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策略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视角下
2022-12-09北京市鑫诺长春律师事务所肖立颖长春市图书馆王英华
文/北京市鑫诺(长春)律师事务所 肖立颖;长春市图书馆 王英华
全民阅读自2014年起连续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发展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强。有数据显示,从“十三五”初期到2020年,我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由79.9%增长到81.3%,推进全民阅读取得一定成效,但前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家庭是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细胞,推进家庭阅读是实现全民阅读的关键环节。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提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每年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家庭教育新时代的开启,为家庭阅读推广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阅读推广的启示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基于建立该法的宗旨,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家庭阅读推广时应侧重把握几个维度。
(一)引导阅读空间建设。从空间上看,家庭阅读主要在家庭空间内,因此可以从营造家庭阅读环境、完善家庭阅读设施、购置恰当的书籍等角度出发,引导家庭阅读空间建设。
(二)培养终身阅读者。从时间上看,家庭阅读是长期的行为,始终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探索全年龄段阅读推广策略,培养终身阅读者。
(三)拓展阅读推广触角。从阅读推广的受众来看,按照《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家庭教育的主体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对象是未成年人,因此,家庭阅读推广应是面向全体家庭成员的。
(四)丰富服务内容。从内容上看,《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法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因此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的内容应围绕上述各个方面全方位展开。
二、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模式。分为如下几种模式:1.“家庭图书馆”模式。家庭图书馆相当于图书馆阅读服务阵地的延伸,图书馆把各项服务和资源推送到家庭,每个家庭图书馆拥有一定册数的图书借阅权限,在家庭成员享受便捷阅读服务的同时,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例如需要带动邻里阅读,并能独立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家庭图书馆建设模式以长春市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东莞图书馆樟木头分馆为代表。2.“婴幼儿阅读礼包”模式。该模式的阅读推广活动一般针对低幼儿童家庭开展。活动面向低幼儿童家庭发放含有低幼儿童读物、亲子阅读指导读物和推荐书目的阅读大礼包。成为活动会员后,还会面向会员家庭开展各类阅读指导活动,提供持续的阅读指导和跟踪服务。该模式以上海浦东图书馆、长春市图书馆、威海市图书馆为代表。3.“家庭阅读书目推荐”模式。该模式以深圳图书馆的“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为代表。活动旨在向广大读者推荐适合当今中国家庭阅读与收藏的经典著作,鼓励、帮助家庭建立自己的经典阅读书架。书目注重人文性、经典性和可读性,计划在10年内推荐300种经典图书,从而形成一般家庭经典书架的基本容量,打造家庭“够得着的经典”,为家庭阅读提供参考。4.其他常态化亲子活动模式。除上述几种模式外,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均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并通过联合社会力量,面向儿童家庭举办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例如亲子手工活动、绘本阅读活动等。
(二)家庭阅读推广问题分析。1.活动品牌效应不强。从当前的家庭阅读推广活动来看,品牌化的活动较少,群众参与性较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当前大多数家庭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群体范围较窄,以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对象的居多,而面向其他类型家庭的活动较少;另一方面是活动覆盖的人群数量较小,以家庭图书馆和儿童阅读礼包计划为例,活动大多采取会员形式,会员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强大的规模化效应,不足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2.欠缺精准化、持续化的服务内容。家庭阅读推广面向的是整个家庭,不同家庭类型、家庭中存在的代际差异问题、各年龄段儿童的不同特点等因素,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具备个性化和多样化特点。当前的家庭阅读服务内容虽大多经过精心设计,但服务内容呈现标准化特点,后续跟踪服务的个性化、精准化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不对等、服务后劲不足等现象,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3.缺乏多元化的服务形式。家庭阅读推广近几年开始走入公共图书馆视野,实践仍不丰富,因此,当前家庭阅读推广的形式尚不够灵活,缺乏多样性的服务供给,服务体系仍显薄弱,难以满足不同家庭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表1 家庭图书馆模式示例
表2 婴幼儿阅读礼包模式示例
三、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策略分析
(一)做好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公共图书馆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家庭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课题。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并给予稳定的财政支持,形成各相关单位联合服务、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联动推进家庭阅读,提升家庭教育成效。例如,公共图书馆与妇产医院、社区、学校等机构合作,促进活动实施;与社会各相关领域如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机构或专家合作,完善服务内容;与妇联、教委等政府部门合作,强化服务效应。
(二)打造家庭阅读推广活动体系。家庭阅读推广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工作,其内涵应是极为丰富的。首先是面向全体家庭成员进行阅读推广。家庭阅读推广的核心受众群体是未成年人,但也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英国儿童阅读专家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提出:儿童阅读是由4项重要内容组成的,即:选择、阅读、回应和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这就是著名的阅读循环圈理论。依据该理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处于中心地位,因此打造覆盖全体家庭成员的阅读推广活动,提升具有协助能力的成年人阅读能力和指导水平,有利于在家庭内部形成良性互动,提高阅读推广水平。其次,应打造分级、分类阅读推广活动。未成年人从出生到成年,经历各个年龄段,呈现不同的认知状态和阅读需求,因此有必要实施分级阅读推广策略。同时,根据家庭和儿童的差异性,例如低收入家庭、特殊儿童家庭等,应推广差异化阅读。
(三)建立家庭阅读推广人队伍。家庭阅读推广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家庭阅读推广主要以外聘专家为主,公共图书馆主要承担组织和协调联络工作,馆员的作用发挥不显著。家庭阅读推广涉及方方面面,既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掌握受众的心理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共情和沟通能力。公共图书馆有必要根据家庭阅读推广的特点和需求,加强研究,专门培养,形成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结合图书馆自身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切实发挥阅读推广主体作用。
(四)推进沉浸式家庭阅读空间建设。公共图书馆开展家庭阅读推广应彰显公共图书馆特点,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加强阵地服务。通过在公共图书馆或者分馆、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中打造适于家庭共读的沉浸式阅读空间,吸引更多的家庭前往图书馆,不断增强图书馆与家庭的黏性,让公共图书馆渗入家庭生活、促进互动。
(五)加强宣传,营造家庭阅读良好氛围。倡导和推进家庭阅读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向内挖潜,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家庭阅读良好社会环境。同时积极倡导建立家庭阅读荣誉机制,形成全社会崇尚阅读、参与阅读的良好风尚。
四、结语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读书,更在于通过阅读明智、明德、明心、明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全社会力量将共同致力于做好家庭教育,培育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家庭教育提供便利,为家庭阅读提供指导,公共图书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