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匹配追踪算法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

2022-12-09刘汉卿陈维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2年6期
关键词:子波时频高分辨率

刘汉卿 罗 明 孙 辉 陈维涛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0 引言

随着勘探精细化程度的深入,现有地震资料分辨率已远不能满足薄储层或小地质体等精细表征的要求[1-3],在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领域,时频分析、地震谱分解等处理技术[4-5]可从地震数据中发掘更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地震资料处理中较常用的分频技术包括带通滤波、STFT[6]、Morlet小波变换[7-8]、S变换[9-10]等,但受限于窗函数或核函数的性质,常规方法对信号在时频平面的刻画存在窗口效应、时频分辨率低和能量聚焦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精细化地震处理、解释的需求。而Mallat等[11]提出的匹配追踪(Matching Pursuit,MP)算法是一种信号稀疏表示方法,可自适应选择基函数进行信号分解[12-13],具有较高的局部自适应性和时频分辨率,避免了常规时频分析方法的弊端。基于MP算法的分频、高分辨率处理等技术也为储层的精细刻画提供了技术支持。

MP算法自提出以来,由其获得的瞬时谱高聚焦性相对于小波变换、S变换等得到进一步提高,具有更强的瞬时谱聚焦性和更高的时频分辨率,可更充分地挖掘信号的局部化信息,因此在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Zhang等[14]采用两步法MP算法,提取吸收系数等频变属性检测流体。冯磊等[15]利用MP寻找有利储层。黄捍东等[16]通过引入能量衰减因子和动态扫描方式提高了MP的准确性,并提取衰减梯度属性识别生物礁油气。宋维琪等[17]应用MP重构技术有效预测了薄层砂体。张繁昌等[18]基于楔形模型瞬时谱特征,提出砂岩尖灭线高精度识别方法;并依托MP算法,进一步提出振幅随频率变化的剖面构建方法,且完善了地震信号分频技术[19]。以上学者都为MP算法的应用及推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由于MP算法可实现信号的自适应分解,并得到高分辨率的时频谱,则可尝试通过MP算法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以利于薄层识别等。本文基于MP算法基本原理,详述了相对保幅AVF(振幅随频率变化)剖面的构建方法,有效避免了AVF剖面的同相轴弯曲现象,解决了MP分频重构难题;在此基础上,对MP算法做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充分保留原始地震数据低频成分的基础上,对时频原子的时频谱进行能量的重新分配,提高原始数据本身存在的高频成分,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增强了对薄层等小地质体的分辨能力。

1 方法原理

1.1 匹配追踪基本原理

MP算法的核心是利用基函数建立超完备原子库[20-21],将地震信号自适应分解并表示成有限个子波的线性组合。假设D={gγ(t)}为由一系列时频原子组成的超完备子波库,γ是子波库中各匹配子波的时移tn、主频fn和相位φn构成的集合,这里n表示对应序号。从子波库选取与待分解信号s(t)最匹配的子波gγ0(t),且满足

|STGγ0|=max|STGγ|

(1)

式中:S为s(t)构成的信号向量;Gγ0为匹配子波gγ0(t)构成的列向量。

经过一次迭代后,可将s(t)表示为

s(t)=[STGγ0]gγ0(t)+R1[s(t)]

(2)

式中R1为第一次迭代分解后的残差信号。对残差信号继续进行迭代分解,直至残差能量足够小。最终信号s(t)可表示为多个子波的线性组合

(3)

式中an为匹配子波的幅度。

1.2 基函数选取

一般地,由于Ricker子波和Morlet小波具有良好的地震子波波形,通常被选作基函数构建超完备原子库。考虑到地震采集、地震正演、褶积模型和Ricker子波的特性,且Ricker子波作为地震信号中最常用子波[13],延续时间较短,收敛快。为此,选取Ricker子波构建原子库。该子波的时域表达式为

(4)

式中fp为Ricker子波主频。

1.3 AVF剖面构建

从时频原子定义可知,其能量分布具有有限支撑的特点,因此将时频原子的时域波形在频率方向按振幅谱大小扩展,可得时频分布函数为

SAVF,n(t,f)=Gγn(f)·gγn(t)

(5)

式中gγn(t)和Gγn(f)分别为时频原子及其频谱。若将所有时频原子gγ(t)的波形在频率方向按Gγ(f)进行加权,便可得到地震信号的AVF剖面

(6)

式(6)反映了地震信号随频率变化的规律,若沿频率方向积分,可得

(7)

理论上,AVF剖面沿频率方向的积分结果应为原始地震信号,但式(7)与式(3)相比,二者并不一致,由此说明AVF剖面并不相对保幅,式(7)也无法实现地震信号的相对保幅重构。

在构建AVF剖面时,若要准确实现地震信号的相对保幅,首先对Gγn(f)做归一化处理,将式(6)更新为

(8)

再对式(8)沿频率方向积分,可得

(9)

式(9)与原信号表征公式(3)完全一致,从而实现了原地震信号的相对保幅重构。

1.4 高分辨率处理

利用MP算法得到单道地震记录的时频分布后,其每个采样点都有对应的频谱X(ti,f),具有较准确的时间和频率定位,可有效避免傅里叶变换中复杂的时窗问题。若对信号能量进行重新分配,其计算系数为

(10)

式中:Maxi为ti时刻振幅谱X(ti,f)的最大值;α为白噪占比,可用于调节信噪比和分辨率;β用于调节频谱的平滑度。

对所有ti时刻的点谱进行能量重新分配,便可得到高分辨率处理后的时频分布

SAVF(ti,f)=X(ti,f)·coef(ti,f)

(11)

对该式的时频域数据沿频率方向积分,进行信号重构,便可得到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

2 AVF剖面相对保幅性测试

2.1 AVF剖面相对保幅性验证

为验证AVF剖面的构建是否具有相对保幅效应,制作图1a所示由6个不同参数的Ricker子波叠加而成的合成地震记录,并得到相应改进后的AVF剖面(图1b)、时频谱(图1c)、原信号与重构信号的叠合(图1d)。对比可见,改进后的AVF剖面重构的信号与原信号几乎完全重合,验证了AVF剖面的相对保幅性,且可进一步构建同频率剖面。

图1 改进MP算法所得AVF剖面表现的相对保幅效果

2.2 实际地震数据AVF剖面对比分析

针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某道实际地震信号,分别应用小波变换法和MP算法得到AVF处理剖面(图2)。对比可见:两者分频结果主要能量基本一致;但沿频率方向,由MP算法所得AVF剖面(图2b)同相轴平直,不存在漂移现象,利于后续AVF分析;而小波变换法所得AVF剖面(图2a)在高频部分出现明显同相轴弯曲、分叉现象(椭圆所示),从而有效验证了MP 算法优于小波变换法。

图2 两种方法获得的AVF剖面对比

3 高分辨率处理

3.1 理论信号测试

为验证基于MP算法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构建图3a所示反射系数序列,与主频为30Hz的Ricker子波褶积,得到合成地震记录(图3b)及其时频谱(图3c)。可见0.70s处相距较近的两个反射界面无法分辨。而经本文高分辨率方法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图3d)和时频谱(图3e),在0.10、0.40、0.45s等孤立界面处并未发生分裂和时移,表明了本文处理方法的可靠性;对于原始数据中0.70s附近无法分辨的反射系数,经本文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及其时频谱在该处已清晰展示为两个信号,分辨率明显得到提高。

此外,还进一步展示了本文高分辨率处理与谱白化处理方法的差异。从谱白化处理后结果(图3f)可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数据的分辨率,但却同时产生了抖动现象,相对于有效信号而言为无效信号,信噪比明显降低;而基于MP算法的高分辨率处理后地震数据(图3d),不仅提高了分辨率,而且相对保幅,并未产生无效的抖动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噪声。显然,谱白化处理需在分辨率与信噪比之间权衡,拓频效果有一定局限性。

图3 高分辨率处理前、后及与谱白化处理结果的对比

3.2 实例分析

图4a为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的实际地震剖面。该地区薄储层发育,且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常规地震资料已无法满足目标搜索、储层预测的需求。

为进一步挖潜该地区的勘探潜力,将本文基于MP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剖面,得到图4b所示的地震剖面,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

通过对比可知,经本文高分辨率方法处理后的剖面(图4b)地震强弱波组关系更明显,复合波得到了有效分离(绿色圈),且弱信号能量也得到明显增强(红色和粉红色圈),使得反映薄层信息的细微特征得以凸显,薄层分辨能力得到增强。为检验高分辨率处理后,频带提高部分的信息是否可靠,对处理前、后的地震数据分别进行井震标定。其中原始地震资料目的层段(1.75~2.25s)主频为30Hz,因此原始地震数据采用对应30Hz主频的Ricker子波制作合成记录进行标定(图5),而提高分辨率处理后资料的主频提高至约35Hz;再对高分辨率处理后地震数据采用35Hz主频Ricker子波制作合成记录进行标定(图6),可见高分辨率处理后地震剖面与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依然良好,处理后地震数据增加的信息可与合成地震记录相对应,说明拓频后多出来的地震同相轴对应的为真实地层分界面,并非虚假同相轴。同相轴变多、变细,体现了更多的地层变化细节,从而提高了分辨薄层的能力。

图4 高分辨率处理前(a)、后(b)地震剖面对比

图5 原始地震数据(左)及其合成记录(右)

图6 本文高分辨率方法处理后数据(左)及其合成记录(右)

高分辨率处理前、后地震数据振幅谱对比(图7)也证明,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主频得到提高,有效频带拓宽,从而使弱信号得到明显增强,薄层等小地质体的纵向分辨能力也得到提高。

图7 本文高分辨率方法处理前(蓝线)、后(红线)频谱对比

4 结论

在分析MP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相对保幅AVF剖面构建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MP算法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显著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通过理论测试和实例分析,得出以下认识。

(1)MP相对保幅AVF剖面构建方法,有效避免了以滤波机制为基础的分频方法造成的平行同相轴假象,从而可有效追踪AVF剖面中同相轴振幅随频率的变化规律;

(2)基于MP算法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可较好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处理后的地震资料频带得到拓宽,高频成分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反射特征更清晰,弱信号能量得到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地震剖面质量;

(3)该处理技术实现了对信号时频表征能量的重新分配,相对于业界常用的谱白化处理技术,不仅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同时也可抑制无效信号的产生,避免了常规处理方法中分辨率与信噪比相互制约的弊端。

基于MP算法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可用于精细频率属性提取、薄互层和小尺度地质体的刻画,为后续储层识别和流体检测提供了强大支持。

猜你喜欢

子波时频高分辨率
一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孤立子波解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解译系统
基于地震子波相关性分析的采集参数优选方法研究
基于稀疏时频分解的空中目标微动特征分析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基于Curvelet-Wavelet变换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降噪
基于时频分析的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
高分辨率遥感相机CCD器件精密热控制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
基于倒双谱的地震子波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