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月的浪漫约会
2022-12-09
诗中的月传递着孤寂的思绪,词中的月如画般展开,故事中的月有着神秘的面纱……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不论时代如何进步,月深植于我们心中的情怀不会变。
月·唐诗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诗意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着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不敢和月亮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急促。相隔遥远,不知如何约定相聚的日子,我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傻傻地站着。
品读
诗人文笔流畅,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我们能清楚地看见诗人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月·宋词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宋〕米 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诗意
千万年的涟漪仍荡漾在这片清净隔绝的地方。海岱楼很高,往下可以俯瞰秦淮河的尾端。天与水合为一体,像是从月亮上的广寒宫来看人间一样。
雾色蔼蔼中出现海市蜃楼,巨鳌托举着三座大山浮出水面,月亮立刻随着一同出来。月亮圆得像宝珠一样的时候有着异样的气息,现在的它就仿佛一颗价值千金的夜明珠。
品读
词的上阕首先从海岱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入手;“下瞰秦淮尾”,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海岱楼之高,让人惊叹。“水浸”二句承“下瞰”,转而描写碧天浸沉在水中,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联想到“广寒宫阙”,引出一个“月”字。下阕则以想象、比喻等手法,描绘了明月初升、如梦如幻的水上奇观。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突出了题目“海岱楼玩月作”。
月·背景
贝多芬谱写
《月光曲》
多少年来,关于《月光曲》的创作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然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月光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写于1801年,曲子初版上有“奉献给朱丽叶”的字样。朱丽叶生于贵族家庭,而贝多芬作为音乐家,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门第的鸿沟使他们不得不分手。这时贝多芬又患了耳疾,内心十分痛苦,《月光曲》正是作者当时苦恼心境的反映。
几乎没有一首名曲像这首奏鸣曲那样,因“月光”而名满天下。关于《月光曲》曲名的由来众说纷纭,但说法最多的是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形容这首乐曲的第一乐章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贝多芬称这部作品“好像一首幻想曲”。
月·习俗
跳月亮
◎王忠范
鄂温克人特别重视元宵节,不但挂冰灯,放鞭炮,还要吃象征团圆的牛羊肉双喜丸子和类似馄饨的汤包,祈愿月圆、家圆、人圆。这天更是谈情说爱的日子,年轻人总要欢聚在一起跳月亮、唱情歌,表达爱情和欢乐。据说很早以前,从山上下来的一个年轻猎人与牧羊姑娘相遇在元宵节之夜,一见钟情,便跳月亮,喜结良缘,过上了美满的日子。这样,跳月亮的习俗就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随村里教师哈尔其嘎先生来到学校的操场上,只见穿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早早就欢聚在这里。哈先生说,以前姑娘们常常拿着自己用桦树皮做的小包、小盒、小篓等走来走去,表现鄂家姑娘的心灵手巧。如果小伙子看中哪个姑娘,就抢走她手中的桦皮制品。假若姑娘也喜欢这个小伙子,就会装作追回桦皮制品的样子,双双追跑。如果姑娘觉得小伙子不是意中人,就不追不撵,那小伙子便会托人把桦皮制品悄悄送回来。
草原上的月亮升高了,大如玉盘,皓似明镜。奶皮子一样的月色里,大家排起队列,男的把奶酒举过头顶,女的捧起哈达,沐浴温暖的月光,享受圆润的纯洁。然后,共同供月、拜月、敬月,祈愿祝福。
篝火点燃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分外响亮,蹿起的火苗像红袍少女腾空而起。大家围成月亮形的大圆圈,头顶圆月,面对草原,双臂一上一下地摇摆,手腕左右舞动,一步步旋转向前。男与女不时相互呼喊:“扎嘿扎,扎嘿扎……”一个大圈渐渐地分解成若干个小圈,小圈又变成两人一组男女对跳,节奏舒缓而又明快……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品读
文章介绍了鄂温克人在元宵夜跳月亮的美好习俗,表现了鄂温克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章交代鄂温克人的元宵习俗,介绍跳月亮这一习俗的由来,然后描写跳月亮的场景,运用动作描写,烘托出欢快的气氛。
月·画作
月下把杯图
《月下把杯图》由宋代画家马远所作,此画之妙在画家把重点描绘的山石、树木等景物安排在约占小半个画面的斜下部,以浓墨勾勒树木、翠竹、篱笆、山石等,与占大半个画面的远山、天空形成浓与淡、实与虚的对比。马远画画以“小中见大、以偏概全”闻名,画山水爱取边角小景,只画一角或只作半边之景,因此得名“马一角”,此画就是其只取半边景的代表作。
画面上的主人,体态轻盈,举止文雅,面如春风,手中把杯迎友,显得那么亲密愉快。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个侍琴上台阶的半隐文童。整幅画面主仆六人笔墨神态各异,颇具情趣。月下空旷的山林是那么的幽雅静谧,然而月色中,依旧挡不住这欢愉间的良辰和美酒。有诗句曰:“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似乎正是这个意境。观画之时,仿佛你我也被带入到画中那一刻。南宋宁宗皇后杨氏非常喜爱此画,留下了楷書诗句题跋:“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