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征象图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2022-12-09牛莎莎

哈尔滨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淋巴上皮结果显示

牛莎莎

(项城市中医院影像科,河南 周口 466200)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 征象图特点及诊断价值,希望能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术前诊断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30 例,经鼻咽部MRI 或CT 检查、鼻咽镜检查以及长时间的随访排除原发性鼻咽癌,经术后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全部30 例患者中,13 例男性,17 例女性;其年龄为38~65 岁,平均为(50.62±4.18)岁;16 例患者无显著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检时发现;14 例患者因为发热、胸痛以及胸闷等症状而就诊。

1.2 方法:全部30 例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 检查,其中5 例患者仅接受平扫,另外25 例患者则接受平扫、增强扫描。选择64 排或者256 排螺旋CT机,开展平扫、普通增强二期扫描;具体的扫描参数设置为:电流和电压分别为300mAs、120Kv,常规层厚、层间距分别为5mm、5mm,螺距因子设置为0.99。选择规格为76.89g/100mL 的优维显370 对比剂和STELLANT 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比剂用量为1.5mL/kg,注入到患者正中肘静脉,流率设置为每秒5mL,然后注射30mL 生理盐水,流率为每秒5mL。安排2 名高年资、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全部病例进行评估,主要对肿瘤部位分型(周围型、中央型)、边界(模糊或清楚)、边缘和形态(毛刺、分叶、光滑)、大小(肿瘤最大径)、增强后肿瘤强化特征、周围胸膜血管侵犯、肿瘤内部特征、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和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等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1.0 软件分析数据,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部位和肿瘤类型观察:全部30 例患者,详见表1。

表1 肿瘤部位和肿瘤类型观察

2.2 多层螺旋CT 征象图特点观察:平扫结果显示,25 例呈均匀等密度;3 例存在细点样钙化;3 例存在局灶性小空腔。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全部肿瘤均表现为显著的不均匀强化(14 例)或者均匀强化(11 例),5 例患者并没有接受增强扫描。16 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或圆形,10 例肿瘤表现为分叶状,其中21 例肿瘤边缘存在短毛刺或长毛刺。19 例伴支气管或者血管胞脉;3 例伴同侧少量胸腔积液,19例对相邻胸膜造成侵犯。11 例出现腋窝淋巴结、纵膈、肺门转移,3 例伴肝转移,3 例伴双肺转移;转移淋巴结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等密度,2 例淋巴结出现小斑片状坏死。

2.3 免疫组化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单发肿块,边界清楚,质地中等或偏硬,切面主要为灰黄色或者灰白色,可能伴出血或坏死。镜下发现和鼻咽未分化癌的泡状核细胞癌亚型类似,瘤细胞主要表现为短梭形或多边形,瘤细胞较小,不规则、胞浆少核大,有些细胞核仁显著,表现为巢片状分布,有些存在淋巴细胞浸润。全部30 例患者中,13 例患者进行EBER 检查,结果发现均为阳性。

2.4 术前CT 检查结果观察:术前多层螺旋CT 检查均没能诊断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其中5 例患者术前检查结果为结节影,建议通过穿刺对性质进行明确;3 例患者术前检查结果为肿瘤性病变或恶性病变;22 例患者术前检查结果为肺癌。

3 讨论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般为发热、咯血、胸闷胸痛、咳嗽咳痰等[1]。本研究中,16 例患者无显著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检时发现;14 例患者因为发热、胸痛以及胸闷等症状而就诊。现阶段有关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具体发病机制还并不明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EB 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对于亚洲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来讲[2]。本研究全部30 例患者中,13 例患者进行EBER 检查,结果发现均为阳性,结果显示EB 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类似[6]。本研究中,30 例患者均来源于鼻咽癌的高发地区,结果表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种族性和地域性。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来源于我国香港、台湾、广东等南方地区以及东亚黄种人,如新加坡等,其发病率在全部肺部肿瘤的占比为0.25%~5.1%;仅有几十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是来自于西方国家白种人,其发病率在肺部肿瘤中的占比仅为0.78‰[3]。从发病年龄上分析,来自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发现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发病年龄为51~57 岁,和其他病理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发病年龄更早。而从年龄上分析,很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1.4,和男性比较,女性发生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风险稍高[4]。本研究全部30 例患者中,13 例男性,17 例女性;其年龄为38~65 岁,平均为(50.62±4.18)岁。

通过对过往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复习发现,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可在双肺各叶,而最常见的则为双肺下叶;发病初期肿瘤主要靠近纵膈,贴近胸膜;而在发病晚期则可能对支气管和大血管造成侵袭,形成血管包埋征;肿瘤的瘤体直径一般较多,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类圆形或圆形[5]。无明显的毛刺征象,具有比较光整的边缘,大部分病灶存在浅分叶。肿瘤一般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薄层扫描结果显示有些患者可能存在液化坏死区,钙化和空洞则较为少见;现阶段有关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CT 增强扫描的强化特征还存在一定争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CT影像主要呈边缘光整的肺内孤立性结节,增强扫描发现存在强化,有些病灶存在坏死[6]。有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患者容易出现侵犯周边大血管及支气管、淋巴结转移。本研究全部30 例患者中,3 例患者的肿瘤部位在左侧肺门,9 例患者在左肺下叶,3 例患者在右肺上叶,5 例患者在右肺下叶,6 例患者在右肺中叶,4 例患者为双肺多发;13 例患者为中央型,17 例患者为周围型;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主要发生在左肺下叶,一般为单发的周围型肿块。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的肿块主要为不规则形、类圆形、圆形以及结节状,密度均匀,大部分肿瘤存在毛刺征和分叶征,而更常见的则为毛刺征,钙化以及空洞较为少见,并未发现坏死液化灶;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表现为中度、显著强化。如果肿瘤瘤体较大则可能存在侵犯血管及胸闷、血管包埋征等特点。本研究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类似[7]。

综上所述,采用多层螺旋CT 对原发性肺淋巴上皮腺样癌进行检查诊断时,虽然其征象图存在一定特征性,但是只能提示诊断,术前应通过经皮肺穿活检或支气管内镜活检来确诊。

猜你喜欢

淋巴上皮结果显示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乳腺上皮-肌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最严象牙禁售令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