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高原铁路运输实践教育改革*
2022-12-09程刚陈敏
程刚 陈敏
(1.西藏大学工学院;2.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珠峰研究院),西藏 拉萨 850000)
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2]。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构架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运用对应的语言工具描述工程问题,并应用于专业工程问题的方案解决中。实践教学作为本科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巩固理论教学成果,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满足新工科发展的需要。
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西藏的铁路事业比国内其他地区起步较晚,各项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异。因此,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原铁路运营类人才,已经成为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基于国内相关院校交通运输专业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了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展开相应的教学工作。但目前有的交通运输实践教学体系,主要还是满足一般铁路的运营需求为主,在高原铁路运输组织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更无法满足工程认证的要求[3]。随着川藏铁路的全面开工建设、动车组在拉林铁路(拉萨—林芝)的成功运营等均标志着高原铁路在西藏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化阶段。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选取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教学改革,力求进一步满足高原铁路对于运营类人才的需求,培养优质的工科人才,促进高原铁路运输发展。
1 实践教学要求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师资队伍、改进措施等,这些因素对于实现工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跟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工程教育强调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其核心价值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一定的复杂问题[4]。
根据工程认证的要求,交通运输专业在面向高原铁路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达到以下标准:(1)职业规范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有扎根西藏的奉献情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能够克服高寒气候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具备高原进行作业生产的能力;(2)要求具有分析、研究和解决高原铁路运营组织过程中面临复杂问题的能力;(3)要求具备针对高原铁路运输生产过程,通过文献查阅、信息技术等手段结合专业知识能够提出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运营策略和解决方案;(4)要求通过实施组织管理,发挥个体在团队中的协作功能,确保高原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5)要求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要掌握高原铁路运营相关的方针、政策,也要稳步跟上高原铁路运营技术的前沿与革新。
高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应对高原的恶劣气候,确保高原铁路运输组织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结合西藏人文,实施具有高原特色的客运组织方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依据实际的高原铁路运输组织状况,运营技术和管理方面体现创新意识。
2 实践教学现状
2.1 教学体系方面
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既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一般铁路运营需求上构建起来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5]。第一,实践教学在本科培养计划中的占比不高,在教学中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中更加侧重规划与管理方面的教学,而工程知识方面的教学存在不足。第二,实践教学在实践环节组成、实践目标等方面越来越无法满足高原铁路运输组织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亟需将先进的高原铁路运营理念和技术纳入铁路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范畴。第三,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应对高原铁路运营的非正常状态下的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存在短板。在西藏运营的高原铁路跟一般铁路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运营的环境极其恶劣,因此培养学生应对特殊气候条件下,确保高原铁路安全运营的能力至关重要。既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不利于满足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2.2 教学过程方面
在西藏,可利用的铁路资源较为稀缺,可供用于铁路运输人才培养的资源相当有限。基于此,铁路运输实践基地建设的困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另一方面,双师型导师严重缺乏。这两种困难诱发了实践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的其他困难,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6]。
表1 实践基地运作存在的问题
2.3 教学师资方面
承担实践教学的教师一般应以双师型教师为主,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具备工程实践背景。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是高等院校毕业以后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工程实践背景极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双师型教师占比的要求。铁路运输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极强。这种对指导教师的实践性要求还体现在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上面,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前沿的铁路运输工程技术,还需要教师掌握客货运组织技能,即成长为兼具工程性和管理型复合教学技能的教师[7]。
3 实践教育改革途径
3.1 实践教学设施配套
依据表2中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研究,对交通运输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在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于实践教学基本的质量要求,还需要兼具地方特色,面向高原铁路发展服务。随着高原铁路运营技术的发展,传统实验室既有的试验设备只能满足部分验证性实验的要求,在满足学生创新型实验需求方面则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列车调度实训为例,既有的实验设备只是模拟了普速客货列车的运营状况,而对于高速列车的运营模拟缺失;其次,对高寒气候对列车运营组织的影响模拟存在不足的状况。为了弥补实验室设备不足的状况,可以依托对口援藏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开展网络实验,一方面可以减低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费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分利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优质的实验室资源。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青藏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协作和联系,从人才培养入手,加强与拉萨车务段、拉萨站等生产单位的协作,进一步构建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
3.2 实践教学师资强化
针对实践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一方面,对铁路运输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强化,力求实现高校与企业实践教师在知识结构中的互补,补齐短板。学历结构的不合理是制约实践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弥补高学历和高职称在实践教师的占比不足,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实践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的计划的同时,也积极鼓励承担理论教学的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积极的投入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确保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力求形成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均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8,9]。
3.3 实践教学资源优化
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深入分析高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原有课程资源的特征,利用实际操作与观看图片视频的形式,将以岗导学融入带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同时针对校企合作急需加强的局面,在高校实验室平台建设中强化实践技能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将企业亟需的实践技能引进校园,让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要求和就业后的实践技能要求无缝对接,以实践技能要求与需求来构建学生、学校、企业沟通的桥梁并形成联动机制[11]。
3.4 实践教学形式丰富
引入“互联网+”理念,通过虚拟仿真、慕课教学等形式丰富实践教学的途径,可以更好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方面的制约,学生可以自主的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12]。特别是回放环节,对于学生巩固实践技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导师制,实施双向选择,提高学生的积极能动性,限定每名导师所指导的人数为5人及其以下,进一步确保教学质量。
3.5 实践过程监督强化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新工科人才培养达成度的重要依据。在既有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联性考虑不足,与此同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性重视不足。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需要引入企业实践教师的共同参与,继而在毕业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毕业设计(论文)需要的素材和资料进行收集以外,还需要更为直接的实践。这种实践技能最大限度的跟毕业设计(论文)关联,力求实现实践教学成果与学生毕业能力达成的统一。(2)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督,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督导机制,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做到论文修改记录的规范,将每一次指导记录进行存档管理。(3)毕业论文质量监督,在论文的评阅环节和答辩环节增加企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参与,让论文充分吸纳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意见,确保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4 学生实践能力达成
为了切实解决高原铁路发展过程中对运营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需求,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落实以岗导学理念尤为关键。以岗导学中的岗是指,高原铁路在客运和货运环节中涉及的多个岗位,包括调度、接发列车、售票、信号、调车等多个岗位;学的内涵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原铁路生产相关的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强化技能型的实践教学内容[12]。西藏大学面向高原铁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在实施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把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作为核心,以实践学习产出为导向,以岗导学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理论教学直接贯穿到实践的过程中进而促进学生“职业人”的转变,这种导向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和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评估标准。
新工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特征要求交通运输职业人才培养必须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交通运输行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与专业技能进行分析,依据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技能的要求,构建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体系确定了职业道德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规划能力、勘测设计能力、建造能力、监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11 个方面的专业就业基本能力,具体如表2所示[13-15]。
表2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能力体系
5 结论
高原铁路运输组织属于铁路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在面向工程认证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以岗导学的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目标和高原铁路岗位要求为导向,从实践教学设施配套、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监督,确保学生培养质量,进而满足工程认证的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挖掘高原铁路运输过程中对人才培养实践技能的要求,力争形成独具高原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可以为相关的高原铁路运营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最终促进高原铁路在西藏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