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立德树人理念渗透
2022-12-11黄军瑞
黄军瑞
不同于学科教育,品德教育往往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对学生进行德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一、核心素养概念及注意事项
核心素养主要指当代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能力和优秀品格。除了学习成果,学生的个人修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样重要。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宏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具体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脱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必须依靠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来实现。其次,核心素养在不同学科的体现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彼此协作,在掌握核心素养共同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各学科的不同之处。最后,核心素养培育与学科教育不同。学生是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强调学生自身的发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理念渗透的现状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響下,高分低能学生不少,他们对学校、教师甚至家长都缺乏感恩之心,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为了改变上述状况,高中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德行教育,将立德树人理念渗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要强调德育渗透,将德育理念融入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教学。对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而言,语文教师要将德育列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落实于教学实践。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策略
(一)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精髓。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才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和平年代,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将立德树人理念渗入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着重讲解表达爱国之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
无论是开展德育还是语文学科教学,教师都是无可取代的引导者。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当代高中生。此外,德育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深入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三)采用渗透性的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能为学生传递积极向上人生观念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读这些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传递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力量。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节奏明快、感情真挚深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朗读、集体朗读、选出代表朗读等方式,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与掌握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能体现德育理念的句子进行重点解析,加深学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堰河勤劳、朴实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她的怀念与赞美之情,并由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着重讲解名言警句,深入开展德育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大量的名言警句。这些句子体现了古今中外优秀学者的亲身感悟,包含了值得后人推崇的高尚精神品格。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讲解这些句子,使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学习这些历久不衰的名言警句,体会文字背后包含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例如,在讲解《离骚》时,教师应对“路曼曼其修远兮”等句子进行深度解析,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和背诵。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诵读名句,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高尚的情操、不畏前路艰难的坚强意志和心怀苍生的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立德树人理念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