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辨治思路
2022-12-11侯晶艳胡若倩
侯晶艳 胡若倩 傅 萍
1 杭州市临安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1399
2 宁海县妇幼保健院 浙江 宁海 315699
3 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SD)是目前临床常见病之一,在1975年由Stewart K.S.首次指出[1],此后临床也逐渐涌现。本文将以CSD的中医病种分类、分期、分证三方面作为切入点,试浅析其诊疗思路。
1 分类、分期、分证辨病
1.1 中医病种分类:CSD主要临床表现为剖宫产术后2~8年出现经期延长、经断复来、月经淋漓不尽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或伴下腹隐痛、腰骶酸胀、放射性牵拉痛等;阴道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示子宫下段切口肌壁缺损。作为新的医学产物,历代中医文献中没有与CSD相关的记载。近现代中医名家根据CSD的临床表现以及预后转归等,多将其归属于中医学“月经病”“癥瘕病”“不孕病”等范畴。
1.2 分期辨病:根据CSD的起病时间、病程及术后子宫切口的最佳愈合时间为术后2~4年,可大致将其分为三期。①起病前期,即术后出现临床表现前,此期时程0~2年。②临床表现期,为多数患者首次治疗时间,此期时程2~8年。根据发病时间可细分为发作期、缓解期。③迁延难愈期,患者病程持续8年以上,尚未诊治或接受常规治疗后无效。
1.3 分证辨病:根据各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不同辨析,可将CSD分为以下四种证型:①气血虚弱、热毒瘀结:剖宫产术后妇人气血耗损、气虚失摄、营血亏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积于腔内成瘀;或瘀久蕴热,与邪毒搏结于胞宫经络,阻碍气机,血凝成瘀;或气虚生热,邪毒乘虚而入,蚀疮为陷,假腔难愈。此类CSD患者多见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伴腰骶酸痛、小腹坠胀,或伴带下量多色黄、外阴瘙痒,或伴面部痤疮、形体消瘦等;纳寐一般,二便调;舌黯红、苔薄黄,脉弦滑或弦细。②气血虚弱、湿热瘀阻:剖宫产术后多伤经络、耗血损气,若素体脾虚,脾失健运,易生痰湿;若嗜食肥甘,则痰湿更甚;产后气机不畅,血停成瘀;或内瘀、或阴虚、或外感而化热。湿热瘀相搏,湿热扰动血海,瘀血内阻胞宫,血海不宁,经水难净。此类CSD患者多见经期延长或崩漏,色黯红、伴血块、淋漓不净,经行下腹隐痛,伴带下量多、神疲乏力;纳欠佳,夜寐安,大便溏烂;舌黯红边齿痕、苔腻,脉沉细。③正虚癥结、血不归经:剖宫产术后正气亏虚,气虚则统血乏力,血不归经;或久病耗伤气血,气阴两虚,新血不生,旧血内积,渐固成癥,经阻不通则痛;或离经之血,成瘀内停,复与气虚、阴虚、湿热等错织缠绵,蚀疮成腔,血溢脉外。此类CSD患者多见经期延长、腹痛或不孕数年,伴下腹坠胀、面淡、倦怠无力;纳寐可,二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④瘀邪搏结、冲任虚损:剖宫产术后假腔已成,瘀血尚未净,新血亦未生,瘀滞于内;冲任失蓄,内瘀化热,热涸津液,外有气滞、湿热、寒凝之邪乘隙内侵,邪实交搏;冲任渐损,心肝郁结,往复循环,奇经虚损,不能摄血,形神日羸。此类CSD患者多见经期延长,或伴腰酸、心烦易怒、小腹隐痛等;胃纳一般,夜寐可,二便畅;舌质红、苔腻、少量瘀点,舌下脉络紫黯迂曲,脉弦滑。
2 治则治法
2.1 分类论治:CSD治疗目标为改善临床症状、消除憩室、恢复解剖结构、降低再次妊娠并发症。患者症候、病程及诉求不同,其诊治时长和疗效判定也标准不一,因此内外治法的施用也因人而异,当辨病施治。其中“不孕病”患者、伴发重度贫血或症状影响生活的“月经病”及“癥瘕病”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未行手术的“月经病”“癥瘕病”患者,临床多采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治疗3个周期,但其对憩室愈合无帮助,且停药后临床复发率较高;故常选择中医中药治疗。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有中药内服汤剂、膏方、丸药;中药离子透入、微波理疗、中药封包外敷;中药灌肠及针灸治疗等。
2.2 分期治疗:①起病前期,未病先防:CSD为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常在产后数年起病,这说明产后调摄需重视。《陈素庵妇科补解》中有简述“治未病”的思想:“产妇未及满月,无论冬夏,下体里衣不可轻换……浴汗未感,凉风易入腠理。”“产后积聚,因虚而致,外感而风冷,内瘀则恶露,月内患此尚属初起,以养血之药固其本,以祛风行血之药治其标,症能渐愈,不必照常。”具体化实施方法:一是养生以扶正:妇人产后应顺应天地之气,起居有常,动静合宜,饮食有度,注意养性调神,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也可采取针灸推拿等,及时调理可有效助其恢复。二是防病以驱邪:避六淫贼风,避空调房内乘凉感寒,避外出淋雨而遭湿冷,避过度保暖而伤暑等。三是药物预防:体虚者可进食乌鸡、阿胶等补益精血之品,促使内膜修复。②临床表现期,因时施治:中医治疗上诸医家多顺应月经周期阴阳渐变、气血盈亏,采用分期分疗程开方施药。经前期血海满盈,逢天癸至、冲脉通盛、心肺气降,则按时而下;行经期冲任气血虚实剧变;经后期血海空虚,奇经内怯,气血待充;经间期精气互生,重阴转阳,氤氲化生。动血耗气之疾本耗正气,故发作期以补益气血为主,经前期蓄力造势,行经期通因通用,经后期益阴固涩,经间期固本培元;如有他症,分证辨治。缓解期多施用敛疮生肌药物,大体分为三类。一类为收涩止血药物的炒炭药:如小蓟炭、地榆炭、乌梅炭等[2];一类为贝壳化石类,如煅牡蛎、煅龙骨等;另一种即具有酸涩之性的白及。③久病不愈,膏丸缓治:《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好用丸药、膏方缓久病难疗之疾。“焉有经年经月之恙,骤期速愈,故丸药创自内经七方之一”,遂予膏丸制剂通补奇经、固补实下。“丸者,缓也”,素来用于驱病复元。叶天士用葱白丸、乌鸡煎丸缓图消癥、通补奇经,其效如膏。妇科膏方用药阴阳和合、以平为期;以补益药扶正固本,理气活血药为辅,固涩药及利水渗湿药为佐[3]。
2.3 分证治疗:分述如下。
2.3.1 益体攻病、通以济涩:胞宫属奇恒之腑,藏泻有度,若气血耗伤,又有瘀热毒邪阻滞胞内,乃虚实夹杂之症。行经期当通因通用,以通为塞;经后期敛阴益气,收涩止血;经间期宜补益气血扶正、清热解毒化瘀;经前期宜温煦胞宫,促瘀邪排出。尤昭玲采用“假腔治疗三步法”,确立益气化瘀、清热凉血、敛腔止血的基本治则;行经期予外敷法治以温通宣散、逼血离腔,非经期运用中药内服自拟方“参芪四花汤”清轻和解[4]。
2.3.2 健脾利湿、固本澄源:《经效产宝》谓:“凡病皆起于气血之衰,脾胃之弱,而产后为尤甚。”术后行经期应活血化瘀,因势利导澄清宫腔;非经期当注重固护脾胃,益气健脾助运。陈慧侬分期诊疗CSD时,经前期及正常行经期,予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化裁;非正常行经期,予自拟方“活血清瘀生肌汤”合三妙散化裁;非经期,虚证健脾益气、补肾疏肝,实证清热利湿、收涩敛腔[5]。
2.3.3 化瘀消癥、始克有济:沉疴之疾,当以益气消癥、引血归经为治则,循序渐进以入络攻痹。行经期药用益母草、当归、川芎、泽兰、鸡血藤等活血调经;配以三七、血竭等散瘀消癥,治以养血调经、逐瘀下行。经后期以益气生新、缩短经期为主。徐娟立足“疾病-时期-证型”三个维度论治,审病明确;行经期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行经后以“补宫止漏”为论治核心,治以益气生血、止血缩宫,并分四个证型辨证用药[6]。
2.3.4 针药联合、调和冲任:术后瘀邪阻滞,“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化瘀除邪为治CSD的前提,切忌过早滋补,恐遗闭门留寇之患;而奇经失其所司,《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病有三十六种,皆由冲任损伤而致”,故应注重调和冲任,施以针灸,针气下注腧穴,渐渐经脉得解。田丽颖以“瘀”论治,经前期活血清心、疏肝达郁,行经期活血益气,行经前期侧重祛瘀、行经后期侧重养阴止血,经后期滋肾阴益精血,经间期行气助血、阴阳平调;针刺选穴原则循冲任为主,并注重与局部围刺相得益彰,肝脾肾同调[7]。
3 小结
CSD的中医治法,不同医家各有侧重,概括其主要治则,即扶正驱邪。治法上,补益气血,“调养元气而病邪自愈”;活血化瘀,“产后以去败血为先,血滞不快,乃成诸病”;攻邪解毒,即所谓“实则泻之”。CSD临床常见病势缠绵,西医药尚未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诊治不失为一种选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