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无轻担,奋斗以致远
2022-12-11周枫琳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原名师……该有的都有了,为什么要去援疆?”当别人一遍又一遍地问我这个问题时,我只笑不答,但心底有一个清晰的声音在说:“我们的国家,总是要有人为她做点事的。”
年龄最大的“新兵”
55岁,该退休了,我却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的一名新兵。因为工作需要,我被安排教小学六年级的“朗读·写作”课,课不多,但有着35年教龄的我却一天小学都没有教过。没有教材,课程全靠自己开发,我开始一箱子一箱子地买书——《名师课例》《朗读教程》《如何和小学生沟通》等。第一天上讲台,我还是蒙了,一群带着口罩的小学生旁若无人,只要我一开口讲话,底下就有尖叫声……
面对新的挑战,我还真不相信,这个讲台我就站不稳了。只要有时间,我就往班里跑。看着那个把作业写得一团糟的学生,我对他说:“我相信你可以把字写好。”半个小时后,当他拿着重新写好的作业给我看的时候,我很吃惊!原来他写得这么棒,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他写的。于是,我便拍照做成课件,在全班表扬他;给他妈妈打电话夸他;给每一个老师看他重新写的作业。渐渐地,他成了我的支持者,上课举手发言,并一次不落地完成语文作业,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提高了不少。就这样,我一个一个地谈心,一个一个地鼓励,我的课也成了孩子们特别喜欢上的课。
新学期开始,我又被安排教四年級的语文课。因为疫情,教学从线下转为线上,“新人播报”“视频剪辑”“花式表情包”……我开始自学一项又一项新的技术。慢慢琢磨,一遍又一遍尝试,我的线上课花样不断翻新。“老师,我好爱你啊!”“老师,我想你了!”“老师,我家孩子特别喜欢您的语文课,您说的话孩子全都记着呢!”当孩子、家长跟我聊天时,我真切地感受到:援疆,我真的不虚此行。
“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电,不与民争水……”站在十三师党员教育基地,看着又小又暗的“地窝子”,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第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年复一年地顶着酷暑、冒着严寒,终于将盐碱地变成粮田、棉田的画面。来到兵团,我是一名新兵,正在努力奋斗,争当一名优秀的新兵。
我的主业是“教研室主任”
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我的另一项工作是校“教研室主任”,带领全校老师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
“我们很想做课题,但我们学校至今没有一个老师完整地做过一个课题。”老师们很困惑。面对渴求做课题而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老师,我一个教研组一个教研组地带着老师进行探讨,寻找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逐字逐句地帮老师修改立项申请书,一遍一遍地改,老师终于明白课题就是要“解决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十三师“十四五”规划课题,我们一次立项6个。
两天时间12节课、两个讲座,十三师柳树泉中学举行“青年特岗教师教学大赛”,十三师研评中心让我去当评委。教学目标叙写、自读课怎么教,除了“解析”还有什么教学方式……“以评带培,以评带训,您的评课是教师培训的一种新模式。”十三师研评中心翟世华主任听我评课后说。哈密市首届“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同样采用“以评带培,以评带训”的方式,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老师们说“没听够”。
在中原名师王涛校长的指导下,我们还开设了“星光大讲堂”。教研室组织12名援疆老师开设了23次讲座,从专业态度到专业技能,从通识讲座到学科教学,在十三师研评中心的支持下,“星光大讲堂”面对全师所有学校直播,每周一次的“星光大讲堂”成了新星市第一中学乃至十三师老师们的期待。“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在遇见了周枫琳老师后我才豁然开朗。她每次的讲座都让我醍醐灌顶,如同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我的教学素养这块沃土。”新星市第一中学张敏老师在学习心得中这样写道。
中原名师,首先应该是“明”师,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专业技术人员”。“豫派实践型教育家”是河南省教育厅给中原名师的定位,肩负如此重任,我当不断奋斗。
有可能成为劳动课名师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16个学科新的课程标准,劳动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没有劳动课本,没有专业劳动教师,兵团要求每个师都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写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手册。我和另一名援疆老师承担起了十三师六年级劳动手册的编写任务。
研读劳动课标,查阅大量资料,想方设法听专家讲座。劳动课程如何扎扎实实地开展,我的脑子里渐渐清晰起来。顺利完成劳动手册编写任务后,我开始布置全校各年级暑假劳动任务,并着手组织全校老师开展劳动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比赛。
学完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我和蟋蟀比本领”,要求学生在家里做1次家务,用上至少5个动词记叙自己劳动的过程。
“我把衣服放在床上,把衣服铺开,把袖子叠起来,再把衣摆翻上去,最后把衣服放进衣柜里,衣服就叠完了。”瞧,陈凤轩同学做起家务来是不是特别有章法?“爸爸天不亮就去干活了,妈妈9点钟也上班去了,我起床洗脸,吃早饭,然后去做核酸。回家后,我先收拾碗筷,再打扫卫生,然后开始上网课。下课后,我开始准备做午饭。”刚上小学四年级的艾力扎提同学真是个小小的男子汉。
看了第三次天宫课堂授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收集咱们黄田农场农作物的资料,让爸爸妈妈介绍它们栽种、培育的过程。设想假如有一天天宫课堂将从我们黄田农场选一种农作物的种子带到太空去进行实验,你希望带哪一种,理由是什么。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劳动的自豪感。“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成了劳动课名师了。”有时,我会开玩笑说。
“中原名师”是河南省教育厅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而到新疆支教,“中原名师”成为我继续向上攀登的支点。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百千万”工程“教育教学专家”,教育部等四部委“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第一中学支教)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