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09史静琴潘晶晶宋振华

广西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躯干肢体

冯 兵 史静琴 杨 斌 潘晶晶 宋振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省海口市 570208)

脑卒中的发生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不良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有关,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易遗留后遗症等特点[1-2]。脑卒中患者因中枢神经损伤,易出现躯体感觉和运动传导障碍,进而引发运动模式异常,对后期的临床康复造成不利影响[3]。躯干控制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核心稳定性,进而增强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最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控制能力恢复的常用训练手段[4]。全身振动训练可通过全身或局部的肌肉振动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适应性改变,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具有一定的效果[5]。然而,目前有关将全身振动训练与躯干控制训练联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探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6]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头颅MRI或CT确诊;(2)为初次发病的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且患者接受过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临床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接受康复治疗;(3)病程为1~6个月,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处于疾病稳定期,可接受动作性指令,可配合完成康复治疗及评估。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者;(2)合并有严重心力衰竭、肾衰竭或脑部肿瘤者;(3)近期做过开颅手术者;(4)健侧肢体明显残疾者;(5)合并癫痫者;(6)严重骨质疏松或骨科疾病者;(7)上肢严重痉挛者;(8)治疗依从性较差或不能配合锻炼者。将9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康复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拥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康复护士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1)对照组采用躯干控制训练:① 仰卧位训练。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并拢,屈髋屈膝90°,双下肢左右摆动,尽量碰触床面,缓缓摆动,10次/组,3组/d。② 坐位训练。患者取坐位,双手依次够取物体,首先身体转向左侧用左手够取物体,成功后回复原位,然后身体转向右侧用右手够取物体,成功后回复原位,5次/组,6组/d。③ Bobath球训练。患者坐于Bobath球上,双足着地,治疗师手扶患者身体,协助患者保持躯干平衡稳定,然后再前后左右缓慢摇动Bobath球,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平衡反应,10次/组,6组/d。(2)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振动训练。采用声波全身振动训练仪(SONIX Technology Co.,Ltd.,型号:SW-VM10)进行训练治疗,开启全身振动模式,频率为15 Hz,振幅为5 mm,患者站立于振动仪上,双手扶手栏,然后启动仪器,持续振动3~5 min,1次/d。两组患者每周均训练5 d,共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厚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型号:IU-22)测量两组患者训练前1 d及训练结束后1 d的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厚度。为减少呼吸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每次测量均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值。

1.3.2 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量表[7]评估两组患者训练前1 d及训练结束后1 d的肢体功能。(1)FMA量表包括上肢功能维度(33个项目)和下肢功能维度(1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可计0分、1分、2分,顺次表示“不能做”“部分可以完成”“可以充分完成”, 量表总分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2)FIM量表包括认知功能维度(5个项目)和运动功能维度(13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功能依赖情况进行界定,分值为1~7分,1~5分表示需要他人予以不同程度的监护或身体接触性帮助,6分、7分分别表示有条件地独立完成或完全独立完成所有活动。其中认知功能总分35分,运动功能总分91分,量表总分计12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越好。

1.3.3 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8]评估两组患者训练前1 d及训练结束后1 d的平衡功能。该量表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可计0分、1分、2分、3分、4分,顺次表示“需要中度或较大帮助才能站起来”“需要较小的帮助能够站起来或保持平衡”“用手帮助且经过几次努力后能够站起来”“用手帮助且能够自己站起来”“不用手帮助即能够站起且能够保持稳定”,量表总分计5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功能越好。

1.3.4 躯体控制能力:采用Sheikh躯干控制量表[9]对评估两组患者训练前1 d及训练结束后1 d的躯体控制能力。该量表包括“在床上转向偏瘫侧”“在床上转向健侧”“从卧位坐起”“坐位保持平衡”4个维度,每个维度5个项目,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可计1分、2分、3分、4分、5分,顺次表示“不能完成”“全部借助外界帮助完成”“大部分借助外界完成”“部分借助外界完成”“可独立完成”,每个维度得分为25分,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躯体控制能力越强。

1.3.5 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训练结束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行走障碍、侧屈障碍、握笔障碍、平衡障碍等。

1.3.6 满意度:在脑卒中患者训练结束后1 d,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康复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分为治疗体验、治疗效果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为0~50分,总分共100分。根据总分评价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满意度,其中总分<70分为不满意, 70~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体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厚度的比较 训练前1 d,两组患者腹横肌、多裂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结束后1 d,两组患者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厚度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观察组的厚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腹横肌厚度和多裂肌厚度的比较(x±s,mm)

2.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比较 训练前1 d,两组患者FMA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结束后1 d,两组患者FMA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观察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比较(x±s,分)

2.3 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和躯体控制能力的比较 训练前1 d,两组患者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结束后1 d,两组患者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和躯体控制能力的比较(x±s,分)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训练结束后1个月内,观察组发生握笔障碍1例,平衡障碍1例;对照组发生行走障碍4例,侧屈障碍2例,握笔障碍5例,平衡障碍2例。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7.08%(χ2=9.560,P=0.002)。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训练后,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77.08%(χ2=9.846,P=0.002)。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运动障碍是该病最常见的后遗症,以偏瘫步态为主要表现。约40%的脑卒中患者可发展为重度残疾,这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0]。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逐渐降低,但是由该病引起的运动功能及机体功能障碍仍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寻找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腹横肌、多裂肌可作为反映腰腹部核心肌群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当脑卒中患者腹横肌和多裂肌的厚度减小时,其腹部核心肌群稳定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11-12]。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易出现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异常及躯体感觉障碍,进而发生肢体功能、平衡功能、躯体控制能力下降,这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大[13-15]。而肌肉病变、神经病变、肌腱损伤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引发行走障碍、侧屈障碍、握笔障碍、平衡障碍等多种并发症,最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造成了不利影响[16]。康复训练可通过对机体功能受损患者开展科学干预,减轻患者因机体损伤导致的痛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其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17-18]。

躯干控制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19]。全身振动训练通过反复刺激初级肌梭传入纤维末梢的兴奋性,提升运动神经的冲动幅度和频率,发挥增强神经肌肉的功能效率、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另外,全身振动训练还可以刺激并扩张微小血管,改善肢体的血供,达到促进肢体运功功能恢复的目的[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使用躯干控制训练相比,躯干控制训练结合全身振动训练可增加脑卒中患者腹横肌和多裂肌的厚度,改善肢体功能、平衡功能、躯体控制能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康复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均P<0.05)。究其原因,躯干控制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肢体控制能力,而全身振动训练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故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相比,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平衡功能、躯体控制能力,促进患者恢复,效果显著。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并且未阐明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的具体作用机制。今后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躯干肢体
树与人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