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语文纪事
2022-12-09顾之川
作者的话: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21—2022)总决赛暨颁奖典礼10月31日在沈阳举行,使我有机会重访沈阳,参观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同泽女子中学、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在北陵公园内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发思古之幽情,在鹿鸣春品尝辽菜,领略东三省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风貌,感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对辽宁语文教育也有了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顾之川,曾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评委。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及汉语史研究。已发表训诂学、近代汉语、语文教育学等论文40余篇。
一、辽宁语文教育的
辉煌岁月
新中国成立初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号角最先在辽宁吹响。东北是最早的解放区,1948年11月沈阳解放,1949年8月27日,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成立,辖区包括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热河六个省及沈阳、长春、哈尔滨、旅大、鞍山、抚顺、本溪七个直辖市。1950年2月,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举行东北地区中学国文教学研讨会,时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作总结报告,涉及东北地区中学国文教学的现状、任务、教材教法以及国文教员的学习等问题。《人民教育》1950年5月1日创刊,第2期便以《改革我们的中学国文教学》为题,发表了这篇总结报告。“编者按”说:“二月间,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召集了全区各省、市中学国文教学研究会议,这篇稿子便是那个会议的总结。它对中学国文教学的任务、教材、教法以及中学国文教师学习等问题,都提出了改进意见。虽然这是东北一个地区的总结,但对全国中学国文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参考。”这篇文章实际上起到了为新中国语文教育奠基的作用,因而作为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经典文献,被编入我主编的《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大系》第2卷。
董纯才(1905—1990),湖北黄石人,著名革命教育家。1928年到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今南京晓庄学院),任生活指导员的助手。1930年春,应陶行知之邀到上海,与高士其等编写《儿童科学丛书》10余种,其中《凤蝶外传》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1937年到延安,任编审科副科长,亲自编写小学语文课本和农民识字课本。1946年6月到哈尔滨,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组织翻译出版苏联中小学教科书,同时根据国情实际需要,亲自主持和参与编写中小学课本。1951年至1953年任东北教育学院(今沈阳师范大学)院长。1952年调至北京,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和临时党组书记、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第一任会长。代表作有《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卷”。
吴伯箫(1906—1982),山东莱芜人,著名散文家、教育家,曾任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务长,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1953年,毛泽东指示,要多调人编写中小学教材。中学语文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吴伯箫因周扬称他“既懂文艺又懂教育”,1954年1月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曾任副社长、副总编辑,兼《文艺学习》和《语文学习》编委。从此,吴伯箫成为叶圣陶的得力干将,也是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的一线总指挥。《叶圣陶日记》中写道:“下午到社中,与吴伯箫谈。吴今后主持语文室编辑文学课本之工作,聆其所谈似颇有办法。”叶圣陶在《〈吴伯箫散文〉序》中说:“他为人诚恳朴实,表里如一,是全社同志共有的印象。我们俩经常讨论语文教材的编撰,有时似乎谈得极琐屑,近于咬文嚼字。其实决非咬文嚼字,准确的意思和准确的记载非由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不可,所以一个词也不能随便,一处语法错误也不能容许。在这方面从严些,对学生的语言、认识、品德都有些好处:这是伯箫同志和我共同的信念。”
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学校贾桂枝、李铎等老师开展“集中识字教学法”实验,采取“集中教、分散练”“识字、阅读分步走”的方法,先识字再读书,学一批字,读一组课文巩固识字;再学一批字,再读一些课文,从而建立形、音、义的联系,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学生两年内就能比较轻松地掌握2500个汉字。1960年,教育部批准在全国所有试行十年制学校的一、二年级采用“集中识字教学法”教学识字,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了相应的集中识字课本。1960年4月,辽宁省委在该校举行“集中识字”教学经验现场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磐石到会并讲话。教育部转发“集中识字”教改调查报告。“集中识字教学法”被写进1963年版《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1979年,辽宁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1980年7月,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大连成立。叶圣陶、吕叔湘发表书面讲话,董纯才发了贺信。1984年1月20日,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与原辽宁教育学院决定,将会刊《语文教学研究》更名为《语文教学论坛》,作为全国中语会会刊。吕叔湘会长重新题写了刊名。吕叔湘、罗竹风、苏灵扬、张志公、蒋仲仁等任顾问,刘国正任主编,刘国盈、于漪、于忠孝任副主编。在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国中学语文教育许多重要文章、消息均由此发布。1985年1月,辽宁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韩宏宇执笔)的《坚持改革,不断前进》发表于《中国教育学会通讯》第1期。
二、享誉全国的辽宁语文人物
1980年代以来,辽宁陆续涌现出三位在全国语文界具有广泛影响的旗帜性人物,一是欧阳代娜,二是魏书生,三是包全杰。
欧阳代娜,1930年生,广东南海人。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1942年至1946年,先后在延安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延安大学预科班学习。1946年起,先后在延安中央办公厅、北京中央统战部、对外联络部工作。1961年后在辽宁鞍山第十五中学任教。1977年冬天,欧阳代娜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刘佛年校长“初中阶段语文能力基本过关”课题实验。1978年春,在辽宁省教育厅赵天副厅长的支持下,她开展教改实验和教材编写,逐步总结出“自学式教学模式”,梳理出40个语文知识点和98个语文能力训练点,不仅融入她主编的初中语文课本《阅读》《写作》(共12册),而且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收录。1981年4月,在“西湖笔会”上,她和钱梦龙分别讲授《孔乙己》《愚公移山》研究课,并与章熊、钱梦龙作专题报告。她曾主编《延安教育研究》《我们从延安走来——延安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纪实》。最近,我任编委会主任的“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家口述实录”收录有“欧阳代娜卷”。欧阳代娜曾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东三省中语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中语会副理事长、顾问,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國及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
魏书生,1950年生,河北交河人。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曾任辽宁盘山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书记,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共产党十三大至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1982年,他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傅国钧等人《魏书生语文教学调查报告》被编入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研究》第二集。1983年11月,他首次登上全国中语会年会作大会发言。1984年7月,全国中语会在大连旅顺召开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座谈会,吕叔湘会长主持会议,称赞魏书生“不仅教书,而且教人,使不爱学习的爱学习,使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有信心,是个教育家。他克服了各种困难来教育别人,这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我很遗憾,没能很早认识他。我如果60岁,一定拜他为师,向他学习。”魏书生从此由辽宁走向全国。
包全杰(1941—1999),辽宁凤城人,蒙古族,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曾任辽宁省凤城市东方红小学校长、党总支书记,凤城市教育局局长,兼任辽宁省政协委员、省教改能手、全国模范教师等。1996年,他开展“循序作文训练”教学实验。主编《小学作文教学循序训练实验课本》(12册共80万字)。经过三轮18年实验,这套教材被全国15个省市三千多所学校采用。辽宁省委、省政府曾发布《关于向人民的好校长包全杰同志学习的决定》,其事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播发。
与语文教育有关的辽宁籍人物还有:孙郁(本名孙毅),1957 年生,辽宁大连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今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鲁迅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代表作有《鲁迅忧思录》《鲁迅与周作人》等。郑国民,1967 年生,辽宁建平人,1988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后考入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代表作有《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等。
三、与辽宁有关的语文课文
1.语文教材中的辽宁元素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1940—1962),湖南望城人。辽宁是雷锋精神和雷锋文化孕育和形成的地方。他先后在多地生活和工作,直到1962年8月在辽宁抚顺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这一天也被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辽宁现有“鞍钢雷锋纪念馆”“营口市雷锋文化博物馆”“铁岭雷锋纪念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抒发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感和对故乡的眷恋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杨利伟《太空一日》(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讲述了作者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的经历。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绥中人,少将,特级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被誉为“航天英雄”。
蔡年迟、蒲海洋《一着惊海天》(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记录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首架战斗机成功着舰的经过。说起辽宁舰,就不能不提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罗阳(1961—2012),辽宁沈阳人,曾任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曾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著名建筑学家。1928年8月,他和夫人林徽因应张学良邀请,在东北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林徽因是东北大学校徽设计者。
穆青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记录了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工作期间的先进事迹。1955年3月至1956年底,焦裕禄曾在大连起重机厂工作,大连现有“焦裕禄事迹展览馆”。
郭小川(1919 —1976),东北大学工学院毕业。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诗人,他的代表作《团泊洼的秋天》曾入选语文教材。语言学家刘半农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曾为东北大学校歌作词,并邀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曲。
2.全国性语文活动中的辽宁智慧
辽宁省中语会、小语会积极参加或承办全国性语文会议。1979年12月,全國中语会在上海成立,原辽宁教育学院教研部林雨霖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中语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语文教学在前进》、第四届年会论文集《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选粹》均收有于忠孝、欧阳代娜和魏书生的文章。《我和中语会》收有欧阳代娜、魏书生、孟庆欣、池军华的文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1980·大连);全国中语会“中学语文教改座谈会”(1984·旅顺);全国省会直辖市语文课堂教学大赛(2005·大连)、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2006·沈阳)、全国中语会中学生读书竞赛夏令营(2008·大连)等。辽宁省中语会还是“东北三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发源地
在我国教育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曾激励着无数青少年学子刻苦读书、报效祖国,这句话发源于沈阳。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六伯父周贻良离开江苏淮安,到奉天省银州(今铁岭)银冈书院读书。当年秋天周恩来到了沈阳,投奔其四伯父周贻赓(时任奉天省度支司俸饷科长),入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记载:有一次,在修身课上,魏校长提问:“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答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赞许道:“有志者当效周生。”周恩来现存最早的一篇文章是《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文中说:“师之口讲指画,友之朝观夕摩,何为为吾相切而相劘?非即欲吾受完全教育,成伟大人物,克负乎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耶?”国文老师批语:“教不如此不足以言教,学不如此不足以言学,学校不如此不足以言学校,文章不如此不足以言文章。”周恩来1913年7月毕业,因四伯父调至天津,周恩来考取南开中学。临别时,历史老师高亦吾书赠周恩来“翔宇”(周恩来字翔宇即源于此),周恩来书赠“同心努力,前程万里指日登”。今沈阳市大东区东顺城街育才巷10号辟有“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铁岭市银州区红旗街道银冈社区建有“周恩来纪念馆”。
此外,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在辽宁。1625年,努尔哈赤改沈阳为“盛京”,开启“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辉煌。九一八事变的枪声在沈阳北大营响起,中华民族从此拉开14年抗战序幕。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驰骋于辽宁大地,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张学良(1901—2001)因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介石联共抗日,促成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新中国成立后,辽宁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共和国长子”。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金属国徽,新中国第一炉钢、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个水下机器人、第一台CT机等上千个“第一”,新中国立国之战抗美援朝,等等,无不见证着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