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22-12-09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陈婵

办公室业务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生源学分人员

文/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陈婵

高职扩招100万,意味着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应届高中毕业生来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也来了。特别是后四类学生,招进来怎么培养?这对于目前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现有的教学、师资条件,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另外,高职院校如何立足现实,依靠学校本身、政府、行业、企业资源,充分挖掘自己的能力,调动政企的积极性,挖掘好既有丰富一线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又有良好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做好这几类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紧迫性与长期性并行的难题。

一、高职扩招政策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提升,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而“百万扩招”不仅仅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不仅是一场改善生源结构、提升办学质量的新一轮严峻考验,也是改变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一场大变革。当前社会经济大发展,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对于高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来说,恰恰弥补了这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空缺,尤其是对于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扩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提升此类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缓解其就业压力,符合社会的发展以及助推社会不断地进步。因此,扩招政策的质量保证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命门,是实现高职“百万扩招”的应有之义,同时也展现了高职院校最大的使命担当。

二、高职扩招学生的特点

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农民工和新型农民工这四类人员是高职扩招的重点人群。然而高职在针对这四类人员的培养时,如何将高职的优势与这四类人员本身的优势相结合,是高职在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此类人员的培养质量,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如何发挥此类人员的优势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使得高职传统在校生与这四类人员相互“碰撞”,各取所长,达到双方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我们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不应该只看到面临的挑战,更应该看到前所未有的机遇,这种机遇在于不但解决了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更是将高职教育与职业需求紧密联系。

(一)知识文化水平低,但是实践技能丰富。四类人员在入学的考核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均在各行各业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并且都有适合自己工作的独特方法,甚至有的学生还是行业内的能工巧匠。但是,此类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这是由于此类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他们不善于自学和“填鸭式”的理论知识输入方式,而是更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梳理理论知识。另外,高职扩招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但是这种渴求区别于统招学生。统招学生只关注于应试的结果,而高职扩招学生面对应试类教育总是回避的,甚至是抗拒的。

(二)人员类别多样,上课时间和场所的不确定。四类人员均来自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以及不同的地区,这相对于高校固定的教学场所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来说,存在一定的挑战。对于这部分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是主要的,而学习是次要的,所以要首先满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时间,空余的时间才能进行教学的安排,这对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来说,存在很大的困难;另外,高校还承担了普通高等学生的教学安排,这对于实训室和上课场地的安排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教师的授课时间安排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年龄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四类人员的年龄20多岁到60多岁不等,年龄跨度较大,知识水平和认知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对于海南本地的大龄生源来说,普通话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海南本地区的日常用语是方言,导致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在普通话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即使是年轻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也不是很标准,存在一定的沟通不畅情况;另外,对于电子设备的操作,年龄大的学生存在不会操作或者操作缓慢的现象。这部分学生不像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于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的使用不是那么精通,甚至不了解。这对于学校来说,线上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学校教学人员细心、耐心教授学生这些基本的操作。

三、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结构的复杂性。扩招背景下,由于生源的结构受到年龄、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结构由多种因素构成,不同于传统从学校到学校的在校生,他们生活环境相对复杂,甚至是好几十年没有回归校园生活的学生。因此,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于扩招政策下的人才培养,这要求高校针对此类人员设置相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师生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教学的信息化虽是日常教学的必然之路,但是现实中,教学信息化的使用率和普及率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各种信息化的使用操作方面,尤其是对于年纪大的教师来说,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扩招背景下的学生由于年龄参差不齐,在各种信息化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扰,有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授他们使用操作,在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的前提下,更是难上加难。

(三)标准化的教学秩序难以实现。扩招背景下的学生由于生源结构复杂,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休假时间才能参与学校的教学。这对于高校平时就安排好固定教学场所、时间和标准化流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高校要充分考虑现有教学和实训场所满足日常教学的同时,额外安排此类人员的教学时间,尤其是实训场所以及学生对实训技能的导师需求,对于目前的高校教师和教学场所来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扩招背景下的生源大多数离开校园很久,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们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但是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需要教师随时监督和督促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和作业。对于高校来说,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因为学生不在学校,不便于统一管理,加上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学习质量的保证是高校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四、扩招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通过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扩招人员的特点,有必要针对此类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扩招背景下的生源大多数不能脱岗全职学习,加上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能力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鉴于扩招生源学习时间不统一、学习方式不统一、学习进度不统一等特点,在守住“培养目标实现,教学质量达标”原则下,需采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来开展扩招后多元化生源的人才培养问题。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说,学生可以线上、线下参与学习,学生可以在校学习、可以在企业学习,学生可以是员工、也可以是学生;从学校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校线下集中教学、企业集中教学、也可以采用智慧树、钉钉、腾讯课堂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另外,学生的学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置,可在3~6年内毕业,学分实行弹性制学分,对于获取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予以颁发大专毕业证书。

(二)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根据扩招学生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统计学生的空闲时间或者是行业淡旺季的特点,采用学生空闲时和行业淡季时线下现场授课的方式。反之,在行业旺季和学生上班时,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相结合,这样的方式打破了学生在学习时因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的方式得到学生的认可。另外,高校在安排课程内容时,线上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下进行实训操作,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工作和学习时保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校企双主体,学生双重身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企业发挥的教育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扩招背景下的学生均来自各行各业,有的甚至是行业的能工巧匠,这是高校教学中最好的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让学生在企业淡季的时候在企业进行线下的实践技能操作学习,同时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学习,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高校教师充分发挥理论丰富的优势,可在企业开展线下教学,这样可以让企业的学生以及员工受益,达到双方资源共享最大化。

(四)学分弹性制。根据传统的毕业要求,学生需要学满在校的所有课程,并且均合格,修满所有指定学分,方可毕业。但是对于高职扩招学生来说,想让他们安安稳稳地学习,几乎不太现实,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这对于学习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学分的弹性制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较高水平或者是获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抵消同类型科目的学分。但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必须参与的,这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另外,为了鼓励和激励学生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如果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学分比率。比如,全国英语等级考试、“1+X”技能考试、各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也可以根据级别兑换同类型科目的学分。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考证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习质量。

五、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一)三亚城市职业学院简介。三亚城市学院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2005年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定向培养”教育;学院与海南明道鹤川温泉酒店、三亚红树林大酒店、亚龙湾天域度假酒店等企业合作,实施深层次的校企共育“订单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经过探索实践,现已收到明显效果。2012年,学院成立“励志助学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半工半读、先招工后入学、入学即入职等模式,为四类生源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更多思路。另外,三亚城市学院从2019年开始招收四类生源,截至目前,在籍学生人数达到2000余人。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实施方面,适应行业淡旺季的特点,工学结合:学生在淡季时以线下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实践为辅助;旺季时学生以学习实践知识为主,线上理论知识为辅助。形成了工学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培养评价的有效统一。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将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及技能大师引入职业院校课堂,既可以解决职业院校教师脱离生产技术一线的问题,又可以解决扩招带来的师资短缺问题。

(四)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针对四类学生,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实施分类教学,统筹利用日常教学时间和周末、寒暑假、晚间等,坚持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学校学习和教学点学习、社区学习、企业学习相结合,可“送教进社区”“送教入企业”,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鼓励支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实训,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确保课程不少、学时不减、标准不降、质量不低。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课时及实习实训地点、教学形式、课程表、评价考核标准、纪律要求等,要通过学校官网及时发布,并要求每一名学生学习和遵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将有效促进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优化,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共赢—再招生”良性循环,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六、结语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核心目标不仅是要扩大招生,更重要的是在扩招同时守住质量底线,不断加快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使就读职业院校由考生的“无奈之举”变为“主动选择”。重点要把握好由学校一元主体向校企双元主体转变,形成协同育人的办学格局,实现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职业与教育的跨界。

猜你喜欢

生源学分人员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学分美食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