—18行: 同[改定稿]。

5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5行: 所以不得不這樣説。

[修改稿] 第34頁,第8行: 所以不得不這樣。

[改定稿] 第125頁,第7行: 所以不得不這樣做;

[全 集] 第527頁,第19行: 同[改定稿]。

6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5—16行: 所以容易説自由話。

[修改稿] 第34頁,第9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5頁,第7—8行: 所以容易説些自由話。

[全 集] 第527頁,第20行: 同[改定稿]。

6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6—17行: 他殺孔融的罪狀大概是不孝。因爲孔融有下列的兩個主張:

[修改稿] 第34頁,第9—10行: 他殺孔融的罪狀,大概是不孝。因爲孔融有下列的兩個主張: ——

[改定稿] 第125頁,第8—9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7頁,第21—22行: 同[記録稿]。

6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8行: 孔融主張母親和兒子的關係是如瓶之盛物一樣的。

[修改稿] 第34頁,第11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5頁,第10行: 孔融主張母親和兒子的關係是如瓶之盛物一樣,

[全 集] 第527頁,第23行: 同[改定稿]。

63.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9—20行: 假設有天下饑荒的一個時候,

[修改稿] 第34頁,第12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5頁,第13—14行: 假使有天下饑荒的一個時候,

[全 集] 第528頁,第1行: 同[改定稿]。

6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2行: 把他殺了,倘若曹操在生,

[修改稿] 第34頁,第14行: 把他殺了。倘若曹操在世,

[改定稿] 第126頁,第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8頁,第3—4行: 同[修改稿]。

65.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4行: 也没人敢問他,

[修改稿] 第35頁,第1行: 也没有人敢問他。

[改定稿] 第126頁,第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8頁,第5—6行: 同[記録稿]。

66.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3行: 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氣爲主來寫文章的了。

[修改稿] 第35頁,第3—4行: 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氣爲主”來寫文章的了。

[改定稿] 第126頁,第7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8頁,第8—9行: 同[修改稿]。

67.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4—5行: 非專靠曹操父子之功的!

[修改稿] 第35頁,第5行: 非專靠曹操父子之功的。

[改定稿] 第126頁,第8—9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8頁,第10行: 同[修改稿]。

68.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5行: 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勞。

[修改稿] 第35頁,第5行: 却也是曹丕提倡的功勞。

[改定稿] 第126頁,第9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8頁,第10—11行: 同[記録稿]。

69.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8行: 他喜歡研究老子和易經。

[修改稿] 第35頁,第7行: 他喜歡研究《老子》和《易經》。

[改定稿] 第126頁,第1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8頁,第14—15行: 同[修改稿]。

70.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0行: 所以他們的記載對何晏大不滿。

[修改稿] 第35頁,第8—9行: 所以他們的記載對何晏都大不滿。

[改定稿] 第127頁,第2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8頁,第16—17行: 同[記録稿]。

71.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2行: 不是搽粉的,但究竟何晏搽粉不搽呢?

[修改稿] 第35頁,第10行: 不是搽粉的。但究竟何晏搽粉不搽呢?

[改定稿] 第127頁,第4行: 不是搽粉的。但究竟何晏搽粉不搽粉呢?

[全 集] 第528頁,第18—19行: 同[改定稿]。

72.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3行: 但何晏有兩件事我們是知道的,第一他喜空談,

[修改稿] 第35頁,第11行: 但何晏有兩件事我們是知道的,第一,他喜空談,

[改定稿] 第127頁,第5行: 但何晏有兩件事我們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歡空談,

[全 集] 第528頁,第20行: 同[改定稿]。

73.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4行: 第二他喜歡吃藥,是吃藥的祖師。

[修改稿] 第35頁,第11行: 第二,他喜歡喫藥,是喫藥的祖師。

[改定稿] 第127頁,第6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8頁,第21行: 同[修改稿]。

74.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5行: 此外,他喜談也喜名理,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吃藥。

[修改稿] 第35頁,第13行: 他身子不大好,此外也許還有點荒唐的事情,因此不能不喫藥。

[改定稿] 第127頁,第7行: 此外,他也喜歡談名理。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藥。

[全 集] 第528頁,第22行: 同[改定稿]。

75.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5—16行: 他吃的不是尋常的藥,

[修改稿] 第35頁,第13—14行: 他喫的又不是尋常的藥,

[改定稿] 第127頁,第7—8行: 他喫的不是尋常的藥,

[全 集] 第528頁,第23行: 同[改定稿]。

76.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7—18行: 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有改變,便吃開頭了。

[修改稿] 第36頁,第1—2行: 漢時,大家除治病時萬不得已之外還不敢喫,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喫起來了。

[改定稿] 第127頁,第9—10行: 漢時,大家還不敢喫,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喫開頭了。

[全 集] 第528頁,第24行—第529頁,第1行: 同[改定稿]。

77.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8行: 五石散大概有五樣藥:

[修改稿] 第36頁,第2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7頁,第10—11行: 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藥:

[全 集] 第529頁,第1—2行: 同[改定稿]。

78.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9行: 赤石脂,

[修改稿] 第36頁,第3行: 赤石脂。

[改定稿] 第127頁,第11行: 赤石脂;

[全 集] 第529頁,第2行: 同[改定稿]。

79.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9—20行: 但現在也不必細研究它,

[修改稿] 第36頁,第3行: 但現在也不必仔細研究它,

[改定稿] 第127頁,第12行: 但現在也不必細細研究牠,

[全 集] 第529頁,第3行: 但現在也不必細細研究它,

80.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行: 從書上看起來,這種藥是很好,人吃了能轉弱爲强。

[修改稿] 第36頁,第5行: 從書上看起來,這種藥是很好的,人喫了能立刻轉弱爲强。

[改定稿] 第128頁,第1行: 從書上看起來,這種藥是很好的,人喫了能轉弱爲强。

[全 集] 第529頁,第5行: 同[改定稿]。

81.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2行: 因此之故,何晏有錢,他吃起來,大家也跟着吃,

[修改稿] 第36頁,第5—6行: 因此之故,何晏一喫,大家也就跟着喫。

[改定稿] 第128頁,第1—2行: 因此之故,何晏有錢,他喫起來了;大家也跟着喫。

[全 集] 第529頁,第5—6行: 同[改定稿]。

82.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3—4行: 現在由隋巢元方做的“諸病源候論”的裏面可以看到一些,

[修改稿] 第36頁,第7行: 現在由隋巢元方做的《諸病源候論》的裏面可以看到一些。

[改定稿] 第128頁,第3—4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9頁,第8—9行: 同[修改稿]。

8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5—6行: 先吃下去的時候,没怎樣的,後來藥的效驗既出,名曰散發。

[修改稿] 第36頁,第8—9行: 先喫下去的時候,没怎樣的,後來藥的效驗既出,名曰“散發”。

[改定稿] 第128頁,第5—6行: 先喫下去的時候,倒不怎樣的,後來藥的效驗既顯,名曰“散發”。

[全 集] 第529頁,第10—11行: 同[改定稿]。

84.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7行: 因此吃了之後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發,

[修改稿] 第36頁,第9—10行: 因此喫下之後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發”,

[改定稿] 第128頁,第7—8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9頁,第12—13行: 同[記録稿]。

85.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8—9行:“至城東行散。”

[修改稿] 第36頁,第10—11行:“至城東行散”,

[改定稿] 第128頁,第9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9頁,第14行: 同[修改稿]。

86.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8—9行: 後來清朝做詩的人不知其故,

[修改稿] 第36頁,第11行: 後來做詩的人不知其故,

[改定稿] 第128頁,第9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9頁,第14行: 同[修改稿]。

87.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0行: 所以不吃藥也以行散二字入詩,

[修改稿] 第36頁,第11—12行: 所以不喫藥也以“行散”二字入詩,

[改定稿] 第128頁,第10行: 所以不服藥也以行散二字入詩,

[全 集] 第529頁,第15行: 同[修改稿]。

88.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1—12行: 喫燒的東西。

[修改稿] 第36頁,第13行: 喫熱的東西。

[改定稿] 第128頁,第11—1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29頁,第18行: 同[修改稿]。

89.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3—14行: 就有一樣不必冷吃的就是酒。

[修改稿] 第37頁,第1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9頁,第1—2行: 衹有一樣不必冷喫的,就是酒。

[全 集] 第529頁,第20行: 同[改定稿]。

90.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5行: 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

[修改稿] 第37頁,第2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9頁,第3行: 用冷水澆身;喫冷東西;飲熱酒。

[全 集] 第529頁,第21—22行: 同[改定稿]。

91.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6行: 五石散吃的人多,

[修改稿] 第37頁,第2—3行: 五石散喫的人一多,

[改定稿] 第129頁,第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29頁,第22行: 同[記録稿]。

92.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7—18行: 爲禦防皮肉被衣服擦傷,

[修改稿] 第37頁,第4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9頁,第5—6行: 爲豫防皮膚被衣服擦傷,

[全 集] 第529頁,第24行: 同[改定稿]。

9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8行—第一面下,第1—2行: 現在有許多人以爲晉人輕裘緩帶,衣寬。在當時是人們高逸的表現,其實不知他們是吃藥的原故。

[修改稿] 第37頁,第4—5行: 現在有許多人以爲晉人輕裘緩帶,是那時的人們高逸的表現。其實不知他們是喫藥的原故。

[改定稿] 第129頁,第6—8行: 現在有許多人以爲晉人輕裘緩帶,寬衣,在當時是人們高逸的表現,其實不知他們是喫藥的緣故。

[全 集] 第530頁,第1—2行: 同[改定稿]。

9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3行: 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修改稿] 第37頁,第6行: 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改定稿] 第129頁,第9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0頁,第3—4行: 同[記録稿]。

95.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4行: 因皮膚易磨破,

[修改稿] 第37頁,第7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29頁,第10行: 因皮膚易于磨破,

[全 集] 第530頁,第5行: 同[改定稿]。

96.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5行: 所以我們看晉人,

[修改稿] 第37頁,第7—8行: 我們看晉人的傳記或畫像,

[改定稿] 第129頁,第11行: 所以我們看晉人的畫像或那時的文章,

[全 集] 第530頁,第6行: 同[改定稿]。

97.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7行: 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更不能常洗,

[修改稿] 第37頁,第10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0頁,第1行: 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

[全 集] 第530頁,第9—10行: 同[改定稿]。

98.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8行:“捫虱而談,”

[修改稿] 第37頁,第11行: 捫虱而談,

[改定稿] 第130頁,第2行:“捫虱而談”,

[全 集] 第530頁,第10—11行: 同[改定稿]。

9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0行: 但在那時是不要緊的,此皆因習慣不同之故。

[修改稿] 第37頁,第12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0頁,第4行: 但在那時不要緊,因爲習慣不同之故。

[全 集] 第530頁,第12—13行: 同[改定稿]。

10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1行: 比才清朝是提倡抽大煙的,

[修改稿] 第37頁,第13行: 比方清朝是提倡抽大煙的,

[改定稿] 第130頁,第4—5行: 這正如清朝是提倡抽大煙的,

[全 集] 第530頁,第13行: 同[改定稿]。

10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2—13行: 我們就覺得很奇怪。

[修改稿] 第37頁,第14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0頁,第6行: 我們就覺得很奇怪了。

[全 集] 第530頁,第15行: 同[改定稿]。

10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4行: 此外可見服散的情形及其他種種的書,還有葛洪的抱朴子。

[修改稿] 第38頁,第1行: 此外可窺見服散的情形及其他種種的書,還有葛洪的《抱朴子》。

[改定稿] 第130頁,第7行: 此外可見服散的情形及其他種種的書,還有葛洪的《抱朴子》。

[全 集] 第530頁,第16—17行: 同[改定稿]。

103.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5—16行: 説是散發以示闊氣。

[修改稿] 第38頁,第2行: 説是“散發”以示闊氣。

[改定稿] 第130頁,第8—9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0頁,第18—19行: 同[修改稿]。

10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6—18行: 表示他是剛才寫了許多字的。故我想,衣大,穿屐,散髮等等,後來效之,不吃也學起來,與教育實在無關的。

[修改稿] 第38頁,第3行: 表示他是剛才寫了許多字的一樣。

[改定稿] 第130頁,第9—11行: 表示他是剛才寫了許多字的樣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發等等,後來效之,不喫也學起來,與理論的提倡實在無關的。

[全 集] 第530頁,第19—21行: 表示他是剛才寫了許多字的樣子。故我想,衣大,穿屐,散髮等等,後來效之,不喫也學起來,與理論的提倡實在無關的。

105.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9行: 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故吃冷物,

[修改稿] 第38頁,第4行: 又因“散發”之時,不宜肚餓,故須喫冷物,

[改定稿] 第130頁,第12行: 又因散發之時,不能肚餓,所以喫冷物,

[全 集] 第530頁,第22行: 同[改定稿]。

106.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0行: 一日數次也不可定。

[修改稿] 第38頁,第4—5行: 一日數次也不定。

[改定稿] 第131頁,第1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0頁,第23行: 同[記録稿]。

107.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0—21行: 因此影響到晉時“居喪無禮”——本來晉魏父母之禮很繁多的。

[修改稿] 第38頁,第5行: 因此影響到晉時“居喪無禮”——本來,魏晉時對父母之禮是很繁重的。

[改定稿] 第131頁,第1—2行: 因此影響到晉時“居喪無禮”——本來魏晉時,對於父母之禮是很繁多的。

[全 集] 第530頁,第23—24行: 因此影響到晉時“居喪無禮”。——本來魏晉時,對于父母之禮是很繁多的。

108.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1行: 比方想去訪個人。

[修改稿] 第38頁,第5—6行: 比方想去訪一個人。

[改定稿] 第131頁,第2行: 比方想去訪一個人,

[全 集] 第530頁,第24行—第531頁,第1行: 同[改定稿]。

10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2—23行: 比方去找我的孩子,樹木的樹字和人類的人字都是要避諱的,稍一不慎,便會遭無禮的待遇。

[修改稿] 第38頁,第6—7行: 稍一不慎,便會遭無禮的待遇。

[改定稿] 第131頁,第3—5行: 否則,嘴上一説出這個字音,假如他的父母是死了的,主人便會大哭起來——他記得父母了——給你一個大大的没趣。

[全 集] 第531頁,第2—4行: 同[改定稿]。

11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3行—第二面上,第1行: 晉禮居喪之時,要瘦不多吃飯,不准喝酒。

[修改稿] 第38頁,第7行: 晉禮,居喪之時,要瘦,不多喫飯,不准喝酒。

[改定稿] 第131頁,第5—6行: 晉禮居喪之時,也要瘦,不多喫飯,不准喝酒。

[全 集] 第531頁,第4—5行: 同[改定稿]。

111.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2行: 不能管得許多,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修改稿] 第38頁,第7—8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1頁,第6—7行: 不能管得許多,衹好大嚼,所以就變成“居喪無禮”了。

[全 集] 第531頁,第5—6行: 同[改定稿]。

112.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3—4行: 因爲這個原故,社會上遂尊稱這些人叫作名士派。

[修改稿] 第38頁,第9—10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1頁,第8—9行: 因爲這個緣故,社會上遂尊稱這樣的人叫作名士派。

[全 集] 第531頁,第7—8行: 同[改定稿]。

113.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5—6行: 吃散發源於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兩個人,與晏同爲吃藥的祖師,有他三人提倡,有多人跟着走。

[修改稿] 第38頁,第11—12行: 服散發源於何晏,和他同志的,還有王弼和夏侯玄兩個人,有他三人提倡,許多人跟着走。

[改定稿] 第131頁,第10—11行: 喫散發源於何晏,和他同志的,有王弼和夏侯玄兩個人,與晏同爲服藥的祖師。有他三人提倡,有多人跟着走。

[全 集] 第531頁,第9—10行: 同[改定稿]。

114.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7—8行: 王何二人現在我們尚能看到他的文章,

[修改稿] 第38頁,第12—1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1頁,第12行—第132頁,第1行: 王何二人現在我們尚能看到他們的文章。

[全 集] 第531頁,第11—12行: 同[改定稿]。

115.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8行: 所以又名曰“正始名士,”

[修改稿] 第38頁,第13行: 所以又名曰“正始名士”。

[改定稿] 第132頁,第1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1頁,第12—13行: 同[修改稿]。

116.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9行: 衹會吃藥,

[修改稿] 第38頁,第1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2頁,第2行: 是衹會喫藥,

[全 集] 第531頁,第13行: 同[改定稿]。

117.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0行: 不做文章的流爲清談,

[修改稿] 第39頁,第1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2頁,第3行: 不做文章而流爲清談,

[全 集] 第531頁,第15行: 同[改定稿]。

118.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2行: 因爲他二人同曹操有關係,

[修改稿] 第39頁,第2—3行: 因爲他二人同曹氏有關係,

[改定稿] 第132頁,第5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1頁,第18行: 同[記録稿]。

119.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5行: 這種吃散的風氣,

[修改稿] 第39頁,第5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2頁,第8行: 這種服散的風氣,

[全 集] 第531頁,第21行: 同[改定稿]。

120.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6行: 因爲唐時還有解散方,

[修改稿] 第39頁,第5行: 因爲唐時還有“解散方”,

[改定稿] 第132頁,第9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1頁,第22行: 同[修改稿]。

121.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7行: 唐以後就没有人吃,其因尚未詳,

[修改稿] 第39頁,第6行: 唐以後就没有人喫了,其因尚未詳,

[改定稿] 第132頁,第10行: 唐以後就没有人喫,其原因尚未詳,

[全 集] 第531頁,第23—24行: 同[改定稿]。

122.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9—20行: 晉名人皇甫謐作一文曰高士傳,我們以爲他很高超,但他是服散的,有一篇文章,自説吃散太苦。

[修改稿] 第39頁,第8—9行: 晉名人皇甫謐有一書曰《高士傳》,我們以爲他很高超,但他是服散的。有一篇文章,自説喫散之苦。

[改定稿] 第132頁,第12行—第133頁,第1行: 晉名人皇甫謐作一書曰《高士傳》,我們以爲他很高超。但他是服散的,曾有一篇文章,自説喫散之苦。

[全 集] 第532頁,第1—2行: 同[改定稿]。

123.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0行: 因此藥性一發,

[修改稿] 第39頁,第9行: 因爲藥性一發,

[改定稿] 第133頁,第1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2頁,第2—3行: 同[修改稿]。

124.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1行: 或要發狂。

[修改稿] 第39頁,第9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3頁,第2行: 或要發狂;

[全 集] 第532頁,第3—4行: 同[改定稿]。

125.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1—22行: 人本聰明或因此也會變癡呆,故此非要深知藥性,會解救而且家裏的人多深知藥性不可,

[修改稿] 第39頁,第9—10行: 人本聰明,或因此也會變癡呆。故非深知藥性,會解救,而且家裏的人也多深知藥性不可,

[改定稿] 第133頁,第2—3行: 本來聰明的人,因此也會變成癡呆。所以非深知藥性,會解救,而且家裏的人多深知藥性不可。

[全 集] 第532頁,第4—5行: 同[改定稿]。

126.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2—23行: 所以晉朝人多是癖氣很壞,

[修改稿] 第39頁,第10—11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3頁,第3—4行: 晉朝人多是脾氣很壞,

[全 集] 第532頁,第5行: 同[改定稿]。

127.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3行: 便是食藥的原故,

[修改稿] 第39頁,第11行: 我想或者也便是服藥的原故。

[改定稿] 第133頁,第4行: 大約便是服藥的緣故。

[全 集] 第532頁,第6行: 同[改定稿]。

128.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24—26行: 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痴爲好的,這大概也是食藥的原故。

[修改稿] 第39頁,第12行: 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

[改定稿] 第133頁,第5—7行: 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癡爲好的,這大概也是服藥的緣故。

[全 集] 第532頁,第7—9行: 同[改定稿]。

129.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行: 又有一個團體新起,叫做“竹林名士”。

[修改稿] 第39頁,第1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3頁,第8—9行: 又有一個團體新起,叫做“竹林名士”,也是七個,所以又稱“竹林七賢”。

[全 集] 第532頁,第10—11行: 同[改定稿]。

130.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2行: 正始名士吃藥,竹林名士飲酒。

[修改稿] 第39頁,第13—14行: 正始名士喫藥,竹林名士則飲酒。

[改定稿] 第133頁,第9行: 正始名士服藥,竹林名士飲酒。

[全 集] 第532頁,第11—12行: 同[改定稿]。

131.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2行: 竹林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修改稿] 第39頁,第14行: 竹林名士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改定稿] 第133頁,第10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2頁,第12行: 同[記録稿]。

[修改稿] 第39頁,第14行—第40頁,第1行: 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純粹是喝酒的,嵇康也兼喫藥,而阮籍則是專喝酒的代表,

[改定稿] 第133頁,第10—11行: 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純粹是喝酒的,嵇康也兼服藥,而阮籍則是專喝酒的代表。但嵇康也飲酒,

[全 集] 第532頁,第12—14行: 同[改定稿]。

13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6行: 這七人中,癖氣各有不同,嵇阮二人的癖氣都很大,

[修改稿] 第40頁,第3行: 這七人中,癖氣各有不同,嵇阮二人的癖氣都很大,

[改定稿] 第134頁,第1行: 這七人中,脾氣各有不同。嵇阮二人的脾氣都很大;

[全 集] 第532頁,第16行: 同[改定稿]。

134.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8行: 訪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

[修改稿] 第40頁,第5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4頁,第3行: 對於訪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别。

[全 集] 第532頁,第18行: 同[改定稿]。

135.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9—10行: 白眼我却裝不了!

[修改稿] 第40頁,第6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4頁,第4—5行: 白眼我却裝不好。

[全 集] 第532頁,第20行: 同[改定稿]。

136.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1行: 後來阮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全不改變。

[修改稿] 第40頁,第7行: 後來阮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則全不改變。

[改定稿] 第134頁,第6行: 後來阮籍竟做到“口不臧否人物”的地步,嵇康却全不改變。

[全 集] 第532頁,第21—22行: 同[改定稿]。

137.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2—13行: 與孔融何晏等同遭不幸的殺害。

[修改稿] 第40頁,第8行: 與孔融何晏等一樣,遭了不幸的殺害。

[改定稿] 第134頁,第7—8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2頁,第22—23行: 同[修改稿]。

138.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3—14行: 這大概是吃藥和吃酒的原故,吃藥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驕視俗人的;飲酒不會成仙,所以敷衍了事。

[修改稿] 第40頁,第8—9行: 這大概是喫藥和喝酒的原故,喫藥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驕視俗人的,故不屈;飲酒不會成仙,所以隨俗沉浮,以敷衍了事了。

[改定稿] 第134頁,第8—9行: 這大概是因爲喫藥和喫酒之分的緣故: 喫藥可以成仙,仙是可以驕視俗人的;飲酒不會成仙,所以敷衍了事。

[全 集] 第532頁,第23行—第533頁,第1行: 同[改定稿]。

139.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5—16行: 若在平時有這種狀態,

[修改稿] 第40頁,第10行: 若在平時,有這種狀態,

[改定稿] 第134頁,第10—11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3頁,第2—3行: 同[修改稿]。

140.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8—19行: 即如劉伶,——他曾做過篇酒德頌,誰都知道,——

[修改稿] 第40頁,第12—13行: 即如劉伶,——他曾做過一篇《酒德頌》,誰都知道,——

[改定稿] 第135頁,第1—2行: 即如劉伶——他曾做過一篇《酒德頌》,誰都知道——

[全 集] 第533頁,第6—7行: 同[改定稿]。

14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2行: 他答人説,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爲什麽進我的衣服中來?

[修改稿] 第40頁,第14行—第41頁,第1行: 他答人説:“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爲什麽進我的衣服中來?”

[改定稿] 第135頁,第3—5行: 他答人説,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們爲什麽進我的褲子中來?

[全 集] 第533頁,第8—10行: 同[改定稿]。

14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3行: 在大人先生傳裡有説:

[修改稿] 第41頁,第1—2行: 在《大人先生傳》裏有説:

[改定稿] 第135頁,第5—6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3頁,第10—11行: 同[修改稿]。

143.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4行: 我騰而亦將何懷?

[修改稿] 第41頁,第2行: 我騰而上將何懷?

[改定稿] 第135頁,第6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3頁,第11—12行: 同[修改稿]。

14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6行: 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無,所以他便沈湎于酒了。

[修改稿] 第41頁,第3—4行: 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無,他便當然沈湎於酒了。

[改定稿] 第135頁,第8—9行: 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無,所以他便沈湎於酒了。

[全 集] 第533頁,第13—14行: 同[改定稿]。

145.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6—7行: 然而他還有一個原因,

[修改稿] 第41頁,第4行: 然而還有一個原因,

[改定稿] 第135頁,第9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3頁,第14行: 同[記録稿]。

146.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7行: 大半倒在環境,

[修改稿] 第41頁,第4—5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5頁,第9—10行: 大半倒在環境。

[全 集] 第533頁,第15行: 同[改定稿]。

147.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8—9行: 所以他講話就極難,衹好多飲酒,少講話;

[修改稿] 第41頁,第5—6行: 所以他講話就極難。衹好多飲酒,少講話。

[改定稿] 第135頁,第10—11行: 所以他講話就極難,衹好多飲酒,少講話,

[全 集] 第533頁,第16—17行: 同[改定稿]。

148.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9行: 也可以得到人的原諒。

[修改稿] 第41頁,第6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5頁,第11—12行: 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諒。

[全 集] 第533頁,第17行: 同[改定稿]。

14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1行: 就可以知道。

[修改稿] 第41頁,第7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6頁,第1行: 就可以知道了。

[全 集] 第533頁,第19行: 同[改定稿]。

15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2—13行: 阮籍作文章和詩都很好,雖無他的文章□慷慨激昂,而許多意思都是隱而不顯的。

[修改稿] 第41頁,第8—9行: 阮籍作文章和詩都很好,詩比他的文章,還要慷慨激昂些,但許多意思仍是隱而不顯的。

[改定稿] 第136頁,第2—3行: 阮籍作文章和詩都很好,他的詩文雖然也慷慨激昂,但許多意思都是隱而不顯的。

[全 集] 第533頁,第20—21行: 同[改定稿]。

15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3—14行: 我們現在自然更很難看得懂他的詩了,

[修改稿] 第41頁,第9行: 我們現在自然更很難看得懂他了,

[改定稿] 第136頁,第3—4行: 我們現在自然更很難看得懂他的詩了。

[全 集] 第533頁,第21—22行: 同[改定稿]。

15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5—17行: 孔子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稽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却道,人是並不好學的。

[修改稿] 第41頁,第10—11行: 孔子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却道,人是並不好學的。

[改定稿] 第136頁,第5—7行: 孔子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却道,人是並不好學的,

[全 集] 第533頁,第24行—第534頁,第1行: 同[改定稿]。

153.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1行: 消息不靈通。

[修改稿] 第42頁,第1行: 消息不靈通的緣故。

[改定稿] 第136頁,第11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4頁,第6行: 同[記録稿]。

15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3行—第二面上,第1行: 就將嵇康殺掉了。

[修改稿] 第42頁,第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7頁,第1行: 就將嵇康殺了。

[全 集] 第534頁,第8—9行: 同[改定稿]。

155.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3—4行: 嵇康都説不好,那麽,叫司馬懿篡位的時候,怎麽辦纔是好呢?

[修改稿] 第42頁,第5行: 嵇康都説不好。那麽,叫司馬懿篡位的時候,怎麽辦纔好呢?

[改定稿] 第137頁,第4—5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4頁,第11—12行: 同[記録稿]。

156.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5行: 因此就非死不可,

[修改稿] 第42頁,第6行: 因此就非死不可。

[改定稿] 第137頁,第6行: 因此就非死不可了。

[全 集] 第534頁,第13—14行: 同[改定稿]。

157.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5行: 嵇康的見殺,是因爲他的朋友吕安不孝,

[修改稿] 第42頁,第6—7行: 嵇康的見殺,表面上是因爲他的朋友吕安不孝,

[改定稿] 第137頁,第6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4頁,第14行: 同[記録稿]。

158.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6行: 罪案和曹操的殺孔融差不多,

[修改稿] 第42頁,第7行: 罪案和曹操的殺孔融差不多。

[改定稿] 第137頁,第7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4頁,第15行: 同[修改稿]。

159.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0行: 嵇康的害處是在發議論,

[修改稿] 第42頁,第10行: 嵇康的害處是在發議論。

[改定稿] 第137頁,第11行: 嵇康的害處是在發議論;

[全 集] 第534頁,第19行: 同[改定稿]。

160.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2行: 但魏晉也不全是這樣的情形,

[修改稿] 第42頁,第12行: 但魏晉也不全是這樣的情形:

[改定稿] 第138頁,第1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4頁,第21行: 同[記録稿]。

161.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5行: 司馬懿不聽他的話,

[修改稿] 第42頁,第14行: 司馬懿不聽他的話。

[改定稿] 第138頁,第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4頁,第24行: 同[記録稿]。

162.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2行: 季札説“中國之君子,明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

[修改稿] 第43頁,第2—3行: 季札説,“中國之君子,明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

[改定稿] 第138頁,第7行: 季札説:“中國之君子,明於禮義而陋於知人心。”

[全 集] 第535頁,第3—4行: 同[改定稿]。

16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5—6行: 而實在是毁壞禮教,不信禮教的。

[修改稿] 第43頁,第4—5行: 而實在是毁壞禮教。不信禮教的,

[改定稿] 第138頁,第10—11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5頁,第7—8行: 同[記録稿]。

164.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6—7行: 太相信禮教,

[修改稿] 第43頁,第6行: 太相信禮教了。

[改定稿] 第138頁,第12行: 太相信禮教。

[全 集] 第535頁,第8行: 同[改定稿]。

165.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7—8行: 因爲魏晉時所謂崇奉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

[修改稿] 第43頁,第6—7行: 因爲魏晉時所謂崇奉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

[改定稿] 第138頁,第12行—第139頁,第1行: 因爲魏晉時所謂崇奉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

[全 集] 第535頁,第9—10行: 同[改定稿]。

166.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8行: 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爲他們和不孝有關,

[修改稿] 第43頁,第7—8行: 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稽康,都説是因爲他們和不孝有關。

[改定稿] 第139頁,第1—2行: 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爲他們和不孝有關,

[全 集] 第535頁,第10行: 同[改定稿]。

167.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8—10行: 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于反對自己的人罷了,

[修改稿] 第43頁,第8—9行: 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于反對自己的人罷了。

[改定稿] 第139頁,第2—3行: 但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于反對自己的人罷了。

[全 集] 第535頁,第11—12行: 同[改定稿]。

168.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1行: 甚至于反對禮教,

[修改稿] 第43頁,第10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39頁,第4行: 甚至於反對禮教。

[全 集] 第535頁,第13—14行: 同[改定稿]。

169.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4—15行: 在廣東的人所謂北方和我常説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稱山東山西直隸河南之類爲北方,——

[修改稿] 第43頁,第12—13行: 在廣東的人所謂北方,和我常説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稱山東山西直隸河南之類爲北方,——

[改定稿] 第139頁,第7—8行: 在廣東的人所謂北方和我常説的北方的界限有些不同,我常稱山東山西直隸河南之類爲北方——

[全 集] 第535頁,第16—18行: 同[改定稿]。

17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3行: 好像反對三民主義模樣,

[修改稿] 第44頁,第3行: 好像反對三民主義模樣。

[改定稿] 第140頁,第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5頁,第24行: 同[修改稿]。

17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4行: 有許多也如此,他們倒是迂夫子,將禮教當作寶貝的。

[修改稿] 第44頁,第4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40頁,第3—4行: 有許多大約也如此。他們倒是迂夫子,將禮教當作寶貝看待的。

[全 集] 第536頁,第1—2行: 同[改定稿]。

17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5行: 還有一個實證,

[修改稿] 第44頁,第5行: 還有一個實證。

[改定稿] 第140頁,第5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6頁,第3行: 同[記録稿]。

173.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9行: 就不當拒絶他的兒子,

[修改稿] 第44頁,第8行: 就不當拒絶他的兒子。

[改定稿] 第140頁,第9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6頁,第8行: 同[記録稿]。

174.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1行: 一看他的“絶交書”,就知道他的態度很驕傲的;

[修改稿] 第44頁,第9—10行: 一看他的《絶交書》就知道他的態度很驕傲的;

[改定稿] 第140頁,第11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6頁,第9—10行: 同[記録稿]。

175.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1行: 他在家打鐵——

[修改稿] 第44頁,第10行: 他在家打鐵,——

[改定稿] 第140頁,第11—12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6頁,第10行: 同[記録稿]。

176.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3—14行:“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修改稿] 第44頁,第11行:“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改定稿] 第141頁,第1—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6頁,第12—13行: 同[修改稿]。

177.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4行:“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修改稿] 第44頁,第12行:“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改定稿] 第141頁,第2行:“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全 集] 第536頁,第13行: 同[修改稿]。

178.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5行: 但我看他做給他的兒子看的“家誡”,

[修改稿] 第44頁,第12—1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41頁,第3行: 但我看他做給他的兒子看的《家誡》——

[全 集] 第536頁,第14—15行: 同[改定稿]。

17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6—17行: 就覺得宛然是兩個人,

[修改稿] 第44頁,第13—14行: 就覺得宛然是兩個人。

[改定稿] 第141頁,第5行: ——就覺得宛然是兩個人。

[全 集] 第536頁,第16行: 同[改定稿]。

18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8行: 亦不可常住宿,

[修改稿] 第45頁,第1行: 亦不可常住宿;

[改定稿] 第141頁,第6行: 亦不可住宿;

[全 集] 第536頁,第18行: 同[改定稿]。

18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3行: 必要須和和氣氣的拿着杯子。

[修改稿] 第45頁,第4行: 必須要和和氣氣的拿着杯子。

[改定稿] 第141頁,第11行: 必須和和氣氣的拿着杯子。

[全 集] 第536頁,第23—24行: 同[改定稿]。

182.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23行: 實在覺得很希奇,

[修改稿] 第45頁,第5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41頁,第11—12行: 實在覺得很希奇:

[全 集] 第536頁,第24行: 同[改定稿]。

183.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5行: 因爲他們,生於亂世,

[修改稿] 第45頁,第8行: 因爲他們生於亂世,

[改定稿] 第142頁,第4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7頁,第5行: 同[修改稿]。

184.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5—6行: 並非他們的本態;

[修改稿] 第45頁,第8—9行: 並非他們的本態。

[改定稿] 第142頁,第5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7頁,第6行: 同[修改稿]。

185.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9行: 於是社會上便很多了,没意思的空談和飲酒。

[修改稿] 第45頁,第11—12行: 於是社會上便很多了没意思的空談和飲酒。

[改定稿] 第142頁,第9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7頁,第10—11行: 同[修改稿]。

186.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0—11行: 弄得玩空城計,

[修改稿] 第45頁,第12—1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42頁,第10—11行: 弄得玩“空城計”,

[全 集] 第537頁,第12行: 同[改定稿]。

187.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1—12行: 亦能做文章的,

[修改稿] 第45頁,第1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42頁,第11—12行: 是也能做文章的,

[全 集] 第537頁,第13行: 同[改定稿]。

188. [記録稿] 第二面上,第14行: 即魏末晉初的文章的特色,

[修改稿] 第46頁,第1行: 即是魏末晉初的文章的特色。

[改定稿] 第143頁,第2行: 便是魏末晉初的文章的特色。

[全 集] 第537頁,第16行: 同[改定稿]。

189.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行: 到東晉,風氣變了!

[修改稿] 第46頁,第3行: 到東晉,風氣變了,

[改定稿] 第143頁,第4行: 到東晉,風氣變了。

[全 集] 第537頁,第18行: 同[改定稿]。

190.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4—5行: 所以現在有人稱他爲“田園詩人”是個非常和平的田園詩人。

[修改稿] 第46頁,第5—6行: 所以現在有人稱他爲“田園詩人”,是個非常和平的田園詩人。

[改定稿] 第143頁,第7—8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7頁,第21—22行: 同[修改稿]。

191.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6行: 家常無米,就去向人家門口要求。

[修改稿] 第46頁,第6—7行: 家常無米,就去向人家門口乞求。

[改定稿] 第143頁,第9行: 家常無米,就去向人家門口求乞。

[全 集] 第537頁,第23—24行: 同[改定稿]。

192.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9行: 而還在採菊東籬下,

[修改稿] 第46頁,第9行: 而還在籬下採菊,

[改定稿] 第143頁,第12行: 而還在東籬下採菊,

[全 集] 第538頁,第3行: 同[改定稿]。

193.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1行: 便做詩,叫作“秋日賞菊傚陶彭澤體,”

[修改稿] 第46頁,第10—11行: 便做詩,叫作“秋日賞菊傚陶彭澤體”,

[改定稿] 第144頁,第2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8頁,第5—6行: 同[修改稿]。

194.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3行: 陶潛之在晉末,是和孔融於漢末與嵇康於魏末略同,

[修改稿] 第46頁,第12行: 陶潛之在晉末,是和孔融於漢末,稽康於魏末略同,

[改定稿] 第144頁,第4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8頁,第7行: 同[記録稿]。

195. [記録稿] 第一面上,第15行: 但陶集裏有《述酒》一篇,是説當時政治的,

[修改稿] 第46頁,第13—14行: 但《陶集》裏有《述酒》一篇,是説當時政治的。

[改定稿] 第144頁,第6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8頁,第9—10行: 同[修改稿]。

196.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2行: 陶潛之比孔融,嵇康和平,

[修改稿] 第47頁,第3行: 陶潛之比孔融稽康和平,

[改定稿] 第144頁,第10行: 陶潛之比孔融嵇康和平,

[全 集] 第538頁,第14行: 同[改定稿]。

197.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4—5行: 那詩文完全超於政治的所謂,“田園詩人”“山林詩人”,

[修改稿] 第47頁,第5行: 那詩文完全超於政治的所謂“田園詩人”“山林詩人”,

[改定稿] 第145頁,第1—2行: 那詩文完全超於政治的所謂“田園詩人”,“山林詩人”,

[全 集] 第538頁,第17—18行: 同[改定稿]。

198.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6行: 則當然連詩文也没有,

[修改稿] 第47頁,第6行: 則當然連詩文也没有。

[改定稿] 第145頁,第3行: 同[修改稿]。

[全 集] 第538頁,第19行: 同[修改稿]。

199.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8行: 這纔是“爲我”因爲若做出書來給别人看,

[修改稿] 第47頁,第8行: 這纔是“爲我”,因爲若做出書來給别人看,

[改定稿] 第145頁,第3行: 這纔是“爲我”。因爲若做出書來給别人看,

[全 集] 第538頁,第21—22行: 同[改定稿]。

200.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0行: 於朝政還是留心,

[修改稿] 第47頁,第10行: 於朝政還是留心。

[改定稿] 第145頁,第7行: 同[記録稿]。

[全 集] 第538頁,第23行: 同[記録稿]。

201. [記録稿] 第一面下,第14行: 但我的學識太淺薄,

[修改稿] 第47頁,第12—13行: 同[記録稿]。

[改定稿] 第145頁,第11行: 但我學識太少,

[全 集] 第539頁,第3行: 同[改定稿]。

猜你喜欢

孔融嵇康曹操
心动杀人
心动杀人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孔融的反驳
山鸡舞镜
不懂就百度
孔融让梨以后
孔融让梨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