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22-12-10

中国石油石化 2022年22期
关键词:能源

2022年第20期

从胜利走向胜利

吐哈油田 罗建东

怀着喜悦的心情,我细读了贵刊2022年第20 期刊载的《永远的胜利——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专题报道,文章全方位、大视角回顾了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并作出重要指示以来,胜利油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一年时间交出“胜利答卷”的生动实践。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嘱托,不仅是对胜利油田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整个石油工业的千钧重托。一年来,胜利油田牢记使命,担当作为,致力科技创新、勘探开发、提质增效、绿色低碳,夯实了储气储能资源“底气”,实现了原油产量“箭头朝上”,在艰难挑战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奋进之路、胜利之路。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多变,能源安全风险持续增加;国内资源劣质化加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我们深感“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一年来,从南海之滨到西北大漠,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到“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石油战线的广大干部员工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石油工业的命运融入时代洪流,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扛在肩上,着力找油找气,加速转型发展,丰厚能源总当量,端稳端牢了能源饭碗,挺起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脊梁,也彰显了石油战线“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志气、骨气、底气。

2022年第19期

要重视培养事业接续的青春力量

大港油田 李 淇

贵刊2022年第19 期报道《油“储”行健 气“罐”长虹——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全力建造储运精品保障能源安全》一文,对中石化十建公司承担央企责任,在能源保供项目建设中奋力争先,打造了一批一流储运工程的做法进行了深入报道。在国内相关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石化十建何以取得突出业绩?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这支队伍的能力素质过硬,而队伍有力量的关键,是注重青年后续员工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经济生活的好转,以高等院校、中职院校为主的工程建设企业青年员工队伍,思想更趋活跃,对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条件更加挑剔。不安于现有岗位、不愿做新时代的“螺丝钉”,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蓝领”或“准蓝领”队伍的战斗力下降。

但回看中石化十建,其青年人才层出不穷、队伍能够长期保持较强战斗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公司特别重视青年员工的培养锻炼,让储运重点项目建设成为人才成长的大学校、大课堂,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创新和实践的“火炉”里历练成长。

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企业只有把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作为大事要事、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让青年员工事上练、石上磨,做到心中有大目标、眼里有大方向、胸中有大理想、脚下有大定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才能培养出扛得起、经得住的事业接续力量。也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后劲、事业的持续才后继有人。

本栏目信箱:zgsysh@21cn.com(请注明投稿)

《哈特能源》

阿联酋认为石油行业正处于“衰退模式”

2022年11月4日刊

欧佩克主要产油国阿联酋表示,从长远来看,原油价格将处于“下降模式”。“认为石油取之不尽只是一厢情愿”,阿联酋能源部长Suhail Al-Mazrouei 表示,“无论我们如何保护它,都处于衰落状态。”阿联酋是欧佩克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国之一,也是主要的原油出口国。本周早些时候,欧佩克在ADIPEC 上发布了年度《世界石油展望》,预测石油需求将一直增长到2045年。欧佩克对石油需求的乐观展望与其他预测者和分析师的预测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认为石油需求可能在21世纪30年代初达到峰值。

(于 洋)

《油气投资》

巴斯夫即将对欧洲“永久”减产

2022年11月3日刊

近日,巴斯夫集团表示,欧洲天然气危机以及严格的欧盟行业法规,迫使公司“尽快且永久”地调整成本结构。德国另一家化工巨头科思创也表示,欧洲能源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集团前三季度业绩造成影响。天文数字般的能源价格、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以及供应中断,让德国化学制药行业“所有部门的生产都崩溃了”,也威胁到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未来。一项研究显示,“如果10年后再回顾当前能源危机,则可以把这个时期视为德国加速去工业化的起点。”

(于 洋)

油价网

2021年,20国集团花费了近7000亿美元支持化石燃料

2022年11月1日刊

彭博社和彭博新能源基金11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 国集团(Group of 20)去年花费6930 亿美元支持化石燃料行业,减缓了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进展。来自政府和国有机构的资金“扭曲了价格,鼓励了化石燃料的潜在浪费使用和生产,并导致对长期排放密集型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根据临时估计,对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化石燃料电力的援助比2020年增长了16%,是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报告称,设定一个碳价格,迫使企业和消费者为自己的排放买单,是实现《巴黎协定》承诺的关键一步。

(于 洋)

《亚洲油气》

日本将继续投资俄罗斯“萨哈林1号”油气项目

2022年11月2日刊

11月1日,日本工业部长表示,日本已决定保留其在萨哈林-1 号油气项目新俄罗斯运营商的股份,并要求日本财团成员留下来,以确保该国的能源安全。工业部长西村康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库页岛一号对日本的能源安全极其重要,因为它是中东以外的一个宝贵来源。”此举在外界普遍预期之中,因为自俄乌冲突以来,日本官员一直强调,该项目对日本的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日本公司还保留了在附近的萨哈林2 号液化天然气出口工厂的投资。

(于 洋)

《E+P》

欧盟达成协议,从2035年起禁销新的柴汽油车

2022年11月1日刊

近日,欧洲理事会“到2035年实现道路交通零排放”的提议达成协议,计划逐步停止销售新型柴油和汽油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协议受到了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环保组织“交通与环境”的欢迎,“欧洲政策制定者加快速度,为零排放的交通部署有利条件。” 10月早些时候,Stellantis 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告诉CNBC,“很明显,禁止纯内燃机动车的决定是一个教条决定。”并认为有可能也有必要采取一种更务实的方式来进行过渡。

(于 洋)

烈火中逆行

11月9日是全国第31个119消防日。消防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做好消防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从火光中走来, 向危险逆行,这就是我们可爱可敬的石化消防员。

供图/视觉中国 ICphoto

供图/视觉中国

“三桶油”进博会签约超过4800亿元

在第五届进博会采购签约仪式上,中国石化与来自全球的34 家企业签约,采购金额达401 亿美元;中国石油与来自全球30 家企业签署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达到167.9 亿美元;中国海油签约金额达到100 多亿美元。本次进博会期间,“三桶油”累计采购签约金额超过668.9 亿美元(约合4809 亿元人民币)。

突破

我国南海东部深水天然气勘探获重要突破

10月28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南海东部海域深水天然气勘探获重要突破。流花28-2构造位于白云凹陷东北部,平均水深约650 米,完钻井深约3400 米。与此前发现的整装气田相比,流花28-2 构造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基础资料少,钻井难度大。2022年,流花28-2 构造2 口评价井均钻遇优质气层,储量规模不断扩大,有望带动周边中小气田实现联合开发。

焦点

投资

美国与阿联酋签署新能源协议,以促进1000亿美元投资

日前,美国与阿联酋签署新能源框架协议,该协议名为“美国—阿联酋加速清洁能源伙伴关系(PACE)”。协议将促进1000 亿美元的融资、投资,并在2035年前在全球部署100 吉瓦的清洁能源,以推进能源转型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气候效益。该协议将以清洁能源创新、部署和供应链,碳和甲烷管理,核能,以及工业和交通脱碳为四个支柱。

纪录

我国页岩气超长水平井钻探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我国页岩气超长水平井钻探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一钻井顺利完井,完钻井深7161 米。其中水平段长4286米,水平段“一趟钻”进尺4225 米,刷新了我国页岩气井水平段最长、水平段“一趟钻”进尺最长两项纪录。初步勘探显示,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21.8 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一,产量仅次于美国,为全球第二位。

签署壳牌继道达尔之后加入卡塔尔NFS 项目

近日,卡塔尔能源与壳牌签署投资协议。壳牌继道达尔能源之后,成为卡塔尔北方气田南扩项目(NFS)的第二位国际合作伙伴。该项目LNG 产能为1600 万吨/年。据悉,壳牌持股比例为9.375%,与道达尔能源所获股比相同。此前,道达尔能源向北方气田南扩项目投资15 亿美元,获得该项目9.375%的股份,成为该项目的首位国际合作伙伴。

投运

国内首座井站一体标准化储气库正式投运

近日,国内首座井站一体标准化储气库——驴驹河储气库在中国石油大港油田正式投用。驴驹河储气库是国家重点能源项目、天津市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同时是中国石油首批全数智化建设运营的气藏型储气库,属于陕京二、三线配套储气库。

焦点

首款

俄明年春将测试本国首款海底油气管道巡检机器人

俄罗斯计划于2023年春季在里海测试该国首款国产海底油气管道巡检机器人。据了解,这款配备太阳能电池的机器人可用于海底管道巡检、生物资源监测和中继通信。机器人最大续航时间达12 个月,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作业。此款机器人能够自主移动、从传感器收集数据、解读数据并执行程序设定的任务等。这款机器人还可用于水下考古。

衰退

欧洲化工行业不堪衰退之苦

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缓解,地缘政治冲突又加剧了欧洲市场的高通胀。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冬天欧盟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极大,衰退的深度则由政策制定者应对衰退的措施而定。在这一大背景下,欧洲化工行业不仅面临经营问题,还要面对迫在眉睫的脱碳转型。欧洲许多化工企业和化工协会已经开始向各国政府进行游说,呼吁更多的政策倾斜。

本刊速递

中国“双碳”目标带来三大机遇

11月1日,以“聚焦二十大共谋新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以及“1+N”政策体系的有关情况。

赵鹏高指出,自2020年9月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提前超额完成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目标,2021年全国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又分别降低了2.7%、3.8%。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各方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核心问题达成共识。深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在落实《巴黎协定》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赵鹏高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中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制度保障。在各部门的努力下,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经建立。

赵鹏高指出,我国“双碳”目标是非常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个变革过程中有巨大的市场商机、市场机遇。具体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交流合作;第二是开展绿色低碳贸易与投资合作;第三是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承诺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外企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希望跨国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与中国企业携手开拓第三方实践,实现合作共赢。

(文/周志霞)

数字

1000 亿元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数据显示,目前能源保供特别债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专家表示,能源保供特别债的及时发行,将有效解决发电企业负债率高、融资难问题,为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50.8%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据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50.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4.5%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份,我国生产天然气164亿立方米,比2021年9月份发布的1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5%,环比下降3.5%。由于9月份比8月份要少一天,9月份日均产量为5.5亿立方米,与8月份近乎持平。

猜你喜欢

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我家换了绿色能源车
最早的能源利用
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订阅广告
剑桥能源周的启示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