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2022-12-11吴本华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是由环境、营养、感染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奶牛趾间皮肤和组织化脓、蹄角质腐烂的一种皮肤病,严重危害奶牛健康和正常产奶。
1 致病原因
1.1致病微生物感染 奶牛蹄部皮肤和软组织受到小石子、玻璃碎片、瓦砾等硬物刺伤或划伤、铁钉铁丝等金属尖锐物扎伤后,直接踩在含有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等的污泥和粪便中,导致伤口感染,从而造成奶牛腐蹄病。
1.2季节与环境 季节、环境因素与奶牛腐蹄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夏秋季节,南方地区多雨潮湿,阴雨连绵,奶牛圈舍、运动场凹凸不平,积水难以及时排出,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奶牛长期在粗糙、坚硬的地面上活动,蹄部被磨损而变薄,诱发腐蹄病的机会明显增加;冬春季节,北方地区漫天飞雪,3月份前仍不能完全融化,粪尿得不到及时清除而长期冻结,地面凹凸不平,牛蹄极易受伤,而冰雪融化后,奶牛又只能趟行在粪尿积聚的厩舍、运动场中,蹄部因长期浸渍,趾间皮肤弹性降低,蹄冠周围或蹄间沾附污泥而造成缺氧状态,为坏死杆菌等病原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因而诱发该病;秋季气候干燥,雨量少,牛蹄容易皲裂,病原微生物经皲裂口侵入蹄部引发腐蹄病。
此外,奶牛舍设计不合理,地面坡度过小,粪尿不能顺畅排出,牛蹄部软组织经久浸泡其中,滋生大量致病菌而染病。
1.3日粮缺乏营养或营养失衡
1.3.1饲喂精饲料过少或过多,导致营养失衡 奶牛饲喂精饲料过少,日粮营养不良,无法满足正常产奶需要时,机体就会动用骨骼与血液中的营养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贮备,直接影响牛蹄健康,抵抗力下降,感染腐蹄病;而如果增加精饲料的喂量或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导致瘤胃内乳酸过度蓄积,pH降低,瘤胃内正常微生物菌群结构失衡,在引发机体酸中毒的同时,过多的内毒素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蹄部组织而发炎,引发腐蹄病。
1.3.2日粮中缺乏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在奶牛日粮搭配过程中,如果钙、磷等矿物质元素投喂不足,会导致蹄角质疏松、蹄部开裂;日粮中维生素A、D以及微量元素如锌等的缺乏或不足,都会导致蹄部组织代谢异常,引发腐蹄病。
1.4其他因素
1.4.1遗传因素 奶牛蹄病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比如蹄形具有遗传性,而蹄形不正的奶牛,其后代也容易发生蹄的变形,腐蹄病的发病率也高。
1.4.2疾病影响 奶牛酮病、乳腺炎、产科疾病、蹄形不正等蹄部畸形、外伤引起的感染等都可能诱发腐蹄病。高产奶牛长期处于负荷状态、应激、胎次增加均可增加发病率。
1.4.3管理因素 奶牛长期拴系饲养,缺乏必要的运动;不及时和不定期修蹄,护蹄不力;牛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粪尿不及时清理,运动场泥泞不堪,都可以使牛蹄质软化,抵抗力降低,既容易被尖硬异物损伤,又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本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2.1蹄趾间皮肤和组织化脓 病初,患病奶牛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常被忽视。患牛主要表现为跟不上运动节奏,经常离群掉队、孤立前行;舍饲养殖的牛卧地不起,不愿走动。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状态差。仔细进行蹄部检查,往往仅见蹄趾间皮肤充血、发红、肿胀。严重时,蹄趾间皮肤、组织化脓、糜烂,腐肉增生,蹄冠肿胀;病牛常不敢负重,站立时频频换腿,或患肢提举、轻轻点地,或用患肢频频敲地、踢腹;行走困难,强迫运动时,或跛行,或踯躅,或摇摆。
2.2蹄角质腐烂 腐蹄是奶牛蹄的一侧或两侧真皮、角质部组织发生腐败性化脓。成年奶牛多见,7~9月常发。病牛站立时,球关节以下屈曲,频频换蹄、敲地、踢腹。前肢患病时常向前伸出。检查蹄部,蹄变形,蹄底磨损不平整,角质部黑色,修蹄时可从蹄叉中流出恶臭液体。如炎症蔓延至蹄冠、球关节,则表现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增厚,呈典型“三脚跳”式运动。严重时体温升高到40 ℃以上,食欲废绝,产奶量骤降,蹄匣脱落,起卧困难,日渐消瘦。
3 防治
3.1预防
3.1.1加强管理 保持奶牛合理的饲养密度,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提升奶牛体质;依据奶牛不同年龄段,合理分群;合理设计牛舍和运动场,水泥地面压上纹路防止打滑伤蹄,保持地面排水顺畅,增加奶牛运动量,接受阳光充足照射;定期清理粪尿,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地面、运动场平整,无尖锐、硬实异物;牛床位置设置合理,尽量远离河流和低洼处,降低舍内湿度,减少蚊虫叮咬。
3.1.2供给营养充足且均衡的日粮 全程都要供给奶牛充足且均衡的营养物质,特别注意补充钙、磷、微量元素等,以满足其代谢需求;积极推广使用奶牛TPR全混日粮,确保营养均衡全面,防止牛蹄角质疏松。
3.1.3定期查蹄和修蹄 发现奶牛运动异常,要及时检查蹄部健康状况,并定期科学修剪,保持蹄底平整,蹄形端正,防止蹄角质堆积。
3.1.4喷蹄与药浴 每周定期2次,清除蹄部牛粪和泥土,使用没有异味的5%硫酸铜或0.1%高锰酸钾溶液给奶牛喷蹄,以增加蹄角质硬度。建造奶牛场时,要在挤奶台过道、出牧口过道上分别建造药浴池,让奶牛上台挤奶和放牧时进行药浴,以消毒蹄部。
3.2治疗
3.2.1药浴 先清除蹄底的牛粪和泥土,用蹄刀修剪腐烂的角质。用清水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蹄;干燥后,用5%硫酸铜溶液浸泡10 min。
3.2.2外科手术 对已发生腐烂并出现腐烂脓腔的患蹄,在除去坏死组织、赘生组织、扩开腔隙,显露出健康组织并流出鲜血后,局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纱布填塞创腔,外周撒布高锰酸钾粉,装上保护绷带,3~5 d更换1次。
3.2.3全身疗法 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可每头成年奶牛肌注青霉素100万~200万IU治疗。也可同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0 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50 mL。
3.2.4中药治疗 在充分清洁、消毒患蹄的基础上,用血竭、白芨、龙骨各100 g,儿茶、红花、没药、乳香各50 g,樟脑、朱砂、冰片、轻粉各20 g;或用地榆炭、黄芩、黄柏、黄连、白芨、冰片各50 g,共研极细末,凡士林调制成糊状,填塞脓腔,涂敷创面,纱布包裹。间隔2天换药1剂,连用3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