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安“小好汉”苏州“老子军”
——“吴下二老”共建抗日“老子军”的故事

2022-12-09经盛鸿

世纪风采 2022年12期
关键词:老子抗日抗战

经盛鸿

李根源(1879-1965)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即,全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同仇敌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以不同方式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众所周知,北有新安旅行团。一群“小好汉”年纪最大的19岁,最小的年仅12岁,在修学旅行中宣传抗日主张,发动广大民众,投身抗战洪流。鲜为人知的是,在苏州,有两位爱国老人张一麟与李根源,发起创立抗日杀敌的“老子军”,在当时传颂一时,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日的信心。

“吴下二老”

张一麟,字仲仁,生于1867年,江苏吴县人,幼时聪慧,有神童之称,12岁即考中秀才,18岁考中举人。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军惨败。1895年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爱国人士纷纷响应,也成立学会。张一麟与友人在苏州倡设“苏学会”。1903年,张一麟考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二名,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1912年2月袁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张一麟先后被他任命为机要局局长、教育总长、总统府秘书长等要职,袁所有重大事件的策划都有张一麟的参与,机密文件也多由张一麟起草。1915年袁世凯策动称帝时,张一麟和同事严修(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对复辟帝制明确表示反对,一再劝阻袁世凯不要走上这条绝路,但袁世凯终究未能接受。为表示不同流合污,张一麟毅然辞职。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张一麟返回家乡苏州蛰居,潜心于读史著书,在社会上很有威望。

李根源,字印泉,生于1879年,云南腾冲人,清末秀才。1904年赴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次年回国,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总办。李根源是朱德的恩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李根源协同蔡锷等人在昆明举兵响应。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李任国民党云南支部长、众议院议长。1917年任陕西省省长。1918年参加护法斗争,在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中,先后任驻粤滇军总司令、广州卫戍司令。后到北京,任北洋政府的航空督办、农商总长与代总理。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李根源退出政坛,闲居苏州,与章太炎等人成立国学会,刻印《曲石丛书》。因他字印泉,时人尊称为“印老”。

晚年的张一麟与李根源二人同住苏州城中,志趣相投,又都曾在北京北洋政府中任过高官,故交往甚密,均为海内人士敬重,有“吴下二老”之誉。

张一麟(1867-1943)

“二老”筹建抗日“老了军”

九一八事变时,张一麟已近古稀,李根源52岁,但这两位老人于国难当头之际,爱国热情不让中青年,壮怀激烈,以笔为枪,共同创办《斗报周刊》,义愤填膺地号召全国人民坚决抗战到底,不获全胜,决不罢兵。张一麟以“江东阿斗”为笔名,撰写发刊词,呼吁国民政府当局实行“三不主义”,即不可不抵抗,不签订丧权辱国之条约,不压制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蔡元培等人称赞该刊是催国人奋进抗战之号角。

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之久。张一麟与李根源一方面在苏州组织“抗日治安会”,将大宗募集来的棉衣、食物、药物输送到上海,支援前线浴血抗战的将士;另一方面,决定筹建一支以老年爱国者为成员的抗日“老子军”,发动老年人也像青壮年那样到战场上去真刀真枪地与日本侵略者干。

紧锣密鼓地准备了一段时间后,“老子军”的筹建工作大体就绪。张一麟等人乃在报刊上公开发布关于“老子军”的成立《宣言》与《规则》草案等。《宣言》主要宣布“老子军”的成立原因与目的、意义,写得较为概括;《规则》草案则包括宗旨、组织、目的、军制、职务、资格、奖励、惩罚等11项,写得较为详细具体。

在《宗旨》一项中说,在当前全国抗战中,青少年有童子军等组织,则老年应有老子军。因为少者、壮者前程远大,来日方长,若多牺牲,未免可惜。老者忝在父兄,理宜奉率,视死如归,是其天职,故取吴中宋代历史上的著名爱国政治家范仲淹雅称“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之意,创设“老子军”。

在《组织》一项中说,“老子军”是全国性的组织,全国各省市的老年男性,皆可自由参加。

在《目的》一项中说,“老子军”以敢死为目的,凡青年不必牺牲者,则“老子军”当代之。但“老者于跑步跳高使用枪械等,均难以及格,故一概免其训练”。

在《军制》一项中说,“老子军”成员,满60岁以上者为合格,未满60而在55岁至59岁者为预备军,50岁至54岁为续备军。“老子军”设军统(即总司令)一人,推年岁最高之老人为之;设军需长(即后勤部长)一人;设军法处长一人,推全国法律名家为之;设参谋长一人,以全国之有军事学识者为之;其他军职,以后续订。不适用于老子军者,力避之。

在《职务》一项中,规定“老子军”主要担任如下职务:燃点雷管之发动机关、与敌人拼命而不得生还者;破坏敌人之重工业、军械,须与之俱毙而不得生还者;凡一切不用膂力而决死者;抗议本国后方军人之欺压民众者(以军令所未许可为限);制裁土豪劣绅汉奸之鱼肉平民者等。

《规则》规定下列各项不得为“老子军”人员:甲、会燃鸦片而未曾戒绝者;乙、有痿痹瘖声等残疾者(但有特长者不限);丙、临决死之时而退缩不前者(惟军统不亲前敌以示尊崇)。

“老子军”的《宣言》与《规则》草案在报上公布后,张一麟与李根源等人就开始正式组建“老子军”。他们商推已经98岁高龄的德高望重的爱国教育家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为“老子军”的军统,张一麟为副军统,推选曾义捐百万元作抗日经费的云南古稀老人李恒升为军需长,李根源则为参谋长。这样的阵容着实世所罕见!

为蒋介石所阻,“老了军”未能成军

筹组“老子军”的消息在各大报刊载后,立即在全国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刚抛妻别子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的郭沫若特地撰文赞誉其事,称颂张一麟与李根源是“天下之大老”。广大人民为之鼓舞:老年人喜形于色,纷纷来电来信要求报名参加,青壮年也受到激励,连妇女儿童也热烈响应。抗日爱国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与长城内外。

1937年9月中旬,此事传到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于9月16日致电张一麟:一方面称赞张一麟等人,“报载台端建议创设老子军,壮气磅礴,足以振励国人”,“登高之呼,懦夫立志,国家固已受赐不浅矣”;但另一方面又指出,“惟抗战之际,所望于各地父老者,厥在督率后进,慎固守御,提挈民众,协助军事,国家纵极艰危,不应责誉老以效死于前线。况军事组织,贵在严整,军事名称,未可轻用”,极力阻止成立“老子军”。

张一麟与李根源听从了蒋介石的劝阻,“老子军”未能成军。

“老子军”被叫停后,张一麟与李根源马上又联络各界人士组织了“抗敌后援会”,成立临时医院,带人亲赴淞沪前线,抬运伤员和阵亡将士遗体,先后救治了数万名伤兵,收殓了阵亡将士遗体1200多具。从1937年8月13日起,到11月中旬为止,苏州地方的抗日团体“救护会”“红十字会”“后援会”等,先后收容难民15万左右,救治伤兵5万以上,安葬阵亡将士遗体千余具。到11月12日,日军已经迫近苏州,苏州城中尚有伤兵数千,难民万余。至11月14日,伤兵被全部运送出城,尚有难民87人无家可归,李根源将他们送到城外小王山一带寺庙暂住,并多发口粮,使其生路不致断绝。

1937年11月中旬,苏州即将沦陷,李根源特地邀张一麟一道撤离苏州。张一麟以难民尚待疏散等原因,决意不走。

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先后匿居于苏州城西的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在日军严密盘查下,不避艰险,不辞辛劳,安排难民食住,转移安置伤兵,诸事完成后,经人力劝,才由上海取道香港,转赴武汉。1943年10月24日张一麟病故,终年76岁。他逝世后,董必武撰写挽联,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反对帝制,拥护共和,竟以去就争,大节凛然不可犯;

江汉朝宗,巴渝读诔,倍增生死感,高山仰照曷胜悲。

李根源在全力安置难民各事基本结束后,于11月15日深夜,携带随从许金生杂在难民中离开苏州。

李根源回到故乡云南昆明。1942年5月,日本从缅甸进犯云南,进占怒江以西的滇西腾冲等地。这里正是李根源的家乡。赋闲在昆明家中的李根源得知故乡沦陷,立即电呈重庆军政部要求到前方战线去,但迟迟无回音。李根源再三“请缨参战”,蒋介石最后只得任命李根源为“云贵监察使”,由他带队前往云缅前线督战。随同的人们对老人钦佩不已。此后,李根源老人一直住在昆明。1965年7月,他病逝于北京,朱德为他主持了追悼会。

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在抗战民族危亡之际,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辱,共赴国难,涌现了许许多多如张一麟、李根源等一样的可敬、可歌、可泣的爱国老人。他们的家国情怀,担当道义,骨气正气,值得一代代年青人尊崇和传承。

猜你喜欢

老子抗日抗战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日英烈马威龙
智者老子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