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要把深刻的理论融入文中

2022-12-10李俊杰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妙手高考作文事例

李俊杰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往往用“深刻”去衡量考生作文的价值。而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关于作文是否达到“深刻”有三个要求和标准: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因此,考生要想作文深刻,就必须有深刻的理论,对读者“晓之以理”。理论,就是人们长期实践概括出来的、揭示事物本质的、系统的理性认识。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也就是说,理论只要彻底深刻,就能说服人、征服人。所以要让论证走向深刻,我们就要运用理论、运用系统的理性认识来说理。

那么,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如何运用系统的理性认识来深刻地说理呢?

1.透过现象表面,探究本质规律

要使自己的作文充满哲理,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性,考生平时就要学会观察思考,以持久的积累构建深厚的底蕴,求广达深,博观约取。在考场议论文写作中,考生不要局限于论述对象本身,而要认真观察,深入探究,由表及里,挖掘根源,揭示本质,从而提出高于平庸、异于寻常、深于一般的见解,透视到材料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得出系统性的结论,并运用逻辑加以呈现,这样就能让作文更加深刻。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Ⅰ优秀作文《学好本手,下出妙手》的片段:

“纸上谈兵”的赵括,自以为熟读兵法就能下出“妙手”,结果眼高手低,最终大败,葬送了无数士兵的性命;“昙花一现”的方仲永小时候吟诗才惊四座,但过分卖弄,哗众取宠,忽略了“本手”的学习,最终落入“俗手”,一世平平无奇……这些刻意追求“妙手”之人,其实是基本功不扎实的“俗手”。这警醒我们,青年应该脚踏实地而非盲目自恃,应该练好“本手”而非只求“妙手”,否则会弄巧成拙。我们青年诚应引以为戒,将“貌似合理”的“纸上兵法”融入现实的棋局,把学习的聪慧放到人生的大局中去运用,脚踏实地学好“本手”,避免“俗手”。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脚踏实地学好‘本手’,避免‘俗手’”,在围绕这个观点进行说理的过程中,考生十分注重从具体事例(现象)——“纸上谈兵”的赵括、“昙花一现”的方仲永等事例中,透视背后的本质——“这些刻意追求‘妙手’之人,其实是基本功不扎实的‘俗手’”,从而让论证具备了概括性、规律性,增强了说服力。

再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Ⅱ优秀作文《凝创新力量,聚复兴之光》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当今盛世,青年有多种选择。有人致力于科技攻关,有人着力于传承中华文化,还有的人专注于建造凝聚理想和精神的建筑……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将选择怎样的方向?将开启怎样的人生?

结尾:无论如何选择,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共同铸就中国梦,凝天下创新之力量,聚民族复兴之荣光。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复兴就有希望。我们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坚定地走稳脚下的路,坚定选择,创造未来。

开头依据文题材料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将选择怎样的方向?将开启怎样的人生?”然后就此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更深处去发掘其本质——“无论如何选择,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共同铸就中国梦,凝天下创新之力量,聚民族复兴之荣光”。这样就让结尾提出的观点“坚定地走稳脚下的路,坚定选择,创造未来”水到渠成,更有深度,也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论深度,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2.设置理论前提,增强说理力度

在高考作文写作中,考生很多时候需要就事论事,而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有不少考生仅仅停留在对事情本身的分析阐释上,并且在论证中缺乏理论支撑,这就会让说理缺乏深度和说服力。如果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考生能够给说理设置一个理论的大前提,就会让说理显得“高大上”。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Ⅱ优秀作文《选择热爱,创造未来》中的片段:

是什么让我们每个人的选择迥然不同,但又若合一契?是什么让我们的创造千差万别,却又殊途同归?是什么让我们的未来异彩纷呈,却又同气连枝?因为“澄澈的爱,只为中国”。激荡于胸的中国心,无处不在的中国精神,让青年的“选择、创造、未来”都围绕着“中国精神”——选择热爱,守正创新,奋发有为,共建未来的中国。

这段文字要表达“选择热爱,创造未来”的观点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前面三句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或缺。因为这三句就是给“选择热爱,创造未来”的观点态度设置了一个有着深刻理论性的大前提,让分析论证不仅仅是针对材料自身,而是有着深刻理论依据的,这样就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

3.引用名人名言,助力理论深刻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考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大多十分注重事实论据,以大量翔实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仅有事例论证会使作文缺乏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因此还需要一些深刻的理论来做支撑。而理论除了严谨专业的系统概念之外,还存在于名人名言之中。因此考生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一些蕴含深刻道理的名人名言,会让作文语言熠熠生辉,增加说理的深度和力度。如2022年全國新高考卷Ⅱ优秀作文《善于创新,创造未来》的片段:

穆勒曾说:“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我们对新事物的追求宛若太阳东升西落般永无止境,可发展新事物的前提是,我们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正在寻求突破。所以,在奋发创新的同时,我们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基础建设。创新是重要的东西,没有创新的人,将来走任何一条路都比那些善于创新的人来得辛苦。我们只有敢于磨砺、善于创新,才能大胆地、勇敢地去创造崭新而美好的未来。

这段文字引用了穆勒的名言,强有力地论证了“只有敢于磨砺、善于创新,才能大胆地、勇敢地去创造崭新而美好的未来”的观点,这样就让作文有了理论高度和深度,也确定了后面的论证和分析的方向。

总之,深刻的理论有助于作文立意的拔高,让论证说理更深刻,表达更有逻辑,行文方向更准确。但这些技巧,是建立在平时理论学习和作文训练有素的基础上的。

因此,考生平时要多读一些理论文章,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多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多观察、多思考,提升自己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多积累名人名言,充实自己的理论储备,并且在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唯有如此,考生作文时才能真正做到深刻说理。

猜你喜欢

妙手高考作文事例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棋王赛“妙手”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