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织天幕”,织就冬奥最美“冰丝带”

2022-12-10王剑英

青年文摘 2022年5期
关键词:索网冰场天幕

王剑英

2022 年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西北侧,承担滑冰项目比赛的国家速滑馆,和运动员们矫健而飘逸的身姿一起,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众所周知,国家速滑馆有一个亲切的昵称——“冰丝带”,因其建筑外立面盘旋着22 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取形于运动员高速滑进时冰刀留下的軌迹,22 这一数字又与2022 年相呼应。但你可能不知道,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曾被业内称为“世界级建造难题”的最美“冰丝带”是如何织成的。

在国家速滑馆建设团队口中,屋面索网结构的成功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这张索网被称为“天幕”,这一阶段的建设施工被称为“编织天幕”,其中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

挑战带来兴奋

2018 年2 月,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正式入驻国家速滑馆项目。他曾是2008 年“鸟巢”建设的总工程师。“鸟巢”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时代标志,亦成为北京的地标建筑,令他引以为豪。

与“鸟巢”相较,这次,国家速滑馆要用钢结构实现轻盈流畅的整体视觉效果,即用更少的钢材建造一个更高性能的结构体。这是可持续、绿色发展的要求,亦是对土木工程师们的挑战——团队兴奋地期待着这场实践。

“天幕”有个颇拗口的专业术语: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一个巨大的羽毛球拍“绷”在了场馆的上方,只不过这个球拍不是由树脂纤维制成,而是由粗大的钢索编织而成,不是平面而是马鞍形,更直白的类比是“薯片形”。

李久林接手国家速滑馆项目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索网的材料怎么办?用进口索还是国产索?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大型体育场馆的索网结构采用高钒密闭索。它结构紧密、表面平滑、防腐性佳、承载力强。但国内此前没有生产过建筑用高钒密闭索,而建筑用索有其特定标准,如抗拉、抗震、抗疲劳、抗腐蚀等。

在国际市场上,建筑用的高钒密闭索并不难买,“但全世界能做出来的工厂主要集中在欧美几个发达国家,它属于被少数人掌握的卡脖子技术,像芯片一样。”李久林说,当时已经有代理商追着找上门来,希望用其代理的国外索。

如何选择?

“优先用国产索”

当时, 整个团队——包括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等,普遍认为应“优先考虑用国产索”。

“这和十多年前‘鸟巢建设用钢的选择情景惊人地相似。”李久林说。那段激情岁月历历在目,后来的成功也给了团队巨大信心,团队最终决定国家速滑馆建设——用国产索!

时间不等人。进驻工程一个多月后,李久林便带队考察了国内最具备生产建筑用高钒密闭索能力的3 家工厂,摸清基本情况。3 家工厂均摩拳擦掌,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希望利用国家建设冬奥工程的平台,打开国产索的建筑应用市场。

2018 年5 月,河北巨力集团中标,他们以最大力量组织科研和生产,建设起国内第一条相关生产流水线;5 个月后,第一车成品索到达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2019 年3 月,“天幕”编织工作顺利完工,屋面索网结构完美呈现。

过程中,有一个细节给李久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巨力集团中标后,仍有国内生产索的企业负责人主动表态:“我们愿意当备胎,随时候补。如果他们不行,我们上!”

“本来他们属于竞争关系,为了突破难点,能有这样的情怀,令人感动!”李久林说。

国家速滑馆用上了国产索,这一消息迅速在行业内引发震荡:上海浦东足球场、三亚体育中心等在建大型场馆均纷纷选择国产索。北京市某工程的负责人曾特地来到国家速滑馆,在登上屋顶实地考察一番后,回去就决定:“速滑馆这么大工程都用了国产索,我们也一定要用国产的。”

据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家具备生产高钒密闭索的能力,这推动了整个国际市场上高钒密闭索价格水平和供货周期的回落。

“这个东西原来是高高在上的,因为中国制造的力量,只能靠国外进口的局面得以改变。”李久林欣慰地表示。国家速滑馆公司工程部的工程师赵炳陶则说:“一个行业相当于一张大网,很难实现齐头并进,必须有一个‘点去牵引着向前,高钒密闭索的突破就是这样一个点。很幸运能遇上这样一个点。”

从“买豆腐”到“研究种大豆”

推动高端材料国产化体现了国家速滑馆建设团队的情怀,但李久林说:“如此重大的国家工程,光有情怀可不行。”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 年冬奥会新建标志性竞赛场馆,且为永久性场馆,要成为我国冬奥质量的标杆之作。“一开始就是奔着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去的。”李久林说。

采用国产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压力巨大,实操阶段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此外,建设工期紧张,现场作业人员众多,任何环节都经不起“重来一次”。团队只有以严谨的科学步骤将各种风险一一清除。

建筑工人在“冰丝带”上焊接钢龙骨

在高钒密闭索的科研攻关阶段,设置了三道平行的监测关卡以严格把控,相当于“上了三重保险”。检测及监测覆盖了科研攻关的全过程,包括钢丝的拉丝、强化、镀层、编绳……甚至是原材钢丝的源头选择。李久林曾在团队内部打趣说:“本想在市场上买盒豆腐回来,没想到自己开始研究种大豆了。”

核心材料问题解决了,但“编织天幕”的过程没有现成经验,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在国家速滑馆停车场,一个已经被拆成几大块的钢模型静静躺在角落里。每次路过,赵炳陶都亲切地称它“小家伙”。

“小家伙”其实不算小,尺寸22.5 米×17.5 米, 是按照国家速滑馆的建筑骨架,以1∶12的比例做出来的实体模型,由浙江大学空间结构实验室设计制作,主要目的就是在“天幕编织”阶段,从施工可行性到受力性能等方面,对设计成果进行全方位反复验证。

在此之前,另一支小分队已经利用计算机空间建模,将速滑馆建造过程完整地演习了一遍,“编织天幕”阶段模拟了1000 多种可能出现的工况。由于运算量过于庞大,普通计算机无法满足需求,需利用超算中心才能完成。

计算机模拟分析,实体模型仿真,都是为了尽量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此外,实操推进的每一步都采取了协同办公和联合验收机制,任何一方发现问题先解决,待各方全部签字确认之后才能通过,再部署下一步。

为了节省时间、满足工期,实操阶段采用了平行施工:施工现场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汽车组装厂。李久林感慨,它必须有汽车一样的毫米级精度:钢索上面安装了1000 多个传感器,监测数据随时传到后台,采用智能机器人实现整个过程的高精度控制。

颜值巅峰

2018 年12 月28 日,一个令赵炳陶难忘的日子。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北京出奇的冷,零下十几度还刮着风,但大家情绪高昂,因为连续数月的智慧加汗水的艰辛付出后,冲锋号吹响了。“天幕”正式进入提升张拉阶段——“羽毛球拍”在地面组装完毕,开始往屋顶“提升”了。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网,很不容易!”赵炳陶感叹。

这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正交双向单层马鞍形索网,198 米×124 米的结构体量,钢索总长度20410 米,总重量968 吨;其中东西向为98 根承重索,单索直径64 毫米,南北向为60 根稳定索,单索直径74 毫米,双向纵横交错。

这张如此大面积且有韧性的钢索网,采用地面编索、整体提升、同步张拉的措施。屋頂不是平面,最高处33.8 米,最低处15.8 米,落差18 米。提升过程中要实现平面到马鞍形的完美变形;每一条钢索的受力变化,都牵一发动全身。为保证索网整体安全、准确到达预定位置,必须确保每根索的索力同步、均匀增长,确保整体受力均衡。

这样的施工在国内没有先例,难度首屈一指。

为了这次提升张拉,184 台不同型号的千斤顶、98 台油泵、14 台泵站、158 套工装、11 台25 吨汽车吊、6 台直臂车和1 套同步控制系统一齐上阵——在同一个项目中使用如此多设备,在国内亦属首次。

“天幕”的提升张拉共进行了3 个月。2019 年1 月29 日,完成提升;3 月19 日,完成张拉;4月26 日,完成锁定。经检测,各项指标参数均在设计范围内,钢筋铁骨“天幕”工程完美收官。

收官那天傍晚,金色的落日余晖洒在巨大的银色“天幕”上,反射出柔美的光晕。赵炳陶从场馆下方凝视这壮观的景象,感受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的相互辉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名字:“结构的颜值巅峰。”

2020 年5 月,喜讯传来,国家速滑馆以最高分148.5 分荣获 “2019 年度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这是国内钢结构行业的最高奖项,每年不超过3 个。此前获得年度杰出工程大奖的还有北京大兴机场综合航站楼、中国尊大厦等项目。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本刊有删节,视觉中国图)

冬奥运动员脚下的冰,有很多奥秘。

一块合格的短道速滑冰场,要求运动员过弯道时,冰刀在冰面刮出的雪花落下来不是冰碴子,而是雪沫状的。一条专业的冰壶赛道,制作表层“冰点”的时间是45 秒才算标准。花样滑冰赛场的冰要冻到5.5 ~ 6 厘米厚,才不至于被冰刀的力量扎透。

在冬奥场馆里,制冰师是最了解冰的奥秘的人。全世界范围内,顶级的制冰师不超过20 人。刘博强是一位中国制冰师,他的工作是在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制作、维护用于国家队训练的4 块专业运动冰场。他常常觉得,自己仿佛在玩一场特殊的解码游戏。冻冰、修冰、化冰,就像一次次通关升级。

解开密码的钥匙,就藏在冰场里。

冰场的“密码”

首钢园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冰壶馆是刘博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每两周他就要进行一轮封闭制冰。制冰期间,他要随时检查制冰系统的数值,观察室内外湿度和温度,记录冰场的厚度、平整度和滑度,对冰场进行维护。

“一名合格的制冰师,需要掌握冻冰、修冰、融冰的全部技能,这里面的讲究与门道实在是太多了。就拿冻冰来说,冰场的底部是混凝土的硬质地面,在冻冰之前,需要用洗地机把上面的杂物、尘土等全部清除,围绕冰场的板墙缝隙需要全部堵死,防止浇冰时渗漏出去。之后,制冰机组开机,给地面慢慢降温,除湿机和空调机开机,降低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当地面温度测得0℃以下时,制冰师就可以开始浇冰了。根据他的经验,一块冰场冻冰正常需要8 ~ 10 天。“这个时长冻出来的冰是最结实的,不容易裂开。”

冻冰是最考验制冰师技术的环节。在冻出8 ~ 10 毫米厚的底冰后,制冰师需要驾驶冰车把冰面的杂质刮干净,再把一种环保白漆混合纯净水,装进特制机器形成雾状水,用喷枪一点一点地均匀喷到冰面上。接着喷射雾状水冻出1.5 ~ 2毫米厚的冰,将白漆冰封住。

在这个过程中,制冰师还要把冰球、冰壶、短道速滑等不同赛事项目所需的标识点线画出来,把各类场地的Logo 冻在冰层里。完成这些工作后再加大浇冰力度,冻出符合不同项目要求的厚度。

猜你喜欢

索网冰场天幕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高层建筑中单层索网幕墙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
索网天线找形分析的参变量变分有限元法
冰场上的“奇幻冬天”
千万不要滑野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农村留守儿童
雨水
论《007——天幕危机》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我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