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 内容重构
2022-12-09
张桂银:辽宁省语文教研核心团队骨干成员、大连市骨干教师、全国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大连南金实验学校高级教师
很荣幸能参与此次论坛。我想从写作教学内容重构这一角度与大家进行一个分享。首先,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现行的统编教材已经为我们设置了36个非常具体的写作学习任务模块。可是,当我们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既定的编写顺序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时,就会发现一些问题,比较典型的有两个:一是某些任务模块所出现的教学时间点与学生实际的写作学习需要出现了偏差,比如在记叙文写作中,我们应最先对学生的审题、立意和选材进行指导,但是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出现得较晚;再比如某些任务模块,它所涉及的教学维度、能力目标非常丰富,我们注定无法在一课时之内将其落实完成。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就有必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一线的教学实际,尤其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和重构。我们尝试着运用调序、合并、分解这三个主要策略对统编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内容进行再建设。
什么是调序呢?就是把学生在写作学习中最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放到前边去讲,把需要长时间积累和养成的内容放到后边去讲,或者逐课进行渗透。
什么是合并呢?就是当几册教材中出现相似度、重合度比较高的内容,我们会将其合二为一。比如七上出现过“写人要抓住特点”,七下又出现了“写人要突出精神”,然而我们在实际写作中会发现这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写人就必须做到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的统一。因此我们就可采取合并的原则,取其精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约课时。
什么是分解呢?就是当一个任务模块的体量非常大、所含能力训练点非常丰富的時候,我们就要将其拆解。因为编者在编写统编教材时需要讲究一定的学理性,那在内容上就必然显得面面俱到,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讲究实效性,就必须做到一课一得,不能贪多。举个例子,像《学会记事》,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段指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写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在第二课段中启发学生选择身边素材,写出真情实感,在第三课段中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添枝加叶,充实文章叙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