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型颈椎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2022-12-11宁运乾邹焕汶

中外医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颈型外治法颈椎病

宁运乾,邹焕汶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脊柱科,广西玉林 537000

颈椎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由颈椎间盘及颈椎组织退行性改变而引起, 继发病理改变可对轴位组织结构产生影响[1]。 报道显示,我国不同地区颈椎病发病率10%~20%,而颈型颈椎病占比高达58%,临床认为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早期, 相较于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症状较轻,且病程更短,多表现为颈肌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多数患者可合并枕颈部疼痛症状。颈型颈椎病病因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与长期低头、内外平衡力失衡等密切相关,如颈部软组织异常、颈部不正确姿势及过度活动等[2-4]。 在中医学领域,颈椎病尚未有明确病因,多被归纳于“项痹”等范畴,治疗多采用中医外治法,强调对症治疗,包括敷贴、推拿及针灸等。

1 针灸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 颈椎病发生与人体颈部静脉感受到气血瘀滞或风寒湿邪等有着密切关系。《黄帝内经》中一段中医治疗颈椎病记载有“针引阳气”,认为采用针灸方法对患处进行针刺治疗, 可起到聚集阳气的作用,以达到行气止血、疏通经络及活血化瘀等功效,患者针刺治疗后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同时筋脉得养从而病情自愈[5]。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记载有“血得热则行”,认为针灸用于颈椎病治疗,可使用艾叶等常用药物,借助火所具有的温热特性,对人体经络、穴位等进行针刺治疗,以促使药效渗透,发挥温养经脉、行气止血功效。中医外治法中针灸疗法应用多为联合治疗,单独治疗亦可见[6]。

(1)传统针法治疗:针灸疗法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中传统针法最为常用,多使用温针、毫针及电针等,对患者病灶局限较小、压痛明显处进行针刺,但对于病灶较大患者,采用传统针法治疗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7]。杨正明[8]纳入9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开展温针灸疗效研究, 治疗时取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具体取穴为颈夹脊穴、天宗穴、天柱穴、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等,采用1.5 寸以上毫针针刺穴位,点燃艾条段或艾团施灸,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P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75.76%(P<0.05),提示传统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谢雪榕等[9]选取8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刺组取双侧风池穴、大椎穴、天柱穴及颈百劳穴,隔天针刺1 次,3次/周;温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采用一次性针灸针直刺15~20 mm, 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于风池穴与天柱穴上加温针,结果显示,温针组治疗后血浆降钙素基 因相关肽(CGPR)、白细胞介素-1α(IL-1α) 水平均低于针刺组; 温针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针刺组82.5%(P<0.05),提示温针联合常规针刺,可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并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但由于以上样本量均较少,且治疗后随访观察时间较短, 传统针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灵柩》中提到了一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针刺疗法,即“恢刺法”,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度,以促进患者预后改善[10-11]。 国内学者选取多例德国与中国患者开展研究,应用上述恢刺法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5%,提示恢刺法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疗效确切。 此外研究发现,相较于中国患者,德国颈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恢刺法治疗后,对其颈肌痉挛改善方面疗效较差,说明恢刺法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对于不同国籍、种族及体质患者疗效具有一定差异[12]。 由此,临床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时,需注重患者敏感度及耐受度,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针刺手法,并不断进行调整[13-15]。

(2)衍生针法治疗:①小针刀。 颈椎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生、发展均与颈部肌肉劳损、无菌性炎症粘连等密切相关。 多数颈椎病患者触及颈部可出现压痛感,或可触及结节且为阳性[16]。 朱汉章是针刀疗法的创始人,对该疗法定义为:以针的方式刺入人体,于体内完成手术的一种医疗器械[17]。 依据以上定义可指针刀不仅具有针刺作用, 还可发挥手术刀的切割作用。近年来,小针刀在颈型颈椎病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且疗效确切[8]。 苗润[18]纳入66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行小针刀治疗,选取枕外粗隆为中点, 并于上项线向两侧2.5 cm 处各开2 点,再向外各旁开2.5 cm 处为2 个点,以压痛点定点为依据,利用小针刀行铲剥2~3 刀,并迅速拔出针刀,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73.5%(P<0.05), 提示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针刀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虽然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必须确保操作时无菌、无污染,且操作者需准确掌握穴位解剖结构及部位,一旦操作不当就可损伤神经、组织或引起感染。

②埋线治疗。 既往有学者采用中医外治法中埋线疗法与穴位平刺微创埋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李银燕等[19]选取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行穴位埋线联合易筋经托天桩练习,结果显示,治疗组颈椎活动度、疼痛评分及最大肌力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且可减轻患者疼痛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埋线疗法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时,需准确把握适应证,针对无法忍受埋线疼痛患者不适宜,且不适用于对埋线过敏患者。 此外,埋线治疗后患者需忌口,以促进机体恢复,而对于埋线后不忌口患者,疗效并不高。

2 推拿手法

颈椎病在中医学领域中与筋脉失养、 气滞血瘀等存在密切关系, 而西医多认为颈椎病发病与小关节紊乱、颈椎椎体横突增生等有关。中医外治法中推拿手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常用手段, 不仅可改善小关节紊乱,还可松解粘连,以达到温通经脉目的,促进患者肌肉痉挛缓解,并解除筋脉淤滞。应用推拿手法治疗时,对人体经络、穴位等作用可取得类似针刺效应,进而取得疗效。

①单纯推拿手法治疗。 以往中医外治法中多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理筋手法是最常用推拿手法之一,通过松解人体颈肩部肌肉,可促进患者疼痛感减轻。 仲卫红等[11]选取82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治疗组分别行间歇性颈椎牵引及“三步五法”推拿配合功法,选取大椎穴、百会穴、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采推按法、掌擦法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60%,高于对照组48.63%(P<0.05); 治疗组治疗后1、3、6 个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单纯推拿手法治疗,可缓解患者颈部疼痛,并促进患者肩颈部功能改善。

②推拿结合整脊及旋转复位法治疗。 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包括颈部整脊、旋转复位等,可对人体颈椎关节进行调节,有利于颈部肌肉放松,同时可改善颈椎曲度。吴灵敏[20]采用“三步五法”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分步骤实施推拿,包括通调督脉、调肝脾肾、理筋骨肉等,可取得良好疗效。 张小兵[21]选取198 例颈椎病患者开展研究,采用旋转复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9%。 陈尔坚等[22]选取3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 发现该手法对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善疗效确切。 但临床应用以上手法治疗时需注意, 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宜应变, 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医者应熟练掌握手法力度、技巧及角度等,注意选择适应证,以避免意外发生。

3 敷贴疗法

敷贴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常用外用贴膏均含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及疏风散寒成分。敷贴疗法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巧窍、病变局部等。药物外敷于患者颈部病变部位,有效成分可透过穴位深入病灶,以改善患者症状。 同时,外敷疗法有利于改善人体微循环, 达到促进血管扩张的目的。 此外,敷贴疗法还可缓解颈部肌肉,有利于颈椎关节恢复正常,以减轻神经根压迫。 曹丽等[23]选取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穴位敷贴治疗,选取天柱穴、风府穴及肩井穴等,发现穴位敷贴在改善患者疼痛、僵硬拘紧程度等方面均有着良好疗效。张莉等[24]选取5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姜片穴位贴敷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且对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有着良好疗效。敷贴疗法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创伤性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 临床实施穴位敷贴时需对患者所施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皮肤无创口,不适宜用于过敏体质及糖尿病患者。

4 结合练功疗法

大量报道显示, 长期坐姿或睡姿不当可诱发颈型颈椎病,使得患者肌群劳累甚至痉挛,对肌力平衡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刺激颈部神经,导致其生理曲线发生异常改变,最终导致椎间隙松动。练功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不仅可促进患者肩部肌肉得到锻炼,还可改善肩部功能,对预防椎间盘突出意义重大。黄宁颖等[25]采用南少林易筋经“托天式”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 发现练功疗法在改善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疼痛感及颈椎肌力等方面均有良好疗效。

5 颈椎牵引治疗

颈椎牵引是临床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颈型颈椎病中医外治法,相对传统,在短期内可取得良好效果,但也有研究发现, 单一颈椎牵引在矫正患者颈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且复发率较高。 常鸣[26]研究发现,单一颈椎牵引治疗有效率不高,于康复治疗中需联合颈部康复操训练。既往研究证实,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与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呈负相关, 为颈椎牵引治疗提供了指导。 陈静等[27]研究中纳入60 例颈型颈椎病患者, 采用针刺联合曲度牵引疗法,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及颈椎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曲度牵引治疗,可促进患者颈椎障碍等症状改善, 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6 结语

颈型颈椎病应用中医治疗的各家方法众多,且各具特色,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中医治疗颈型颈椎病关键在于掌握其发病机制,尽可能选取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外治法应用最为广泛。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包括推拿手法、练功疗法、针灸疗法及敷贴疗法等,均有着独特优势,特别是改善患者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但目前中医外治法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仍存在一定不足,如缺乏规范操作手法、对取穴尚无统一标准、缺乏量化观察指标等。 因此,今后需加强中医外治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机理研究,以规范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颈型外治法颈椎病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