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巨子与“红色《申报》”
2022-12-11高善罡
高善罡
史量才(1880年—1934年)
1955年生人,曾任经济日报理论部主任、高级编辑,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1934年11月13日下午,沪杭公路上发生了一起枪杀案。《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及夫人沈秋水等一行人,从杭州乘车返回上海,途经沪杭公路海宁县翁家埠时,被一辆别克汽车拦住去路,车上突然冲下来几个人,举枪射向史量才。史量才当场毙命。
这是继邵飘萍、林白水之后又一被害的著名报人。对这位赫赫有名的“报业巨头”,民国老报人胡憨珠曾撰写文章《申报与史量才》,文中说道, “若要说起上海报业和报人的前尘往事,为举世人士所共知的,在报业莫如《申报》,在报人莫如史量才。谈中国报纸必谈《申报》,谈《申报》必谈史量才”。
史量才,原名史家修,1880 年生于江苏江宁(今南京江宁区)。他秀才出身,家境平平,事业起步之际,因干练有为,得到沪上名流、近代实业救国先驱张謇的赏识。有人问张謇为什么重用史家修,他应曰“我是量才录用”。从此,史家修便改名“史量才”。
1909年,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申报》难以为继,被华人买办席子佩以7.5万元收购。1912年秋,席子佩也经营困难,32岁的史量才在张謇等人支持下,以12万元买下已有40年历史的《申报》。史量才经营有道,很快还清了合资人的股款,独自经营这家报纸,此后又涉足银行业和其他实业领域,还收购了上海《时事新报》《新闻报》,以及天津的《庸报》。他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上海滩名副其实的“报界大王”。
申报馆旧址。
史量才办报,有个重要指导思想:今天的报纸就是明天的历史。他称报纸是“史家之别裁,编年之一体”“日报负直系通史之任务”,是将历史事件如实地记录下来,传诸后人;又言“此戋戋报纸,或将为修史者所取材乎?”他还强调报纸不能仅仅停留于记录历史,还要对历史事件予以评判,“历史记载往事,日报则与时推迁,非徒事记载而已也,又必评论之,剖析之,俾读者惩前以毖后,择益而相从”。
年轻的史量才雄心勃勃,立志将《申报》作为史书留给后人,但刚上任就发现报馆里连一份完整的旧报都没有,大失所望。经多番考量,他决定“馆失而求于野”——在《申报》上刊登《收买全部旧申报》的“本馆白”。1913年3月19日,“本馆白”发布,连登数日,一直无人回应,后来一位沪南的老人被其诚心打动,捐赠了自己妥善保存40年(只缺几份)的《申报》。
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史量才和他的《申报》大量刊发反映社会底层生活状况和关乎民生的赈灾报道。同时,该报还全面、详尽地报道了五四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等对中国前途命运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军事事件。比如,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申报》共发出800多条报道,对运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社会政治变化都有详尽介绍。再比如,1920年1月,周恩来在天津组织学生爱国集会游行请愿时被警方拘捕; 4月,毛泽东作为湖南旅京代表与何叔衡等致各报馆函及团体控告湖南军阀张敬尧;8月,李大钊组织日本亚细亚学生会旅行团和北京学生会的各校代表在北大召开茶话会,等等,这些中国共产党建党前的活动在《申报》中皆有记载。《申报》就像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真实记录着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史家办报”最难的不是记录新闻,而是摆脱黑暗政治势力的控制和干扰,办一张完全独立的报纸。经营《申报》20多年来,史量才一直秉承着“超然独立、不畏强权”的史家精神。
1915年7月,袁世凯授意的帝制闹剧甚嚣尘上,四处招揽报纸为其鼓吹发声。称“臣记者”的薛大可携15万元巨款南下“运动”报界,首先找到的就是《申报》。这笔巨款对《申报》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史量才当年买下这张报纸也不过花了12万元,况且他当时正陷入与席子佩的诉讼官司,面临着赔付25.5万元的巨大财务窟窿。但史量才不为所动,在《申报》头版头条刊登《本馆启事》,揭露薛大可行贿之事,并刊登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国体问题与民国警告》《上袁大总统书》等一系列文章,共计79篇之多,强烈反对帝制。
国民党建立政权以后,蒋介石千方百计拉拢报人,与《申报》主笔陈冷的关系尤近。每次回到南京,蒋介石必招陈冷谈话,内容涉及政府管理、人事安排、外交方针、军队整编,以及政治斗争策略等问题,无所不谈。陈、蒋二人关系密切,再加上国民党时常监督《申报》的言论,使得史量才受到“内外夹击”,独立办报也极为艰难。
1919年,史量才在上海时与友人合影。 前排左起:史量才、杜威夫人、杜威 ;后排左起:胡适、蒋梦麟、陶行知、张作平。
《申報》副刊《自由谈》。
史量才没有坐以待毙。1930年5月,他辞退陈冷,任命张蕴和为总主笔。1931年1月,《申报》成立总管理处,史量才自任总经理兼总务部主任,以陶行知为顾问,另聘黄炎培为设计部主任。这次人事变动之后,《申报》又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公开申明:“今后本报当以极诚挚之态度,对政府尽舆论之刍荛,对国民尽贡献之责任”,在政治倾向上发生明显转变。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申报》鲜明地亮出积极抗日和争取民主的旗帜。
根据陶行知的建议,《申报》改革重点抓了“一头一尾”,即评论这个“头”和副刊这个“尾”。“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申报》如实报道了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而使沈阳陷落的情况,并连续发表《吾人能坐视马占山将军孤军抗暴乎》《吾人对于国联最后之认识》《学生爱国运动评议》等社论,声援各界抗日集会游行等活动,激励民众的爱国情绪,抨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革新后的副刊《自由谈》,则摒弃庸俗和低级趣味,在鲁迅等进步作家的支持下,以立论鲜明、短小精悍的文章讥讽蒋介石政府。
《申报》的社论和言论引发了国民党的严重不满。1931年12月12日,《申报》《新闻报》等上海报纸被扣押,“禁止寄往外埠”。《申报》并未屈服,次日发表时评《再论自由之真义》,要求言论出版自由“有绝对之神圣,为任何人与任何势力所不能侵犯”。12月20日,《申报》登载宋庆龄因邓演达遇害谴责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宣言,称: “因蒋介石个人独裁与军阀官僚之争长,党与民众,日益背道而驰,藉反共之名,行反动之实,阴狠险毒,贪污欺骗,无所不用其极。”国民党当局要求撤换《申报》副刊主编黎烈文,改任帮闲文人章衣萍。史量才严词拒绝:“黎烈文绝不辞退,章衣萍绝不聘用,我想诸公不会把‘自由谈’变成‘不自由谈’吧!”他委托上海日报工会致电国民政府,对报纸被扣押表示抗议。经过疏通,《申报》终于得以弛禁。
史量才1934年遇难地及所乘汽车。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十九路军将领不顾蒋介石的命令,率领将士奋起抵抗日军。史量才发起并组织了支持十九路军抗战的“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捐出巨款支持十九路军,并在《申报》发表文章,呼吁中国民众起来抵抗,号召全国军队踏着十九路军的鲜血冲锋陷阵,收复已失河山。当年6、7月间,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申报》连发3篇“剿匪”时评,对蒋介石的“剿共大计”给予辛辣的批评。文章针对蒋介石在庐山上发表的“剿共要用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讲话,提出当下最大的政治弊端是自上而下的贪污腐败,所谓“匪”是政府实行黑暗统治、“官逼民变”的结果。
《申报》的这些报道,再次触碰了蒋介石的底线。加上一些党棍、政客趁机搜集史量才“危害党国的罪证”火上浇油,使蒋介石暴跳如雷,遂决定惩治史量才及《申报》,再次做出“禁止邮递”的决定。
史量才对“禁邮”非常愤怒。后来,在宋庆龄等友人一同交涉下,蒋介石提出《申报》恢复邮递的3个条件,其中之一是国民党派员指导《申报》的编辑和发行。对此,史量才表示,其余两条可以商量,但坚决不同意国民党派人指导。他的理由是:《申报》是自力更生的报纸,从来没拿过政府津贴,倘若政府定要派人,宁可停刊。蒋介石无可奈何,只好允许《申报》恢复邮递。
两次禁邮事件后,国民党仍未放弃拉拢史量才。在史量才当选上海市临时参议会议长一事上,蒋介石表示了善意。对此,史量才并不领情,以“开天窗”方式抗议国民党的新闻检查,从1932年2月至10月,《申报》共开了9次天窗。
几次三番后,蒋介石对史量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已完全无法容忍。1933年6月18日,特务暗杀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申报》发表系列文章,报道揭露此事,矛头直指蒋介石。此时,史量才已预感到危险,但并未退缩,一面加强对自己和家人的保护,一面继续猛烈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政策,强烈要求蒋介石停止“剿共”,一致抗日。一次,史量才在南京与蒋介石见面,临别时说:“你手握百万大军,我有申、新两报百万读者,你我合作还有什么问题?”蒋介石立即变了脸色,坚定了要除掉史量才的决心,遂下令戴笠派出特務,痛下杀手。
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中弹而亡,年仅54岁。第二天,《申报》头版用最醒目的黑体大字刊登了《本报总理史量才先生噩耗》,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史量才生前曾说:“‘申报’这二字,印在报纸上,别人眼中看去是黑的,我的眼中看去是红的。”他也常说:“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章太炎对史量才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格、报格感慨不已,亲手为其题写墓志铭:“史氏之直,肇自子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