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策略

2022-12-10福建省长汀县教育局

亚太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学校

福建省长汀县教育局 谢 槟

信息技术课程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教学课程,不仅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关注学生责任意识、合作精神、道德情感等信息素养的培养。现阶段,教育行业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时,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出现明显偏差。学校应该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围绕重视程度、理念、目标和内容、环境、师资等进行研究,同时整合各方资源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

一、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价值

现阶段,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重要影响。信息技术应用广泛,软件创新、科研、系统开发等都需要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对信息素养有较高要求,信息获取、筛选加工、传递表达、思想沟通、合作交流等环节都需要形成正确的评价。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学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时期,信息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教学价值:一是满足社会用人需要。信息技术为生活提供了便利,在多个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用人标准之一。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促使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用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二是促进教学目标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围绕基础信息知识、实践操作展开,信息素养是学生在信息加工、管理、交流、评价环节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与信息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相分割,便失去教学意义。因此,积极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其中,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程呈现出新的态势,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国各级各类小学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展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近期,教育部门随机抽取10所小学,展开一次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课程认识程度、课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内容,充分展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校师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调查情况

表1中的调查对象来源于10所小学的650名学生。由调查数据可知,总体而言,信息技术课占用情况较严重,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表1 信息技术课占用情况

表2数据来源于10所小学的650名学生和50名教师。根据数据结果可知,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较有必要的学生人数高达50.46%,占比最高;紧随其后的是非常有必要,共148名学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认为可有可无的学生人数也不在少数,与非常有必要所差无几。针对教师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据高比例,为60%,其余必要性调查在数据上的差距较小,思维波动并不大。以上数据呈乐观形势,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还需要加强教师思想先进性建设。

表2 小学设置信息技术课必要性调查情况

(二)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开展情况

表3是10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方式的调查结果。其中理论知识讲解占比最高,有54.05%;紧随其后的是实践操作,有28.83%;剩余活动方式开展情况不容乐观,10所学校学年内共计组织过6次校外实践活动,兴趣小组仅有3个,信息技术主题校园竞赛更是一个也没有。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教师教学水平较低,教学活动组织力较差;而且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无法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势,学生信息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表3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方式调查

(三)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资源调查情况

表4数据调查对象是33名信息技术教师,调查内容是课程配套设施(软件、硬件资源)。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只有7名教师认为学校设施非常完善,占比21.21%;认为一般完善的教师人数占比最高,高达51.52%;其余为不完善,占比27.27%。问卷调查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基础设施差异较大。

表4 信息技术课配套设施调查情况

表5调查对象来源于10所小学的33名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培训次数有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表5 信息技术课教师培训情况

三、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可知,当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重视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方面,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不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多元化、多角度、全面系统地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一)提升课程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主要参考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成绩,忽视其他学科的教学价值,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根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但是具体教学中经常出现信息技术课被挤占现象,特别是期中考、期末考前期,数学教师、语文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巩固、总结考试重点、难点。另外,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无法满足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随之下降,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事实上,信息技术是新兴的学科,对其他学科和学生未来发展有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制度规定,明确指出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座谈会,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强制性政策法规提高学校、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才能确保信息素养落实到教学各环节中。

(二)转变课程教学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宗旨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和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和时代背景,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进步、科学发展方面的深刻作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课程教学理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把握新课改三维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质疑能力和理解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从知识重心转移到掌握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融入人文、伦理、道德、法制、信息鉴别、网络信息道德规范教育。

(三)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1.课程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信息表现形式;二是对计算机形成感性认知,提高计算机使用兴趣和意识,熟悉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建立技术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团队意识,学会如何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学会如何开发利用既有知识水平和高层次网络资源;四是掌握信息获取、筛选、处理思路和路径,敢于讨论信息技术项目内容,形成自主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习惯,拓展教材知识,发展个人喜好和兴趣;五是提升信息技术软件和系统操作责任感,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和意识;六是在学校基础设备保障充足的前提下,初步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

2.课程内容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为主,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与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存在一定距离。而且教学任务偏重,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例如,在闽教版(2020年修订版)信息技术教材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文字处理、搜索引擎、辨别信息真伪,还涉及页面设计和创建表格的知识。同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数码相片的处理、修补、修饰以及制作相片拼图等;到了五、六年级,信息技术知识延伸到因特网操作、计算机安全、三维趣味设计、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人工智能基础、Scratch编程、程序世界中的计算机绘图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学习内容知识体系庞大,学科间融合性不足。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综合评估不同年级、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首先,设置多学科融合内容。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知识内化和迁移能力。如在小学数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图表处理内容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总结单元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小学语文板块,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资料,包括作文素材、阅读材料等;英语模块中,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立体舌位图,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质量。其次,设置探究学习内容。探究学习主要包括团队探究和自主探究两种形式。学生在实践中会形成团队意识、探索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这些意识形态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例如,在每一个单元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针对所学知识设计项目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多人完成或者独立完成。最后,设置差异性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项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课程效果无法统一。故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增添分层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掌握情况、喜爱程度自主选择。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教育大环境特点,在统一课程目标和内容基础上,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学生需要具备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素养,为后续完成高阶段学习任务、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四)优化课程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对现代化教学条件和设施有较高依赖。学校硬件、软件资源的不足是信息技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根据上述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信息技术课程配套设施资金投入较少,基本上只有一间机房,机房电脑数量不够,无法满足班级学生上课需要;而且台式电脑配置差,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每两周轮流上机,学校均没有建设人工智能教室,甚至一些农村小学无法实现校园网的建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条件急需改善。在此背景下,学校应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力度。及时添置、维修、养护计算机设备,更新多媒体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人工智能教室;合理利用校园资源,科学分配与使用教学场地,将长期不用的区域清理出来建设机房或人工智能教室;拓宽资金渠道,与周边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最佳场所;争取大型企业赞助,为学生创造良好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或者将信息技术硬件、软件设施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便利。总之,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国家、社会在普及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资金帮扶和资源优势,最大化丰富学校基础教育硬件、软件资源,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环境;同时强化课程管理和引导,设置专门机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教学设备维护工作,针对机房管理和维护建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和考评制度。

(五)完善课程教学队伍

师资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一大因素是教师综合水平不高。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师生比例失调。当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队伍主要有两个渠道——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转行,学历较低,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信息科学教育;学校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兼职较多,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并不上心,严重阻碍学生系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缺少完善的培训制度。信息技术教师很少获得深造学习机会,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一知半解,很难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难以与数语外等科目相提并论,信息技术教师福利待遇明显低于其他任课教师,所以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完善课程教学队伍,壮大课程师资力量。首先,完善师资结构。改善老龄化教师结构,学校大胆起用年轻教师,注重改革创新精神,保证老中青科学搭配年龄结构;增加信息技术教师招聘途径,聘用信息科学专业教师,针对专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特招活动,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素质;重点考查新入职教师信息技术演示、师生互动、项目式教学、活动组织、实践操作等内容,同时进行一对一追踪辅导,实施导师制,安排新教师快速熟悉机房环境和多媒体上课氛围,从而更快承担教学任务。其次,重视考核培训。强化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提高培训次数,每年保证3次培训机会,同时学校组织培训班、教学评奖等活动,召开技能交流会,保持教师思想先进性,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始终处于最前沿发展阶段;学校在每年教师考核环节增设课程软件、硬件设施利用率的项目,综合评估教师项目教学、演示实验、构建课程资源网的能力。最后,保障合法权益。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地位,确保信息技术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同样的权利、薪资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课程教学。

(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以讲、学、考为主,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导致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方法、情感价值、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文化课式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课前环节,利用微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教学背景,让学生感受动态的教学场景;课中环节,借鉴“项目确立—计划拟订—活动探究—作品生成—成果评价”项目式教学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信息素养;课后环节,教师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设置基础型、拓展型、实践型作业。总之,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加深对信息素养的理解。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在确保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重点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以信息素养为核心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因为国家的大力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学校应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理解信息技术课的内涵和核心素养特点,通过提升课程重视程度、转变课程教学理念、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环境、完善课程教学队伍、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稳定向前发展,为学生后续学习、生活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素养学校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