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声乐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2-12-11王洪涛
文|王洪涛
音乐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音乐专业素养和多元音乐能力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声乐课是音乐学(师范)专业学生的主干课,传统声乐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口传心授、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声乐演唱能力,以努力培养合格的声乐独唱演员为目标。这显然不适应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如何改变现有声乐课学习的单一性,改变教师致力于培养“独唱演员”教学的思维,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模式,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把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融入声乐课中,使学生经过4年本科学习后更好地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是当下音乐学(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
1.国内同类教学研究现状
1.1 重视声乐课程改革的研究
王瑞和钟国富编著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2017)提出: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以声乐教学基础性知识结构为前提,深入地去积累声乐教学的实践经验,将声乐教学和声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刘鹏老师所著的《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途径与发展趋势研究》(2019)围绕音乐教育中的方法创新展开论述,提出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科学方法,高校声乐教育与翻转课堂等当前流行教育模式相结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张春雨和于有荣老师都认为:声乐教学要实现“一专多能”向“多专一能”转变的教学模式。这些研究都认为高校声乐课程为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是需要进行改革的。
1.2 其他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
罗辉老师积极探索《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地方院校的《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建设目标,给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高等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时教学模式。李昌新,张庆武老师分析了当前“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并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反思。韩中老师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统计学》为例,研究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效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延展,同时,课程团队自主研发了SIGMA网络考试平台,提升了学生统计分析能力。这些工作对研究音乐专业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经验参考。
1.3 混合教学的技术手段研究
陈燕旋老师,研究了基于“企业微信+职教云+班级小管家”平台,辅以思科模拟器和华为模拟器,从“智慧职教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活动、多角度教学评价”三个维度,探索综合布线的在线教学新模式。徐铭悦老师研究了如何以“钉钉”软件平台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究,线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网络交流形式丰富教学模式。高治国老师以《动物福利》课程为例研究了“微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与实施过程,曹立波老师以《红楼梦》经典章回评讲为例研究了“MOOC+讲台课”和“MOOC+慕课堂”,以及“MOOC+见面课”的混合式教学如何构建线上开放课程与大学本科教学班级的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各位老师在自己的研究中介绍了目前线上混合教学使用的常用支持软件如何在各自的混合教学中使用,为我们在音乐领域相关教学中使用上述软件提供了经验参考。
2.国外同类教学研究现状
2.1 重视线上教学的研究
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学者Christopher C.Y.Yang,Irene Y.L.Chen,Anna Y.Q.Huang在其联合研究中认为:网络技术的进步刺激了在线学习的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在高等教育中广泛使用,并调查了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高校教师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课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香港大学的Amy B.M.Tsui,Nicole J.Tavares.研究在线教育中的技术之车与教育之马的关系,反对以教育之马先于技术之车为代表的教育与技术的二分法理论。以复杂系统分析的角度提出,在学习环境中教育和技术是相互依赖和联系的。
2.2 重视线下教学改革的研究
卡塔尔大学Emad Ahmed Abu-Shanab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使教师和教育机构能够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丰富教育环境。这项研究使用了两个样本来比较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看法。第一个样本包括海湾地区国家一所顶尖大学的200名学生,第二个样本包括约旦的114名学生。ColomoMagaña Ernesto根据马拉加大学(西班牙)教育科学系的12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高等教育学生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有用性的看法。
2.3 采用新教学方法后对学生学习成绩反馈的研究
土耳其两位教师Murat Debbağ、Sevilay Yıldız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对教师教育中学业成就和动机的影响,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在实施过程结束时听取课程参与者的意见。实验组采用基于FC模式的14周全员生产性维护课程,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Jhoanne E.Rafon、Voltaire M.Mistades研究在物理主题“旋转运动”的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方法和5E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得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密歇根州立大学Cao Loan Thi Thanh、Swada Jeffrey Gerard研究在“食品加工-单元操作”课程中,采用翻转课堂(例如提供阅读作业和测验)后分别有48%和60%的学生同意阅读作业和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材料。考试成绩的平均值表明,采用部分(2018春季)的学生分数(88.4%)明显高于前两个部分没有采用的学生(2016年春季的77.6%和2017年春季的82.8%)。挪威的Borit Melania老师也采取相同的办法得出结论: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确实来了学生学习效率。
从上述国外相关研究看,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外的教育也非常重视线上教学,并且在线下教学中采用如“翻转课堂”的新式教学手段,而且非常重视对采用混合式教学后的学生成绩监测和变化的研究。
3.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第一,虽然重视声乐课程改革,但具体的改革方法和步骤不明确。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音乐教育有3种形式的学校:专业音乐和艺术学院、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而大部分高校师资都是专业音乐和艺术学院毕业,在教学意识上还是停留在培养独唱演员和歌唱家的层面,导致在音乐学(师范)声乐课程教学上没有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目标上贯彻,从而导致改革效果不大。
第二,线上线下教学在非音乐专业的领域已经广泛采用了,但是由于传统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声乐教学方面运用还是不够。
声乐教育从古到今都是口传心授,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烙印在每一个声乐教师心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很多老师从心里排斥新的教育技术,特别是线上教学这种模式,认为网络上课,受网速影响,画面卡顿,师生相互感触不佳,演唱声音失真,没有亲切感,等等,但相信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第三,虽然运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但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和评估研究不够。
由于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全国的学校都从线下转入了线上教学,很多老师开始接触网络授课,包括声乐课程的教学,但是通过网络授课,教学效果的反馈如何,似乎没有受到老师们的重视,学生下线以后,到底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如何,我们好像无从把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反馈体系,线上利用各种新式软件和程序,线下面授完成课程任务和作业,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云端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4.课程改革的举措
第一,编订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标需要的课程教材。
目前师范生的主科教材大多采用的是音乐学院教学曲目,除了中国艺术歌曲外,还有大量的外国艺术歌曲,中外歌剧咏叹调,这些曲目学生毕业后在中小学工作岗位上是用不上的,迫切需要解决教师“用什么教”,学生“用什么学”的问题。与培养方向的改革相适应的必须是教材的改革。为实现音乐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合新时代中小学教育的教师人才,就必须要根据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结合本省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探索和研究编订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标需要的教材,让学生更好适应以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岗位;探索研究根据课标要求的中小学生音乐学科不同阶段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与之相适应地培养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材的内容、形式、方式、手段等;研究如何打破传统一对一、一位教师一台钢琴、口传心授的传统声乐学科教学模式。
第二,推动线上声乐课程的建设。
科学合理地建立线上声乐课,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程度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探索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的优势,使线上声乐教学到达共性化和个性化有机结合,通过建立线上声乐课,不仅能培养一般性中小学教育人才,也可以培养专业性的个性化人才。
第三,线下教学翻转课堂的运用。
要研究在混合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翻转课堂,把教师的主动教变成学生的主动学。高校培养的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就是要有能力将自己所学变成自己所教;要研究如何利用翻转课堂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将知其然变成知其所以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四,利用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完成线下督学、双向教学反馈。
多媒体时代也是一个教育多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时代。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教师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等媒介,做好教与学、教师和学生适时的双向反馈,对于课后的督学、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不断完善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尽管项目团队的教师都具有优秀的教学经验,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手段、教学工具不断地更新,教师能掌握和熟悉运用新时代高科技教学的手段,也是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混合课堂模式的重要内容。
第五,课程思政与线上线下混合声乐教学的有机融合。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上线下混合声乐教学有机结合,如何把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树立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深沉、更持久,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的主题。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将中国精神融入声乐这一特殊学科中,将中国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在年青一代的学生中传承和发扬。
5.实际课程改革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教师声乐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在当今互联网+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将传统声乐一对一、面对面的声乐教学模式转变为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地调整思想观念、知识能力和教学手段,勇于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适应新的要求。其次,教师也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实施混合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学没有固定的方式,但是教师要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组织方式等方面不断调整以适应“互联网+”这种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实施混合课程模式的前提。
第二,线上线下课程的结合。
做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做好“混合”,如何打破传统教学,避免线上线下“两张皮”,需要不断探索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将线上共性教育和线下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可利用的,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线上课程内容和固定时间的线下翻转课堂相互配合和补充,将线上线下课程在时间上分配上有机结合。做好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的融合,要使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交叉拓展。教学内容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在客观上需要的教学形式并不完全相同。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划分线上和线下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让混合课程既有共性的知识内容也有不同难度和层次的拓展。学生是混合课程改革的受众,混合课程要探索如何做好以学生为基础的综合拓展,学习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有所不同,如何运用混合课程做到既能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也能培养不同方向的专门性人才也是这一改革课题的关键之一。
第三,解决实时教学监督与评价。
实时教学督查和评价是检验混合课程是否有效的必要手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否结合得好,还需要做好教学的监督,实时了解教师线上线下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的情况,项目通过广州大学MOOC平台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考勤、课程微视频学习时间情况,以及课堂测试和课堂交流情况等进行监测,把不符合学习要求的学生作为监督对象进行督学.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并形成实时教学评价。课改打破了传统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混合课堂是否有效、是否能适应声乐课程这种特殊的学科要求,需要有一定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来衡量。实时做好教学监督,掌握混合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有利于形成系统的教学评价,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逐步完善混合课程模式,做到线上线下课程的有机融合,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重大的意义。
6.改革的具体实施内容
6.1 线上课程环节
组建课程组授课,团队包括:声乐教师、钢琴教师、合唱指挥教师。声乐教师讲授歌唱当中的共性问题,从人本能的一些生活习惯中去寻找歌唱状态和歌唱技巧,让学生轻松找到歌唱的状态和方法。钢琴老师讲授课程中的中小学新课标中必唱曲目的弹奏方法和注意事项,合唱指挥教师指导学生对弹唱曲目的节拍进行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简单指挥相关乐曲。
6.2 互动环节
直播课程适时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或者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连麦与老师在线提问、在线演唱,在线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或者通过在线音乐会的方式,使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互融合,教师现场点评,现场教学。
录播课程无限回播,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时间对自己需要的或者没有太明白的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巩固。
6.3 线下翻转课堂教学环节
线下课程设计了主修声乐的同学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考试后,将对声音条件好、形象好、有发展潜力的同学采取重点声乐培养方案,采用一对一声乐教学(按照声乐演唱专业培养,教材可以对标专业音乐院校)。其他辅修声乐的同学采取4人小组课,采取翻转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基础声乐训练、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小学新课标曲目弹唱、中小学音乐课堂指挥训练。学生之间声乐教学、教师点评的模式,相互弹唱,培养学生毕业进入中小学后正确教授声乐课的能力,课堂教材以中小学音乐课上教授的歌曲为主,其他中外艺术歌曲为辅。考试方式:自弹自唱中小学课本上的必唱曲目+自选曲目(风格不限)。
6.4 双向反馈环节
课后,督学建立微信班级小管家打卡小程序。在直播课程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在打卡小程序里面按照课程内容和要求进行线下实操练习,将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上课打卡,教师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时间批改、点评学生的打卡作业,随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歌唱技巧的运用情况。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听打卡作业及点评,学生可以在打卡作业练习中根据老师的点评找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听其他同学完成作业的情况和老师的点评,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自己的练习方向。
声乐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验设计方案
6.5 线上教学反馈情况
2020年疫情期间,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已利用微信小程序“班级小管家”进行声乐课视频、音频、作业的打卡回课反馈。并且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声乐考试,已经利用这个线上平台完成了全院233名声乐学生的考试工作。
7.改革达到的效果
第一,打破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传统声乐教育都是一对一,一台钢琴一位老师一个学生,老师教什么学生被动接受什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声乐教学通识的内容搬到了线上,将具体的实践和个性化的教学在线下进行实施。既有了传统教育直观面对面的优点,也优化了传统教育口传心授的方式,既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也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二,利用翻转课堂在声乐教学中融入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
在混合教育中利用好翻转课堂,把教师的“主动教”变成了学生的“主动学”。高校培养的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有能力将自己所学变成自己所教,更是提前让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思维方式,使其能够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三,将思政教育与传统声乐教学相结合。
文化自信让爱国主义教育更深沉、更持久,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在课程当中融入中国经典艺术歌曲,将历久弥新的中国精神在青年一代学生中传承和发扬。
第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多元化学习的需求。
翻转课堂的运用重新定义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将学习和讲授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复习线上课程的知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随之扩大,激发了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需求,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8.结语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打破传统音乐学科单一教学模式,促使声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声乐技巧课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们明白,新时代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政治思想,具有家国情怀。要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情怀深深扎入心底,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中小学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