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与生命教育的现状和相关分析

2022-12-10纪红梅张添铭天津市静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天津3060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30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因子差异水平

纪红梅张添铭(.天津市静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天津 30600;.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天津 3003)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落实,要求我们关注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发现,2004 至2017 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在逐渐变差,但变化速度较为缓慢[1]。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父母教养方式、隔代教养、教育思想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因此,需要在农村开展调研,以便提出更适合其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由于中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身心状态快速变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危机事件的突然来袭,面临的不确定事件、挫折与压力不断增多,导致心理问题与极端事件随之增多,促使社会各界意识到提升学生抗逆力的重要性。抗逆力(resilience)也称为“心理弹性”“心理韧性”“复原力”,指个体遇到挫折、困难、灾难事件时,能够忍受并摆脱逆境或挫折的打击,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2]。国内外多项研究发现,抗逆力在压力应对及学校适应方面具有促进作用[3]。

生命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有价值的教育活动[4]。开展生命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科学地应对突发事件,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有效应对生活中的难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农村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与抗逆力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抗逆力提供新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天津市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3500 份,回收3400份问卷,回收率为97%;剔除规律性作答、漏选等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293 份,有效率为96.86%。其中,男生1692 人(51%),女生1601人(49%);小学段737 人(22%),初中段1625 人(49%),高中段931 人(28%)。

(二)研究工具

1.一般人口信息资料问卷

基于前人的文献设计,调查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年级、学段等人口学信息。

2.抗逆力量表

本研究采用的是沈之菲[5]翻译发表的美国加州儿童健康调查问卷中的抗逆力量表。此量表包含49 个条目,包括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两部分。采用1(完全不符合)至-4(完全符合)四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抗逆力水平越高[6]。经检验,本量表的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97,效度良好。

3.生命教育现状问卷

基于前人的文献设计,研究者设计生命教育现状问卷,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现状和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等问题。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7.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抗逆力现状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农村学生抗逆力的平均分为156,抗逆力总体水平较高,外在保护因子水平高于内在保护因子水平,但是不同群体间的抗逆力水平差异较大。(见表1)

表1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量表得分情况(单位:分)

通过学段、抗逆力水平的交叉表可知,小学段学生的抗逆力水平高于初中段和高中段学生的抗逆力水平。(见表2)

表2 不同学段的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得分情况(单位:分)

(二)抗逆力在生命教育变量上的差异

1.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开展生命教育时间上的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开展生命教育时间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事后比较发现,开展生命教育的时间越长,学生的抗逆力水平越高。(见表3)

表3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开展生命教育时间上的差异

2.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教师渗透生命教育的情况上的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教师是否渗透生命教育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事后比较发现,教师渗透的生命教育内容越多,学生的抗逆力水平越高。(见表4)

表4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教师渗透生命教育的情况上的差异

3.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生命教育方法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事后比较发现,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抗逆力达到平均水平,参与专题讲座和课堂教学接近平均水平,而其他方法低于平均水平。(见表5)

表5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4.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上的差异

通过t 检验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上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即参与过主题活动的学生抗逆力水平更高。(见表6)

表6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上的差异

5.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讲座次数上的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参与讲座次数上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事后比较发现,参加讲座次数在三次以上的学生的抗逆力水平能够达到平均水平,参加讲座次数越多的学生抗逆力水平越高。(见表7)

表7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讲座次数上的差异

6.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读本上的差异

通过t 检验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是否有生命教育读本上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即有生命教育读本的学生抗逆力水平高于没有生命教育读本的学生。(见表8)

表8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读本上的差异

7.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困惑求助对象上的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求助对象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事后比较发现,求助父母和老师的学生的抗逆力水平能够达到平均水平,而通过自己想和使用其他方法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见表9)

表9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生命教育困惑求助对象上的差异

(三)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个体对生命的认知上的差异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8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生命有一定的了解,12.5%的学生认为对生命不太了解,认为根本不了解生命的学生仅占0.5%。总的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方差分析可知,抗逆力及各因子在对生命的了解程度上均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事后比较发现,对生命有一定了解的学生的抗逆力水平高于对生命认知不清的学生,且达到平均水平。因此,对生命越了解,抗逆力水平越高。(见表10)

表10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个体对生命的认知上的差异

(四)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个体对生命的认识来源上的差异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70%以上的中小学生认识生命源自家庭、学校和书籍,使用电视、手机等媒介资源少于家庭、学校等途径。从不同学段分析,高中段更倾向于通过读书和手机等媒介,而小学段和初中段倾向于家庭和学校。(见表11)

表11 不同学段对生命的认识来源情况(单位:人)

通过t 检验分析发现,抗逆力及各因子在对生命的认识来自学校、家庭、书籍等方面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生命的认识来自学校、家庭、书籍的学生抗逆力水平高于未选择以上途径的学生。在是否选择媒介上,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子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而外在保护因子和抗逆力水平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见表12)

表12 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在个体对生命的认识来源上的差异

(五)面对挫折的选择

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70%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要继续努力,而16%的学生表示害怕家长和老师对自己失望。小学生大多认为,自己要更加努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杀的行为。而学段越高越理解因受批评自杀的行为,这与他们担心他人对自己失望有关系。(见表13)

表13 不同学段农村中小学生面对挫折的反应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一)现状特点分析

1.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与生命意识现状特点

研究表明,本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水平相对较高,外在保护因子水平略高于内在保护因子水平,这与冯维峰[7]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学生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得到关心与支持,同时也需提升内在保护能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获得的关心明显多于通过学校与朋辈,而在家庭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即在家庭活动中承担的责任与作出的贡献少于在学校与朋辈群体中参与的有意义活动,这和大多数农村家长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缺乏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陪伴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的现实相吻合。

研究证实,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能够处理突发的生命安全事件。但是少数学生缺乏对生命的了解及应对突发事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挫折与困境时,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消极心理,不能理性地对待挫折事件。

2.农村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特点

农村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时仍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当学生面对生命教育困惑时,小学生的求助对象多为家长,而中学段为书籍或媒介,这表明学校对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供给不足,尚未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现阶段的生命教育多为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校园文化等内容中的零散素材,专门供中小学生使用的生命教育读本或系列课程匮乏;第三,部分学校定期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或专题讲座,教育形式与途径单一,部分学生在生命教育活动中的收获较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8];第四,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均会渗透生命教育,但是教师生命教育的专业性不足,尚未接受过系统的生命教育培训。

3.抗逆力在生命教育变量上的差异

农村中小学生的抗逆力在生命教育开展时间、教师渗透生命教育情况、生命教育方法、是否参与过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生命教育讲座次数、有无生命教育读本等生命教育变量上均存在差异,表明个体接受生命教育的时间、途径、方法与求助对象等生命教育因素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抗逆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生抗逆力的培养策略与建议

开展生命教育能有效提升抗逆力,但当前农村地区的生命教育存在生命教育理念匮乏、知识储备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协同育人等问题。因此,为改善生命教育,提出以下四点提升学生抗逆力的策略与建议。

1.丰富生命教育内容,融入抗逆元素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全人的教育,应以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不断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涵盖生命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应急防灾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抗逆力元素,有效提升学生的抗逆力。

2.开发生命教育方法,注重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技能的锻炼与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通过多途径给予学生体验与实践的机会,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将心动化作行动。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与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设计体验性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在过程中多参与、多体验、多思考。

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形式新颖、效果显著的生命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加强与校外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科普基地等的联系,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3.开发生命教育素材,创新知识载体

生命教育知识读本和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利用各类学科及生命教育相关的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不断学习、总结、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开发与创新适合该学段学生使用的新知识载体。对小学段学生,宜采用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来展示生命教育内容;而对中学段学生,可适当增加引发思考与研讨的内容。

4.提升生命教育能力,家校协同育人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在开展生命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长应注重提升自身的生命教育能力与素质。父母应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内在潜质,有意识地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小组研讨、参观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同时,借助开设家长学校、建立家委会等多种方式拓展资源,定期组织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沙龙、家访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猜你喜欢

因子差异水平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张水平作品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作家葛水平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